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乱世出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我们知道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绍前期是非常具有政治号召力的,很多人愿意追随他。像曹操阵营中重要的谋士荀彧、郭嘉都曾短暂跟随过袁绍,不过他俩人最后明智的选择了离开。尽管如此袁绍手下还是有号称八大谋士,然而这所谓八大谋士却派系纷乱,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八大谋士:沮授、田丰、许攸、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荀谌。辛评还有个弟弟辛毗也是袁绍的谋士,我们把他和辛评放在一起看。现在开始分派系了,擦亮眼睛好好看好了,不然容易搞乱。
两汉三国去先秦不远,所以人们的地域观念很浓重,首先是同郡之人最为亲近,然后是同州之人,然后再分为南人、北人。甚至边州、边郡之人也互相有亲近感,比如吕布曾经和刘备套近乎,就说我们都是边地人,吕布是九原郡,刘备是涿郡,都守卫着帝国北疆。
因此总的来说,袁绍帐下谋士可以简单划分为河北、河南两大派系。因为袁绍身为冀州牧,当然需要冀州本地豪强、士人的支持,沮授、田丰、审配都是河北人,所以他们可以作为河北系;但其实袁绍最信任的是河南系,尤其是在后期,因为袁绍是汝南人,辛评、郭图、荀谌是颍川郡人,颍川和汝南同属豫州。逢纪、许攸是南阳人,南阳虽属荆州,但其实离汝南很近,所以不难理解为何袁术当时逃奔的时候,选择占据南阳郡。
但是这种划分只能算是一个总体的划分,因为袁绍手下的谋士并不是如此简单,他们实在太喜欢拉帮结派搞内斗了,所以袁绍失败实在是情有可原。在官渡之战前,这些人还能团结一致发展壮大,就和现在很多公司创业一样,上升期自然都是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分歧,沮授和田丰反对袁绍南征曹操,审配、郭图等人则坚决支持。
沮授、田丰
沮授是资格是最老的、官职最高的,也是袁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汉灵帝年间,沮授仕州别驾,举茂才。别驾,又称别驾从事,是州牧以下最重要的官职。所以沮授早期比袁绍的官职都高,后来又担任韩馥的州别驾,袁绍领冀州后,和沮授有一番谈话,可以称之为“冀州对”。沮授为袁绍规划了发展战略,如何统一河北,然后争天下,沮授也是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田丰也是老资格,也曾被举茂才,能够被举茂才的在两汉那绝对是佼佼者。像曹操这种,也不过是“年二十举孝廉”。田丰性格刚毅正直,接受袁绍的征召是为了匡救汉室。沮授和田丰如果能够划为一派,首先是因为他们都是冀州人。其次是因为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两人都是第一流的谋士。可惜官渡之战后,沮授拒不投降被杀,田丰被袁绍自己杀死。沮授、田丰一死袁绍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审配、逢纪
审配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逄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袁绍逃离洛阳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而重用。夺取冀州,逢纪的功劳是最大的,就是他出主意把韩馥赶下台,袁绍成为冀州牧。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回,后悔当初不听田丰之计,逢纪即时进言田丰知道袁绍兵败后取笑袁绍不听其言。审配与逢纪有私怨,官渡之战后审配两位儿子被虏,有人对审配有谗言,逢纪肯定审配的节气,袁绍以逢纪公私分明大加赞赏,逢纪与审配成为好友。
用荀彧的话说“审配专而无谋”,人是个好人,非常正直,忠心耿耿,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无谋。所以他才力主官渡决战,袁绍去世后,逢纪、审配私下改袁绍遗命,让袁尚继位。袁谭不能继位,自称车骑将军,屯黎阳。袁尚不给袁谭多兵,使逢纪随之。袁谭要求配兵为审配拒绝,袁谭一怒之下杀了逢纪。
辛评、郭图
辛评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袁绍死后,辛评、郭图欲立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后来曹操破邺,其弟辛毗在城下劝降。审配怒遣手下将辛评全家杀害。郭图就不用说了,我一直认为郭图就是袁绍的狗头军师!这个人最善于揣摩袁绍的意图,一步一步把袁绍带到沟里,最后还挑拨袁谭进攻袁尚,最终给了曹操可乘之机。
许攸、荀谌
许攸严格说来应该算袁绍的朋友,早在洛阳时,许攸就和袁绍一起共谋大事,营救党人。但是许攸没什么派系,他最关注自己的利益。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荀谌,被称为三国最神秘的人。他是荀彧的哥哥,曾凭借三寸不烂舌,劝说韩馥让出冀州。袁绍南征曹操时,荀谌也从军作为谋主,但是后来却再也没有相关记载了。好像这个人凭空消失了一样。所以荀谌和许攸也没什么派系,因为他消失不见了。
荀彧和郭嘉曾经在袁绍阵营待过一段时间,所以他们对于袁绍帐下谋士非常了解。荀彧的经典评语“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因而料定袁绍必败。郭嘉也曾评价“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在荀彧和郭嘉看来,袁绍手下谋士内斗是早晚的事。
除了个人性格不合之外,说到底袁绍帐下谋士派系争斗,归根结底是袁绍的原因。作为一个集团的统帅,不能协调处理好属下的关系,仅凭个人好恶和关系远近来任用,自然会争斗不断。如此纷乱的关系之下,袁绍怎能不败,袁谭、袁尚能有什么好结果?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刘繇:乱世棋局中的宗室悲歌——从崛起江东到败于孙策的必然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舞台上,刘繇以汉室宗亲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这位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的宗室大臣,在194年临危受命担任扬州刺史时,既无袁绍四世三公的威...
袁绍 孙策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