乾隆帝独创的“重华宫茶宴”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清朝读书人,最想吃的1顿饭。这顿饭不但可以让读书人,将肚子吃得饱饱的,还可以“光宗耀祖”。
吃饭的地,分量很重

这顿饭名叫“重华宫茶宴”,由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独创”,地点是他的私人寝宫重华宫。
弘历从17岁开始就住在这里,初入住之时,这里还没有“宫”,只有“所”,叫乾西二所,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皇宫小院落,有点偏,不怎么起眼。
1733年弘历加封“和硕宝亲王”,雍正皇帝为表明自己对这位皇子的信任,为其居住之地赐名“乐善堂”,表扬弘历“乐善”的好品质。
但“乐善”的品质没有掩盖乾隆“自恋”的性格,刚当上皇帝,啥事还没有干,就把自己狠狠的夸了一下。
弘历登基为乾隆帝之后,“乐善堂”升“堂”为“宫”,叫重华宫,“重华”二字取自《书·舜典》中的“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比喻乾隆继承雍正,跟舜继尧同理,是看重乾隆的才华,而这才华必定创造千秋盛世。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对自己的这个“龙兴之地”,还有着浓厚的感情,所作《重华宫记》把这情表达的淋淋尽致,不像一位霸气帝王,有丝丝李后主的感觉。
他说: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盖宿学之所安,旧剑不能忘也,是以四十八年以来,元旦除夕,无不于此少坐。
重华宫对于乾隆帝来说,是沉淀青春记忆的地方,是他难以忘怀之地,是他内心深处最后的港湾。
“重华宫茶宴”是乾隆皇帝在自己最看重之地,摆下宴席邀请他人参与,可见这顿饭对于乾隆爷来说,分量比天还“高”、比地还“厚”。
乾隆去世之后,重华宫茶宴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作为一种政治遗产,被此后的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延续,根据清宫相关典籍的记载,整个清朝共计举办了70多次。
吃饭的人,要有点本事
“重华宫茶宴”举办的时间,一般是在元旦过后的3天任选,参与人员并非礼部之类的机关挑选,而是由皇帝亲自仔仔细细地敲定。
由此可见来吃饭的人,必定是皇帝最喜欢、最信任之人,不会是平日里,跟皇帝蹬鼻子上脸的人。
除了必须是皇帝信任的近臣,文字才华不行的人,也是入不了皇帝的“法眼”,在基本标准中,是否能够写得1首好诗词,是来吃饭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乾隆皇帝作为1生写1万多首的“大诗人”,很在意这点。
古代的读书人,诗词歌赋是必修课,是炫耀自己才华很牛逼的资本。皇帝作为全天下的主人,也是天下读书人,朝思梦想,一定要服务的大老板。所以只要皇帝都说好了,这句话的“分量”,足够读书人到处炫耀,且听众还得恭恭敬敬的不停点头,表达“是的、是的、真的好”。
“重华宫茶宴”所带来的帝王背书,潜移默化的可以让受赞赏者“高人一等”。所以乾隆皇帝开创的这顿饭,清朝读书人做梦都想吃,能吃到的人,人生都不会差,君权至上的年代,帝王一句话,锦衣玉食不在话下。
这顿饭吃什么?
这顿饭,吃饭地方很“重要”,去吃的人很“重要”,那问题来了,他们吃得怎样?
从食材来说吃得很“雅”,主食的名字叫“三清茶”,选用上好的松实、梅花、佛手,配以纯洁的“雪花”来泡。
乾隆皇帝认为这茶不但“延年益寿”,还象征着做人的极好品质,为此留下御制诗称赞: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辩鱼蟹,鼎烟迭声火。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桨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
色不妖、香且洁、味芳腴,不骄傲、守底线、要知足,对于乾隆来说,“中庸”是他认同且推崇的做人好品质之一。
怎么吃?
跟领导吃饭怎么可能是“白嫖”,何况还是清朝读书人最大的老板,坐在龙椅上的清朝皇帝。
在吃茶间隙,皇帝往往会带头作一首御制诗。然后所有到场的大臣,依照这个诗中表达的主题,以此作诗连句,每个人必须说4句,且一定押韵。
具体怎么玩的,我们以乾隆四十年御制《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用天禄琳琅联句是日复成二律》为例子。
乾隆出诗:甲子琳琅辑天禄,因之内殿皮昭仁。三旬阅岁编维旧,四库于今书荟新。体固参差置应别,品资检校的求真。笑谘迩日抽增者,岂乏当时预选人?交泰联情聚翰寮,重华喜值小年朝……。
纪晓岚接:庚歌庆叶需云乐,煦育方逢木德仁。青鸟一声春信早,仙冀三叶岁华新。琳琅法曲听逾好,绿缈琼台画不真。自诧微臣本凡骨,金鳌亦作从游人。昨岁殊恩逮小僚,叨陪嘉宴有今朝……。
接诗词结束后,只要皇帝满意,觉得你的诗词确实写到他的心窝子里去了。一高兴,往往都会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珍贵之物。
拿到赏赐的人,则会兴奋全年,大呼“皇恩浩荡”,不但拿到了“钱”,还获得了皇帝赞誉,九五之尊的美誉。古代以服侍天子为己任的读书人眼里,足够“光宗耀祖”了。
这就是清朝读书人,最想吃的1顿饭。
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圆明园阿哥弘曕:被宠爱毁掉的皇室骄子在清朝乾隆朝的皇室成员中,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雍正帝最小的儿子、乾隆帝最年幼的弟弟,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沦为被降爵罢官的罪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权臣的藏金术:和珅如何在无银行时代构筑财富帝国?在清朝乾隆年间,权臣和珅以“富可敌国”闻名史册,其贪腐所得远超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当现代人困惑于“没有银行,巨额财富如何安全存放”时,和珅的藏金术却展现出惊人的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11-12 孝圣宪皇后:紫禁城中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在紫禁城的漫长历史中,无数嫔妃在这座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宫殿里沉浮,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无疑是其中最有福气的一位。她的一生,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证了“康...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清宫长寿密码:康熙乾隆60年统治背后的养生智慧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帝王,康熙帝(1654-1722)与乾隆帝(1711-1799)分别以61年和60年的统治时长,创造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纪录。这对祖...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六十三年皇权筑起铜墙铁壁公元1735年秋,圆明园内烛火摇曳,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在病榻上留下两道密旨。这两份用满汉双语书写的圣旨,不仅解决了皇位传承的合法性危机,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权力架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0 乾隆的用人之道:讷亲为何从“股肱之臣”沦为阶下囚?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清军久攻不下。乾隆帝急调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为经略大臣,统帅三军平叛。然而,这位出身钮祜禄氏、曾被乾隆视为“股肱之臣...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莎罗奔 2025-11-10 权力重构与财政困局:嘉庆诛杀和珅的双重逻辑公元1799年,乾隆帝驾崩仅十余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将权倾朝野的和珅下狱赐死,抄没其家产估值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总和。这场震动朝野的政治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1-08 入宫八年默默无闻,惇妃的争宠逆袭之路在乾隆皇帝的后宫中,惇妃汪氏的起点堪称平凡。她出身满洲正白旗,父亲为都统四格,虽为八旗世家,却无显赫权势。17岁入宫时,乾隆已53岁,两人年龄相差36岁,这样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0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