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瓦岗出身的凌烟阁功臣,按照排名顺序,依次是郑国公魏征(第四位)、郧国公张亮(第十六位),卢国公程咬金(后更名程知节,第十九位)、英国公李勣(徐世勣,字懋功,第二十三位)、胡国公秦琼(字叔宝,第二十四位)。
很多人都以为排名第十七的侯君集也是瓦岗出身,这可能是受了隋唐演义小说的影响,事实上侯君集长得并不像猿猴,也没入过瓦岗,他是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并非山东好汉。
真正能被传唱为“好汉家住在山东”的,是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徐世勣(、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秦琼、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 )程咬金。
这三位山东好汉,最终结局都很好:徐世勣被赐姓为李,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秦琼追赠徐州都督,谥号为“壮”;程咬金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并不寂寞,他的昭陵汇聚了一大批开国元勋,但是墓前有石人石马的,却只有秦琼一人——贞观十二年,李世明颁布了严格的陵墓规制,功臣宿将墓前一律不得立石像生,转过年来秦琼辞世,他马上就(似乎也是唯一一次)破例了:“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
跟这三位山东好汉相比,郑州荥阳的张良可就悲催了:此人“素寒贱,以农为业。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最后被人举报谋反,“太宗既盛怒,竟斩于市,籍没其家。”
钜鹿曲城人(似乎出生于剑阁)魏征的结局比张亮好,但日子过得似乎不如徐世勣、秦琼和程咬金好,起码是没有那三位山东好汉富裕。这三位山东好汉之所以日子过得比另外两位瓦岗英雄滋润,可能是因为他们都很能打,也都很讲义气,有这样的特点,不由李渊李世民不封以高官厚禄良田美宅。
魏征的前半辈子过得不太顺,“少孤贫,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在隋末乱世,魏征几乎是一步一个坎儿:劝说武阳郡丞元宝藏一起加入瓦岗军,但却不受李密待见,进献十条妙计,李密一条都不用;投奔大唐后,也没人拿他当回事儿(至京师,久不见知);好不容易谋取了一个安抚山东的工作,又被窦建德抓了俘虏;魏征被俘投降,劝说窦建德趁着唐军与王世充激战之际奔袭长安,窦建德也不听;魏征良策无效,又跟窦建德一起当了唐军俘虏,李世民得知魏征曾建议窦建德袭取长安的计策,也吓出了一身冷汗,所以魏征“归建”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李家三兄弟阋墙,魏征又一次站错了队,在玄武门之变后,又从太子洗马变成了秦王世民的俘虏。
魏征磕磕绊绊走来,几乎是帮谁谁完蛋,最后他另辟蹊径,专门跟贞观天子李世民作对——这种作法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犯言直谏”,说白了也是一种自保手段。
魏征没有军功,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跟同为瓦岗出身的徐世勣、秦琼、程咬金根本就没法比:徐世勣刚一投唐,李渊就“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不但有大片铁杆庄稼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还在一环里弄到了大别墅;秦琼得到的赏赐也不比徐世勣少,李渊不但送给了秦琼金酒壶,还“积赐金帛以千万计”,秦家就是坐着吃,那些钱十辈子也吃不完,而且秦琼还受封上柱国,比别的开国公还多三十顷永业田。
程咬金那就更不用说了,此公原本就是东阿民团司令出身(没卖过耙子,也没贩过私盐),他的原配夫人是东阿县令之女,续弦出自清河崔家(隋唐头等门阀),跟秦琼同一批受封大唐开国公,秦琼得到的俸禄和田产,程咬金也都得到了,最后还跟秦琼一样,也可以端着金壶喝酒了。
程咬金后来也是金瓶在手的上柱国,他跟秦琼唯一的不同,就是这些勋位金器来自李世民而非李渊:“(武德)九年夏末,二凶(建成元吉)作乱,太宗受诏(未必),宣罚禁中(发动玄武门之变),公任切爪牙,效勤心膂。事宁之后,颁乎大赉,赏绢六千匹、骏马二匹、并金装鞍辔及金胡瓶、金刀、金碗等物,加上柱国,授东宫左卫率。”
程咬金的墓志铭对他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功绩和赏赐大书特书,而秦家后代的墓志铭,却对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只字不提,于是有人怀疑:秦琼当时的态度可能比较消极,只肯保护秦王府而不肯杀建成元吉,所以事后没有得到任何财宝赏赐。
事实上秦琼不参加玄武门杀戮,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一,李渊对他情深义重,杀李渊的儿子,有点下不去手;其二,秦琼当时已经是上柱国、翼国公(贞观十三年改封胡国公,当时秦琼已经不在了),再晋升就得封异姓王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结尾总论,将秦琼与尉迟敬德并列为大唐开国猛将的代表,还把秦琼排在了尉迟敬德前面,这说明秦琼比尉迟敬德还能打:“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胡国公秦叔宝)、鄂(鄂国公尉迟敬德)诸将,奋不顾身。图形凌烟,配食严禋。光诸简册,为报君亲。”
秦程两家世代交好,直到今天,程公祠的对联还是这样的:“偕叔宝翼秦王悬(玄?)甲军摧锋陷阵冠诸将,先世南次公仅凌烟阁图功画像照千秋。”
看过隋唐正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程咬金的兵器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他的勇悍可能仅次于秦琼,跟尉迟敬德也不相上下,这就是凌烟阁三位瓦岗出身的山东好汉的共同点——是极其能打。
说秦琼程咬金勇冠三军,大家可能都比较理解,但要说小说中的“徐茂功”、徐世勣、李勣也是一员悍将,可能就没有多少人相信了,事实上徐世勣加入瓦岗军比秦琼和程咬金都早,凌烟阁上排名第十六的张亮,也曾是徐世勣下属:“大业末,李密略地荥、汴,亮杖策从之,未被任用。属军中有谋反者,亮告之,密以为至诚,署骠骑将军,隶于徐勣。”
徐世勣在瓦岗军的地位,可能比四骠骑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还高,这是因为他不但精通兵法,而且杀人的功夫也很厉害:“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这三位山东好汉都很能打也都很讲义气,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也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唐朝两代天子器重他们的主要原因,读者诸君试想一下,换做您是李渊或李世民,是不是也会对徐世勣、秦琼、程咬金这样的山东好汉格外敬重、器重?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隋书主编考辨:魏征与集体修史的典范在中国古代史学的璀璨星河中,《隋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以其详实的记载和严谨的体例成为研究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关于其主编身份,学界虽存在“魏征独撰”与“集体合...
魏征 2025-07-23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