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有何作为?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一提起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我们就会想到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人。然而李典与张辽一起在逍遥津之战大败孙权,为何不是五子良将呢
一,出身大族
光和三年(180年),李典出生于兖州山阳郡钜野县的一个大户人家,自小就喜欢学习,所以博览群书,很有才学。当时正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但李典却对军事不感兴趣,每天和老师钻研《左传》,研究乱世的安身立命之道。
二,投奔曹操
李典的伯父李干和堂兄李整父子在董卓乱政后拉起一支队伍,跟随兖州牧曹操征战,助他征讨袁术和吕布立了大功,所以很受曹操信任。李典也因此选择投靠曹操,凭着博才多学而受到曹操赏识,被任命为负责管理民政事务的官员。
后来李干、李整父子先后去世,曹操便任命李典为颍阴县令和中郎将,统领李整旧部。李典这才开始学习治军之道,一方面马上治军,一方面马下治民,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才。随后李典就因为政绩卓越而被曹操任命为离狐太守。
三,屡立战功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让李典负责粮草运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军相持,靠的就是后勤保障。李典自知责任重大,于是带领亲族和部署积极为前方运送粮草,为曹操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所以在战后被曹操升任为裨将军。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其子袁尚、袁谭为了争夺家业而内讧。曹操于是趁机北上,争夺河北之地。当时曹操北攻黄河北岸的黎阳,让李典和程昱走水路运输军粮。袁尚得知此事,便让魏郡太守高蕃驻守黄河沿岸,阻断曹军的水上运粮通道。曹操得知袁军阻断黄河,便下令给李典说,要是水路不通,就从陆路运输。
李典和众将商议说:“高蕃所部缺少兵甲,只是凭借黄河天险,士兵又骄傲轻敌,我们前去一定能击败他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有利于国家,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敌人。”
程昱听了,对此也表示赞同。然后李典就带兵北渡黄河,一举击败高蕃,打通了黄河水道。
荆州牧刘表见曹操忙于北征,便派刘备北上,攻略南阳郡北部诸县。曹操听说刘备一路打到叶县,便派夏侯惇和于禁、李典前去抵御。刘备见曹军前来,于是假意烧毁粮草辎重撤退。夏侯惇大喜,以为刘备害怕自己,想要乘胜追击。
李典于是劝谏说:“刘备无故撤退,一定是设有埋伏。况且南下的道路狭窄,草木茂盛,不适合追击。”
夏侯惇和于禁不听,执意带兵南追,让李典留守大营。结果不出李典所料,曹军果然在博望坡中伏,损失惨重。幸好李典带兵前去救援,刘备这才带兵退走,使得夏侯惇和于禁不至于全军覆没。然后李典带兵北上,助曹操讨伐袁氏,在攻克邺城、壶关、长广等地都立有战功,因此升任捕虏将军,获封都亭侯。
四,迁居邺城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攻克邺城后就将此地作为自己的大本营,积极训练军队,准备一统天下。李典见自己家族部曲有三千多户,在济阴郡乘氏县是一方霸主,担心会引起曹操的猜忌,便向他请求把家人全部都迁到邺城去。
曹操听了很高兴,笑着问李典说:“你是想要效仿东光侯耿纯吗?”
李典回答说:“我性格怯懦,功劳微薄,却受到很高的爵位和恩宠,实在应该带领全族竭尽全力的效力。况且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充实魏郡的人口来防备四方有乱,并非是效仿耿纯。”
曹操听了更加高兴,便答应了李典的请求。然后李典就带领部下及家属一万三千余人迁居邺城,被曹操升为破虏将军。
五,对抗孙权
建安十八年(213年),李典随曹操南征孙权,结果在濡须口之战失利。随后曹操北归,但为了防备孙权报复,便留李典和张辽、乐进三人驻守合肥。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三国志·张辽传)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着曹操西征张鲁之机北上,带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张辽便决定按照曹操留下的锦囊行事,由自己和李典出城迎敌,留乐进守城。然而张辽与乐进、李典之间平素不和,所以担心乐进、李典不会听从自己的命令。
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三国志·李典传)
李典素来为人宽和,敬重有才德的士大夫,不和将领们争功,所以深受将士们爱戴。此时李典知道大局为重,便主动放下私怨,表示服从张辽号令。乐进见了,也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便也表示服从张辽号令。然后李典和张辽就带八百精兵出城突袭,大破孙权,获得逍遥津之战的胜利。
然而李典在此战后再无事迹记载,极有可能是在逍遥津之战中身负重伤,于不久之后病逝,年仅三十五岁。由于李典过早去世,未能在以后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更未能在襄樊战役等战斗中出彩,导致他错失了成为五子良将的机遇。
东汉末年乱世中,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之名如雷贯耳,其中高览的存在却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他既无颜良、文丑斩将夺旗的赫赫战功,也缺乏张郃降曹后南征北战的显赫履历,...
文丑 张郃 2025-04-30 张郃追击蜀军被杀:司马懿的无奈之举还是阴谋?在三国历史的烽火硝烟中,张郃追击蜀军被杀的事件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司马懿故意为之,以除掉这位曹魏的悍将?一、事件背景:张郃与司马懿的军事合作张郃,作...
张郃 司马懿 2025-03-21 张郃之憾:袁绍帐下的失意与曹操麾下的辉煌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张郃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将领。他智勇双全,用兵巧变,最终成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然而,在投奔曹操之前,张郃曾在袁绍手下效力多年,却始终未能得到重...
曹操怎么死的 张郃 2025-03-17 田豫缘何未列五子良将?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曹魏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然而,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
张郃 徐晃 2025-03-10 姜维与张郃:三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将领之比较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其中,蜀汉的姜维与曹魏的张郃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将领。他们各自在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和勇气,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一、出身背景与...
张郃 2025-03-10 关羽为何不敌徐晃:战场形势与个人状态的双重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关羽与徐晃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将领,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才能和卓越的战功,在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却未能战胜徐晃,...
关羽 徐晃 2025-03-05 张郃与张辽:三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将领谁更厉害?在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拥有众多杰出的将领,其中张郃和张辽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曹魏的稳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张郃和张...
张郃 张辽 2025-02-13 关羽与徐晃:战场上的恩怨情仇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关羽与徐晃之间的纠葛无疑是一段引人入胜的篇章。据史书记载,关羽曾指教过徐晃武艺,然而在战场上,两人却成为了生死相搏的对手。徐晃对关羽赶尽...
关羽 徐晃 2025-01-16 张郃之悔:四次生还,皆成泡影在三国鼎立的乱世之中,诸葛亮与张郃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智慧与勇气的碰撞,更是命运与机遇的交织。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闻名于世;而曹...
张郃 诸葛亮 2025-01-16 张郃之死:魏国君臣的痛惜与一人的漠然在三国鼎立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位英雄的陨落都会引起时代的波澜。张郃,作为曹魏名将,其一生戎马倥偬,屡建奇功,最终却因诸葛亮之计而命丧定军山。这一事件不仅震动了...
张郃 诸葛亮 2025-01-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