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 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改 国号为 魏,是为 魏文帝。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魏国(220年12月 —265年12月),三国时期的国家,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诸侯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也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南征北战,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韩遂、马超、刘表、张鲁、张绣等众多诸侯,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其子曹丕建立国家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到了咸熙二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这意味着曹魏正式灭亡。对于曹丕来说,在登基称帝之后,不仅没有继续在许昌定都,也没有在易守难攻的长安定都。那么,问题来了,公元200年,曹丕称帝之后,为何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呢?
一
首先,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县。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自公元196年开始,到公元220年结束,东汉王朝一直在定都在许昌。而就曹丕来说,篡汉自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自然不好继续使用许昌作为都城了。换而言之,曹丕希望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那么,就应该新设立一个都城。于是,许昌自然不是曹魏都城的选择了。不过,在很多人看来,相对于洛阳,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易守难攻,无疑是定都的合适选择。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很多。在曹丕之前,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和刘邦建立的西汉,都定都在关中一带。但是,曹丕登基称帝后,却选择洛阳作为都城,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长安当时相对破败。
二
虽然长安是西汉王朝的都城。但是,西汉末年,在战乱之中,长安这座都城就遭到了破坏。等到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之所以定都洛阳,也是考虑到长安的破败情况。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来到了长安。在董卓被吕布除掉之后,李傕和郭汜率军攻打长安,将吕布赶走。据袁宏《后汉纪·后汉孝献皇帝纪》记载: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献帝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辞曰:“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随自己喜好任免官员,又常纵兵劫掠,几年内三辅百姓损失殆尽。
公元194年,占据长安的李傕和郭汜因为缺少粮草,所以就任用士兵掠夺百姓,造成更严重的饥荒,关中百万以上的人口,各自饿死逃窜,纷纷南迁至刘表、刘焉、张鲁等人的领地,这导致关中一带十室九空。对此,在笔者看来,经过这一系列的破坏,长安不仅无法继续作为都城,更成为人烟稀少之地了。而到了公元211年,曹操和马超又在关中一带爆发了渭南之战。
三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对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洛阳,长安在东汉末年屡次遭到战火的洗礼,可谓残破不堪。所以,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后,没有定都长安的打算。换而言之,如果曹丕迁都长安的话,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比如建造城墙等设施,还需要想办法迁移足够数量的人口。
如果是大一统王朝的话,这项工作还能够勉强完成。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三足鼎立,曹魏需要将主要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对付东吴和蜀汉上。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如果曹丕定都长安的话,势必会受到蜀汉的直接威胁,这意味着长安一带的防御压力会非常大,甚至有被蜀汉大军袭扰的风险。众所周知,关中和汉中,是连在一起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东汉末年,汉中原本是张鲁占据的。公元215年,曹操平定张鲁,将汉中纳入到曹魏的疆域范围内。但是,到了公元219年,曹操被刘备击败,撤出了汉中,这促使蜀汉得以占据了汉中之地。
四
最后,在占据汉中的基础上,蜀汉大军对于关中可谓虎视眈眈。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虽然蜀汉丞相诸葛亮没有同意的魏延这一方案,不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蜀汉想要进攻长安,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之,曹丕定都中原的洛阳,这无疑是蜀汉和东吴都难以直接威胁到的地方。对于蜀汉来说,想要攻打洛阳,第一步就是要攻打关中,而就东吴来说,则需要拿下襄樊、淮南等地,才能奢望威胁到洛阳。
从这一角度来看,曹丕定都洛阳,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也即蜀汉和东吴都不能直接威胁到洛阳这座曹魏腹地的城池。况且,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周边人口密集,工商业繁荣,这同样是作为都城的重要条件。如果定都长安的话,因为该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意味着相关物资都需要千里迢迢的运输,从而导致劳民伤财的结果。综上,在公元220年登基称帝后,魏文帝曹丕将洛阳作为都城。而在曹魏灭亡之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同样以洛阳作为都城。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