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是明朝末期抗清名将,他曾击败过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军,最后在抗击清军时壮烈战死。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明末长城,很多人喜欢把袁崇焕吹捧上来。的确他打过几次胜仗,那都是基于守城战。实际上在明朝末年风起云涌之际,诞生过无数英雄名将。在这些名将当中,个人认为最悲壮的当属有着“卢阎王”之称的卢象升,当年他奉朝廷旨意带领军队剿灭农民军。因为作战极度彪悍,被对手冠以这个称号。从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人的气节,清朝后来入主中原死战报国宁死不降的数量远远高于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人。很多人说那是因为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所以大家都怀念它。实际上我认为那个时代存在的精神才是关键。
第一:个人经历,力气非常大,剿匪战场上立下很大功劳
1:卢象升天生的战神,力气非常大,生活的那个年代正处于明末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早在万历中后期就出现了社会危机,那个时代虽然一度出现了社会转型,可是也爆发了许多矛盾。明史研究教授把这一问题现象归结于人文主义的缺失,哪怕亡国了也不愿意为国家出一点力。后来自个的这些菜场都没有保住,要么被农民军抢掠夺走,要不就是清朝入主中原展开的大清洗。史料中记载他个子非常瘦小,但是力气非常大,文武双全。
2:天启年间考中了进士,在剿匪战场上开始崭露头角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到了天启崇祯事情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崇祯二年,清太宗皇太极避开名将袁崇焕驻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直接攻打北京城。眼看北京危机,崇祯皇帝下令全国的队伍到京城保卫皇帝。卢象升临时招募了一万部队,到京城协助守将防卫北京。第二年他担任右参政副使,外出整顿三个府的兵备情况。这个时候,天雄军开始慢慢出名。
3:剿匪战场上履立战功,被对手冠以“卢阎王”的称号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卢象升费了很大劲才勉强把对方击退,崇祯六年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形成了气候,开始对朝廷构成巨大威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朝廷方面继续派遣骁勇善战的卢象升对内作战。农民军毕竟是农民军,这个时候力量对比还不是特别明显。这些饥民哪里能跟装备精良的朝廷军队相提并论,卢象升指挥得当大败农民军。
正因为歼灭了他们的党羽,老百姓这几年才得以安居乐业。卢象升跟普遍的将领不同,每次打仗的时候他都冲在前面。贼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而去。有一次在危险的悬崖边上追赶贼寇,只看见他一件便射中了卢象升的额头。身边的随从也被一箭射死,卢象升不顾自个继续追赶贼寇。他们都被吓得连忙逃窜,这些人偷偷说:“卢象升这个人太可怕,谁碰上谁死,最好都不要碰他。”贼兵害怕了,往南开始逃跑。流寇志记载,此战过后卢象升便冠上了“卢阎王”的称号。
第二:受朝廷号召开始保卫京城,最后战死沙场,让人感到很可惜
1:每次打仗不但身先士卒,自己跟士兵一起同甘共苦,得到士兵爱戴
“天雄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明军纪,这是优秀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法宝。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高迎祥这一支势力,卢阎王百战百胜的战绩让皇帝对这位年轻将领大加赞赏。明朝末年政策的缘故导致西北大部分人吃不上饭,李自成就是其中一个。他们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虽然是乌合之众,明末瘟疫导致明朝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卢象升解洛阳之围的时候,大将曹文昭等人战死。面对这个情况,卢象升自发回绝三天粮饷的援助,自个更是不喝水。打仗的时候身先士卒,能够跟士兵同甘共苦,不久便解了洛阳之围。
2:剿匪这边不断顺利的同时,外部的皇太极太强势,卢被迫调到京城
崇祯九年的时候,内部农民军这边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外部又发生了问题,实际上攘外必先安内。皇太极趁着明朝内院起火之际,带着凶悍的八旗铁骑骚扰京师。第一次北京保卫战的危机让崇祯皇帝心有余悸,他于是下令让卢象升洪承畴二人速来京师保卫皇帝。然而这会没有消灭农民军,让他们有了喘息之机,日后想要平定内部问题难上加难。明摆着张献忠的投降是假的,道理自个也明白。
3:最终卢象升战死沙场,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杨嗣昌贪生怕死
崇祯十年的时候,北京城再次告急。五月份的时候自个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报丧。没想到都被朝廷回绝,理由就是家事大于国事。卢象升也明白,表面上卢好像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可他这一番死战报国之心又有谁能理解。如果能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也无所谓,这个时候的明朝可谓是烂到了骨子里。八月二十三号的时候,皇太极让多尔衮带着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继续开始对北京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抢掠。第二年他带着几千老弱士兵出发,太监高起潜看着友军被敌方消灭,迟迟不去援救。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几千人马哪里是数万精锐的八旗铁骑对手,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卢象升挥舞着大刀砍杀了几十位八旗士兵,自个流血过多倒下身亡。几千士兵都战死了,据说明朝人在收敛卢象升遗体的时候,震撼的发现卢里面戴着重孝,穿着麻衣作战。他的骨气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人学习探讨。
卢象升(1600年4月16日—1639年1月15日),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是明朝末年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他以...
卢象升 2025-09-01 孙可望与张献忠:年龄之谜与历史纠葛在明末乱世的历史长河中,孙可望与张献忠的名字始终紧密相连。作为张献忠的养子与大西政权的核心将领,孙可望的年龄问题却成为困扰史学界的一桩公案。通过梳理正史记载、民...
孙可望 张献忠 2025-04-30 张献忠之死:历史争议与评判在中国历史上,张献忠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一度建立了大西政权,与清朝和明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他的死因和死得是否冤枉,却成为了...
张献忠 2025-02-25 卢象升与孙传庭:明末两位杰出将领的比较在中国明末的历史长河中,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备受瞩目的将领。他们各自在抗击农民起义和抵御外敌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那么,卢象升和孙传庭...
卢象升 孙传庭 2025-01-19 卢象升与堵胤锡:明末风云中的相识与共谋在明末动荡的年代,卢象升和堵胤锡作为两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尽管历史文献中没有直接记载两人是否有过私下的认识或交往...
卢象升 2025-01-14 张献忠攻下武昌:一场血腥的屠城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以其激进的行动和血腥的统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大肆杀戮,导致浮尸铺满江面。这...
张献忠 2025-01-08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的残忍行为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和刘宗敏以其激进的行动和血腥的统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还在过程中对明朝官员采取了极端...
张献忠 李自成 2025-01-08 楚王之沉与张献忠的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以其激进的行动和血腥的统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他攻下武昌并将末代楚王朱桢沉入长江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探讨这...
朱桢 张献忠 2025-01-08 秦良玉:明代女将的英勇事迹与历史影响秦良玉是明代末期的一位传奇女将,她以其勇敢和智慧,亲率“白杆兵”抵御八旗军,屡败张献忠,与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花木兰齐名。她的事迹不仅展现了女性在战场上的非凡能力...
张献忠 秦良玉 2024-08-04 卢象升故居:一段历史的见证卢象升,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而他的故居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中国某地的卢象升故居,不仅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研究明末历史的...
卢象升 2024-07-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