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独创的“重华宫茶宴”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清朝读书人,最想吃的1顿饭。这顿饭不但可以让读书人,将肚子吃得饱饱的,还可以“光宗耀祖”。
吃饭的地,分量很重
这顿饭名叫“重华宫茶宴”,由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独创”,地点是他的私人寝宫重华宫。
弘历从17岁开始就住在这里,初入住之时,这里还没有“宫”,只有“所”,叫乾西二所,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皇宫小院落,有点偏,不怎么起眼。
1733年弘历加封“和硕宝亲王”,雍正皇帝为表明自己对这位皇子的信任,为其居住之地赐名“乐善堂”,表扬弘历“乐善”的好品质。
但“乐善”的品质没有掩盖乾隆“自恋”的性格,刚当上皇帝,啥事还没有干,就把自己狠狠的夸了一下。
弘历登基为乾隆帝之后,“乐善堂”升“堂”为“宫”,叫重华宫,“重华”二字取自《书·舜典》中的“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比喻乾隆继承雍正,跟舜继尧同理,是看重乾隆的才华,而这才华必定创造千秋盛世。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对自己的这个“龙兴之地”,还有着浓厚的感情,所作《重华宫记》把这情表达的淋淋尽致,不像一位霸气帝王,有丝丝李后主的感觉。
他说: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盖宿学之所安,旧剑不能忘也,是以四十八年以来,元旦除夕,无不于此少坐。
重华宫对于乾隆帝来说,是沉淀青春记忆的地方,是他难以忘怀之地,是他内心深处最后的港湾。
“重华宫茶宴”是乾隆皇帝在自己最看重之地,摆下宴席邀请他人参与,可见这顿饭对于乾隆爷来说,分量比天还“高”、比地还“厚”。
乾隆去世之后,重华宫茶宴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作为一种政治遗产,被此后的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延续,根据清宫相关典籍的记载,整个清朝共计举办了70多次。
吃饭的人,要有点本事
“重华宫茶宴”举办的时间,一般是在元旦过后的3天任选,参与人员并非礼部之类的机关挑选,而是由皇帝亲自仔仔细细地敲定。
由此可见来吃饭的人,必定是皇帝最喜欢、最信任之人,不会是平日里,跟皇帝蹬鼻子上脸的人。
除了必须是皇帝信任的近臣,文字才华不行的人,也是入不了皇帝的“法眼”,在基本标准中,是否能够写得1首好诗词,是来吃饭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乾隆皇帝作为1生写1万多首的“大诗人”,很在意这点。
古代的读书人,诗词歌赋是必修课,是炫耀自己才华很牛逼的资本。皇帝作为全天下的主人,也是天下读书人,朝思梦想,一定要服务的大老板。所以只要皇帝都说好了,这句话的“分量”,足够读书人到处炫耀,且听众还得恭恭敬敬的不停点头,表达“是的、是的、真的好”。
“重华宫茶宴”所带来的帝王背书,潜移默化的可以让受赞赏者“高人一等”。所以乾隆皇帝开创的这顿饭,清朝读书人做梦都想吃,能吃到的人,人生都不会差,君权至上的年代,帝王一句话,锦衣玉食不在话下。
这顿饭吃什么?
这顿饭,吃饭地方很“重要”,去吃的人很“重要”,那问题来了,他们吃得怎样?
从食材来说吃得很“雅”,主食的名字叫“三清茶”,选用上好的松实、梅花、佛手,配以纯洁的“雪花”来泡。
乾隆皇帝认为这茶不但“延年益寿”,还象征着做人的极好品质,为此留下御制诗称赞: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辩鱼蟹,鼎烟迭声火。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桨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
色不妖、香且洁、味芳腴,不骄傲、守底线、要知足,对于乾隆来说,“中庸”是他认同且推崇的做人好品质之一。
怎么吃?
跟领导吃饭怎么可能是“白嫖”,何况还是清朝读书人最大的老板,坐在龙椅上的清朝皇帝。
在吃茶间隙,皇帝往往会带头作一首御制诗。然后所有到场的大臣,依照这个诗中表达的主题,以此作诗连句,每个人必须说4句,且一定押韵。
具体怎么玩的,我们以乾隆四十年御制《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用天禄琳琅联句是日复成二律》为例子。
乾隆出诗:甲子琳琅辑天禄,因之内殿皮昭仁。三旬阅岁编维旧,四库于今书荟新。体固参差置应别,品资检校的求真。笑谘迩日抽增者,岂乏当时预选人?交泰联情聚翰寮,重华喜值小年朝……。
纪晓岚接:庚歌庆叶需云乐,煦育方逢木德仁。青鸟一声春信早,仙冀三叶岁华新。琳琅法曲听逾好,绿缈琼台画不真。自诧微臣本凡骨,金鳌亦作从游人。昨岁殊恩逮小僚,叨陪嘉宴有今朝……。
接诗词结束后,只要皇帝满意,觉得你的诗词确实写到他的心窝子里去了。一高兴,往往都会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珍贵之物。
拿到赏赐的人,则会兴奋全年,大呼“皇恩浩荡”,不但拿到了“钱”,还获得了皇帝赞誉,九五之尊的美誉。古代以服侍天子为己任的读书人眼里,足够“光宗耀祖”了。
这就是清朝读书人,最想吃的1顿饭。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薛生白的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璀璨明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的扫叶庄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正伏案修订医书。他便是与叶天士齐名的温病大家薛生白(薛雪),其笔下《湿热病篇》的条文,正以“三禁”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叶天士 2025-09-04 永琪未逝:一场被历史改写的皇位继承猜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26岁的和硕荣亲王永琪病逝于兆祥所。这位被乾隆帝誉为“于诸子中更觉贵重”的五阿哥,其生命戛然而止于权力巅峰的前夜。若将历史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04 清代画家席佩兰:诗画双绝的才女传奇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江南水乡常熟,一位名叫席佩兰的女子以诗画双绝的才情惊艳了文坛。她不仅以画兰闻名,更以诗作成为清代性灵派女诗人的代表人物,与丈夫孙原湘、师长袁枚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席佩兰 2025-09-03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 暗夜星辰的陨落:解码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真实死因在清代乾隆末年的金陵城,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伏案疾书,窗外风雨如晦,案头《历算简存》的墨迹尚未干透。这位29岁便香消玉殒的奇女子王贞仪,其生命终章的真相,在200...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贞仪 2025-08-28 清朝状元柳敬亭:历史迷雾中的虚实之辨近年来,关于“清朝状元柳敬亭”的传说在网络与民间口耳相传,甚至被演绎为“乾隆钦点状元”的传奇故事。然而,通过梳理正史、方志、文人传记及学术考证,这一说法实为历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26 洪熙官与方世玉:江湖传奇中的真实与虚构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江湖画卷中,洪熙官与方世玉宛如两颗璀璨星辰,他们的故事被后世小说、影视反复演绎,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然而,当剥离艺术加工的层层面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方世玉 2025-08-25 翰林风骨:王尔烈殿试夺魁后的传奇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北京贡院内,44岁的王尔烈以二甲头名进士身份完成殿试。这位来自辽东的布衣书生,以"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q...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尔烈 2025-08-22 甘国宝:两度戍台的清代名将,海峡两岸的守护者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风云变幻中,甘国宝以文武双全的才华和勤政爱民的品格,成为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两度担任台湾挂印总兵,以铁腕治军与仁政安民并举,在巩固海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甘国宝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