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将明朝的首都定于南京,迁都北京是朱棣所为。实际上,朱元璋一直有着迁都的打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皇明宝训·定都》中有这样的记载:
“帝召元朝诸老臣问以建都之所。或对以关中险固,金城天府,可都;或对以洛阳地中四方,贡赋道里均平,可都;或对以北京,赵宋故都,可都;或对以北平宫室完全,就之以省民力,可都;或对以建业六朝旧都,可都......”
首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选址至关重要,要考虑的因素有不少,例如:交通、后勤、战略、风水等。南京的确是个适合建都的城市,这里钟林石秀,南控吴越,又有长江天险。要知道,古代的长江可比现在的长江宽得多,比任何城墙的防御性都强。
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说的就是进攻南京唯有江汉一途,所以说,从北方进攻南京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靖难之役实属例外。不过,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南京有天险,但却只适合固守,其政治、军事、经济的影响力很难辐射到整个中原。
朱元璋的个性比较粗犷,他的战略眼光自然不凡。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自然不会永久性地将首都定于南京。在他登上龙椅后,就不止一次地想过迁都,而迁都的目标有:开封、长安、洛阳、凤阳、北京。
朱元璋心里最理想的首都,自然是位于西南的长安。
为此,他还曾派太子朱标亲临长安,进行地理考察:“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抚陕西。”从战略位置来看,坐镇关中可雄踞西南,而西北又像牢固的院墙一样,又可随时经秦岭和黄河俯瞰岭南及中原。关中土壤之肥沃、资源之富饶,均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即便如此,可关于这次视察的结果颇有争议,有的说朱标带回来的是西安地图“太子還,獻陝西地圖,上言經略建都事”,有的说带回的是洛阳地图,“国初,懿文太子受命历相都邑,亦以洛阳为上。使懿文不早世,迁都必矣。”等等,但是无论结果是什么,都随着朱标的英年早逝而终结。
从历史上,我们就能看出关中地区的重要性,秦汉、隋唐,这四个强大的王朝均选择于关中建都。不过,为什么在宋朝以后,再没有王朝选择在关中定都呢?
我们且换一种思路看,定都何处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家的战略重心。严格来说,是国家的战略防御重心,历朝历代的都城都是围绕着这一重心进行建设的。从表面上看,这可能有点儿颠覆正常人的认知。作为首都,不是应该远离前线吗?为什么要靠近防御重心呢?
对于战乱频发的封建时代而言,国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都城往往是国家防御的重中之重,因为,这里集合了全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以都城作为防御核心,就能最大限度地调集资源、兵力,以最强大的力量对付外敌。
此外,要知道古代的通信、交通发展并不发达,例如:中原以北蒙古侵略中原,而都城却设立在南方。等到战争的消息传播到南方时,蒙古铁骑早已长驱直入攻入中原腹地了,朝廷根本来不及作出战略反应。
且古代王朝根本没有实力在首都以外的地方布置太多的兵力,或者说,古代皇帝根本不敢在远离都城的地区部署兵力。一旦将国家的主力军部署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就容易发生“藩镇割据”一类的情况。毕竟,那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每个将军都能像岳飞一样能时刻听候朝廷调遣的。所以,想要牢牢掌控军队并巩固中央集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重兵安排在首都周围。
在唐朝之前,中原政权主要面临的外患源于西北、西南地区。因此,将首都定在关中地区,将会对国防产生有利的影响,是为“天子守国门”。不过,在五代十国以后,中原王朝的敌人逐渐变成了位于东北地区的契丹、女真等,所以,首都势必要向东北迁移。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长安屡次遭受叛军、少数民族军队的洗劫,原本的底蕴已被消磨殆尽。这座曾经的世界第一都市,在多次战火的洗礼下已千疮百孔,与其重新打造这座城市,还不如将成本投入到其他城市中。更何况,在唐朝中叶以后,各地漕运年久失修,运河堵塞的情况频发,一旦长安遭到外敌的围困而运河被截,长安城内数百万计的人口将失去吃穿用度。
最后,自唐中叶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迁移,关中地区的经济已无法供应首都,所以,长安不再是适合建都的乐土。
所以说,朱元璋将国都定于南京,实属一时之选。毕竟,朱元璋立国未久,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力不足,所以,他必须坐镇南方巩固集权。朱棣上台后,立即将首都迁往他的根据地——燕京,以“天子守国门”之势震慑北方少数民族。
在明朝开国功臣的命运轨迹中,徐达与汤和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被传因背疽遭赐蒸鹅而死,后者却得以善终并获封东瓯王。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朱元璋对功臣集团的复杂心...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9-10 永乐迁都:朱棣1421年定鼎北京的深远抉择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含山公主:跨越八朝的传奇人生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公主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跨越了洪武至天顺八朝,见证了明朝从建立到鼎盛再到动荡的完整历程。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女——含山公主。这...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03 朱标之死真相揭秘:权力、亲情与时代的悲剧交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大明皇宫中传来一则惊天噩耗:年仅37岁的皇太子朱标突然离世。这位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悉心培养的帝国接班人,其猝然离世不仅让朱元璋痛...
朱元璋多少岁 朱标 2025-09-02 方孝孺十族之殇:873条生命背后的忠节与暴政在中国古代株连刑罚的残酷历史中,“诛十族”是仅见于明代的极端案例。1402年,建文帝旧臣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处以“诛十族”之刑,其宗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1 朱元璋的皇后:乱世中绽放的仁德之光在中国封建帝制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以铁腕治国著称,其统治时期以严刑峻法整肃吏治,却因一位女性的存在而平添温情底色——孝慈高皇后马氏,这位出身寒微的传奇女性,用一生...
朱元璋多少岁 孝慈高皇后 2025-08-29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朱温与朱元璋:同姓不同源的两位开国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朱温与朱元璋作为两位朱姓开国皇帝,常因同姓、同为开国之君且地域相近,引发关于二者关系的猜测。然而,从历史事实与学术考证来看,二人并无血缘关联,仅存...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8-22 朱棣靖难成功: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起兵,最终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这场看似以弱胜强的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