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其中姜维更是成为蜀国武将之首的大将军。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因此,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自然也能接受降将这一群体。而就本文所要说的东吴,也有几位比较著名的降将。就东吴五大降将来说,其中2人勇冠三军,还有3人曾是关羽部下。
一、甘宁
首先,不管是在《三国志》等正史,还是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甘宁都是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东汉末年,甘宁曾是益州牧刘焉部下,并在益州任职。兴平元年(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掌权益州。在刘阖的策反下,甘宁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但被赵韪击败。甘宁便率领八百多人,去荆州依附刘表,留驻南阳(南阳是甘宁的祖籍)。
不过,因为在荆州牧刘表麾下没能得到重用,甘宁于公元208年投奔孙权,成为东吴的一位降将。虽然是一位降将,但是,甘宁的战功完全可以和一些江东老将相提并论。甘宁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公元215年的逍遥津之战中,虽然曹魏降将张辽大放异彩,不过,甘宁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正是因为在东吴屡立战功,《三国志》的佐证陈寿在史书中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甘宁虽然勇猛,最后却只是一个杂号将军。更为关键的是,甘宁还没有获得封侯的待遇,这无疑和三国时期的名将相去甚远,也即甘宁没能获得和战功相匹配的待遇。
二、太史慈
对于太史慈来说,同样是一位媲美赵云、吕布等猛将的三国人物。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在东汉末年,太史慈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也即太史慈和刘备之间,显然存在一段交集。当然,比较遗憾的时候,刘备没能将太史慈招揽到麾下。如果能招揽到太史慈的话,那么蜀汉五虎上将,很可能就要增加一位了。
太史慈为刘繇[yáo]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孙策就将镇守南方的重任交给了他。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太史慈继续辅佐孙权。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对于曾经和孙策交手,并且不落下风的太史慈,因为没能参加赤壁之战等战役,所以没能获得更高的知名度。换而言之,英年早逝,无疑限制了太史慈在东吴将领中的成就和地位。
三、麋芳
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在东汉末年,麋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麋芳后来背叛蜀汉,归降了东吴。不过,麋芳的前半生,显然是对刘备忠心耿耿的。彼时,麋芳如果归降曹操的话,显然是荣华富贵,但是,面对曹操的招揽,麋芳和他的兄长麋竺,无疑对刘备忠心不二。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后来,因未完成供给粮草物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在看到将军傅士仁投降孙权之后,麋芳也选择了投降孙权,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此后,糜芳在吴国担任将军,并且为吴征伐。当然,成为东吴的降将之后,糜芳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最终的结局也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
四、傅士仁
傅士仁,幽州广阳郡人,刘备手下将领。因为和刘备一样,都是幽州人士,所以傅士仁应该很早就跟随刘备了。不过,傅士仁虽然受到刘备的重用,但被关羽轻慢。在吕蒙袭击荆州时,与麋芳一同不战而降,间接导致关羽被俘身亡。对于傅士仁这位东吴降将,《三国志》记载为“士仁”,《资治通鉴》记载为傅士仁,《三国演义》继承《资治通鉴》的说法作“傅士仁”。来到东吴后,傅士仁和糜芳一样,不仅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反而遭到了东吴将士的鄙视和嘲讽。换而言之,相对于蜀汉和曹魏,东吴对于降将的包容程度相对较低的。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在关羽被杀后一度来到东吴,同样遭到了羞辱。
五、潘濬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建安十六年(211年),潘濬被刘备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与守臣关羽不睦。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关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顶级名将,但是,高傲的性格,无疑让关羽和部下之间离心离德,这也是关羽最终败亡的重要原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荆州,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作为东吴降将,潘濬受到了孙权的信任和重用,这和傅士仁、糜芳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别。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拜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又改太常。黄龙三年(231年),授假节,与吕岱率军五万平五溪蛮夷叛乱,经三年而斩获数万,使得一方宁静。潘濬为人刚正不阿,在吕壹弄权时,屡请孙权将其诛杀。甚至想亲手击杀吕壹,使吕壹对他非常畏惧。赤乌二年(239年),潘濬去世。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东吴的降将之中,潘濬的地位和官职应该是最高的。在潘濬担任太常期间,甚至拥有了陆逊平起平坐的地位。对此,你怎么看呢?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中,张辽为保护曹丕撤退,被东吴大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最终不治身亡的情节令人唏嘘。然而,拨开文学创作的迷雾,真实的张辽之死既无丁奉的身影,也非...
张辽 曹丕 2025-06-05 张辽的军事生涯:从降将到名将的传奇之路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勇猛善战、智谋过人著称。他一生历经坎坷,从吕布麾下将领到曹操心腹大将,最终成为...
曹操怎么死的 张辽 2025-05-29 聂壹:张辽先祖与“马邑之谋”的策划者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虽未被大众熟知,却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聂壹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马邑之谋”的策划者,更是三国时期曹魏...
张辽 2025-05-27 许褚为何未入“五子良将”?——从职责定位与历史评价看曹魏武将体系中的角色分化三国时期,曹魏麾下“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以独立领军、战功卓著著称,而同为猛将的许褚却未列...
张郃 徐晃 2025-05-27 河北名将高览:被历史尘埃遮蔽的“四庭柱”东汉末年乱世中,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之名如雷贯耳,其中高览的存在却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他既无颜良、文丑斩将夺旗的赫赫战功,也缺乏张郃降曹后南征北战的显赫履历,...
文丑 张郃 2025-04-30 高顺与张辽:谁才是三国时期的真猛将?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高顺与张辽都是吕布帐下的杰出将领,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才能和英勇的战绩赢得了后世的赞誉。然而,关于谁更胜一筹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一、才能与特点...
张辽 吕布 2025-03-25 曹操之抉择:为何杀高顺而留张辽?在三国纷争的年代,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其用人之道和决策智慧一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其中,曹操在对待高顺和张辽这两位吕布旧将时的不同态度,尤为引人注目。曹操为何选择杀...
曹操怎么死的 张辽 2025-03-25 赞誉之声:历史名将对张辽武艺的高度评价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卷中,张辽以其卓越的武艺和非凡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无数赞誉。在众多历史名将中,不乏有人对张辽的武艺表示过高度的认可和赞赏。一、关羽的赞誉:武艺不...
关羽 张辽 2025-03-25 张郃追击蜀军被杀:司马懿的无奈之举还是阴谋?在三国历史的烽火硝烟中,张郃追击蜀军被杀的事件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司马懿故意为之,以除掉这位曹魏的悍将?一、事件背景:张郃与司马懿的军事合作张郃,作...
张郃 司马懿 2025-03-21 刘备救张辽一命,张辽日后却成敌手:战场上是否有过放水?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段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刘备与张辽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而张辽,则是曹魏的名将,以勇猛善战闻名。鲜为...
张辽 刘备 2025-03-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