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秦论》中有着一段非常经典的话:“(秦始皇)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始皇既末,余威震于殊俗”。也就是说秦始皇威震四海,百越的君主,在秦始皇面前,如奴如仆,秦始皇派出去的小吏,都可以主宰他们的性命;秦始皇让蒙恬攻打匈奴,匈奴一败涂地,向北逃窜七百余里,连南下牧马也不敢。秦始皇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之高,以至于他已经驾崩了,人们还忌惮他的威名。
在时人眼中,秦始皇固然是个“暴君”,但也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人,因为从三皇五帝至今,还没有一个帝王像秦始皇这样,在短短十年里,以摧枯拉朽之势吞并了六个强大的诸侯国,并废分封而立郡县,将天下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迅速、彻底地统一中国。
如果秦始皇晚死,陈胜或许还会起义,毕竟他当时已经走投无路,但项羽和刘邦未必会起义,六国诸侯也多半不会起义。
当年秦始皇游会稽,引起许多百姓围观,人们都想一睹秦始皇的风采。项羽和叔叔项梁也在围观人群中,年轻气盛的项羽不服气,竟说:“彼可取而代之!”项梁闻言,吓得连忙捂住项羽的嘴,说:“别瞎说,会被灭族的(毋妄言,族矣)!”
可见,项梁是多么害怕秦始皇!要知道,项梁可是秦末起义中的风云人物,连他也如此害怕秦始皇,其他人可想而知。即使是项羽,虽然说过“彼可取而代之”,但终秦始皇之世,他也没有任何“不轨”的举动。
所以,如果秦始皇晚死,项羽、刘邦起义的局面,可能不会出现。陈胜虽然仍会起义,但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应该很快就会将其平定。
那么,假使秦始皇晚死,项羽刘邦项羽等人参加了起义,秦始皇能不能打败他们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简单地说下胡亥为何失败。个人认为,胡亥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胡亥即位后,继承了秦始皇穷奢极欲的缺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却又没有继承秦始皇勤政的优点,导致朝政败坏,民怨沸腾,所以,才会出现陈胜振臂一挥,天下云集影从的局面。
其二,胡亥诛杀了秦始皇时代的功臣,如李斯、蒙恬等人,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这导致胡亥没有最顶级的人才替他治理国家、平定起义,只能让章邯、王离等二流名将出战。
其三,赵高对胡亥的欺骗。其实,如果陈胜起义之初,秦朝就迅速反应,调集重兵征讨陈胜,天下局势不可能败坏得如此迅速。而事实上,直到六国贵族都纷纷复国,赵高仍然欺骗胡亥,说只是几个盗贼在小打小闹,胡亥也乐意听到这样的话,使得秦王朝错失了镇压起义的有利时机。
试想,如果当时统治天下的不是胡亥,而是秦始皇,那么,这三个导致秦朝败亡的原因还会存在吗?
此外,项羽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击败不可一世的秦军,固然是因为他骁勇善战,但也是因为他面对的秦军“水分很大”。项羽所打败的秦军,不是那支跟随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精兵,而是一支由秦军、工人和劳改犯临时组成的杂牌军。
那么,秦朝的精兵去哪儿了?秦朝有两支大军,一支三十万,由蒙恬率兵镇守北边,蒙恬遇害后,这支军队被王离接管。然而,王离才能有限,不足以驾驭这支强悍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渐渐下降,最终被浩瀚如海的义军吞没。
另一支秦军有五十万人马,由任嚣、赵佗,镇守百越之地。当天下大乱时,任嚣和赵佗不愿为胡亥卖命,而胡亥也没有威望驾驭他们,因此,这支军队并没有北上参与镇压起义的战争,而是继续留在越地,在赵佗的率领下,割据岭南,闭关自守。
如果当时统治天下的不是胡亥,而是秦始皇,我们有理由相信,蒙恬所部的大秦铁骑不会衰弱,任嚣、赵佗和五十万大军也不敢不听从秦始皇的命令,如此一来,义军必然面临强大N倍的军事镇压,而且领兵者必然是蒙恬那样的超级名将,义军能扛得住如此泰山压顶般的重击吗?
所以,如果秦始皇还活着,项羽刘邦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不过,如果秦始皇不爱惜民力,不给一统天下战乱之后的百姓喘息之机,继续以沉重的徭役役使他们,那么,纵然秦始皇是个超级帝王,恐怕也改变不了秦亡的命运。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商业思维,将落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包装成政治期货,最终通过精准运作助其登上王位,自己也从市井商贾跃升为秦国丞相。...
吕不韦 2025-09-28 本纪与项羽:历史书写中的帝王逻辑与英雄叙事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