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翻盘机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诸葛亮死后的16年里原本有翻盘的机会,蜀汉最后为什么失去了?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天下有变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规划好了夺取天下的战略。概括说来就两条。第一是占据西川并跨荆州。第二条是积蓄实力,一旦时机到来,便从西川和荆州两路夹攻,席卷中原。
可惜,随着关羽兵败荆州,这个战略也等于废掉。由此这才有了诸葛亮的“六出祁山”。
一则是不能让曹魏安心发展,否则以曹魏那大块头,就算蜀汉开挂也没法比。这其实也是为何曹魏人才一茬又一茬,蜀汉却是“廖化作先锋”。这没办法,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二则就是通过北伐制造混乱。当一方弱小时,最希望的就是乱局,以便乱中取胜,浑水摸鱼。诸葛亮真曾达到过此目的。如第一次北伐时,逼得曹叡不得不亲自坐镇长安。哪料都城洛阳却传出谣言,说曹叡被诸葛亮给杀掉了。
一时间洛阳人心惶惶,搞得曹魏大臣和郭太后,差一点把曹植送上皇位。亏得曹叡赶回来的及时,若晚一步估计曹魏内部就先打起来了。毕竟那时曹叡刚登基,根基还不稳。
因此诸葛亮劳师北伐,虽被许多人认为是无用功。但站在三国大格局考虑,却是蜀汉当时的最优选择。且也正是诸葛亮的北伐,导致了司马懿给“成精”了……
随着诸葛亮星落五丈原,曹魏也好蜀汉也罢,都不约而同开启了修养时期。就这样一晃16年后,如诸葛亮《隆中对》所期待的“天下有变”到来了,蜀汉等来了翻盘机会,这就是发生在公元249年,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
二、姜维一万偏师伐魏
所谓的“高平陵之变”,就是曹魏内部两股势力的一次角斗。一方以司马懿为首的门阀士族,一方以曹爽为大哥的曹魏勋贵。至于皇上曹芳,就是一个“橡皮图章”,一直被曹爽握在手里。
且无论司马懿和曹爽谁胜了,曹芳都不会坐稳,否则曹爽为何那么挤兑司马懿,不但打破了门阀士族和曹魏勋贵的的平衡,还把曹叡遗留下来的姬妾占为己有?已经摆明了态度。
所以高平陵之变,堪称曹魏一次大洗牌。以至于逼得夏侯渊之子夏侯霸,都一竿子逃到了蜀汉,并被刘禅认亲——张飞娶了夏侯渊的侄女,生出两位女儿,着两个女儿,先后都成了刘禅的皇后。
因此把高平陵之变,称之为蜀汉翻盘的机会,一点不为过的。也就是说,倘若蜀汉当时能抓住这个机会,大举进攻曹魏,说不定真就能改变双方的强弱之态。
可惜蜀汉方面,仅姜维率不到一万人马的偏师,进攻雍凉地区。遭到了郭淮和邓艾的阻击而未能得手,根本没翻起啥浪花来,让这次绝好的翻盘机会给溜走了。而司马懿则趁机血洗曹爽等人,控制住了曹魏局面。
看到这,自然疑问也就来了,明明姜维已敏锐捕捉到了这次翻盘的战机,可为何只带不到一万人马的偏师伐魏?这事还真不能怪姜维,要怪就只能怪,蜀汉大将军费祎!
三、诛杀魏延
费祎最出名的事,恐怕就是在诸葛亮死后,他和杨仪一起搞死了魏延!
据《三国志》载,诸葛亮死前,已经意识到了想让魏延撤军很困难。故而留下遗言:让杨仪带着大队人马退回汉中。至于魏延,他想退回就退,他若不想,你们也别搭理他。
哪料诸葛亮前脚刚死,杨仪由于一直跟魏延势同水火,便动了歪心思,派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态度。
就这样费祎来了,魏延当即表态:丞相走了,但还有我魏延,怎可能因一人之死,而废天下大事?跟着魏延就开始跟费祎两人讨论起了:谁留下,谁护送丞相棺椁回去,忙得不亦乐乎。
从这段记载就能推测出,当时费祎必是顺着魏延的意思表示:你说得对!否则魏延也不可能跟他讨论人员的去留名单。且以当时的官职来看,诸葛亮死后,魏延是官职最高的,又有军中资历,的确是不二人选。
就这样费祎跟魏延讨论完毕后,表示:“我立马回去说服杨仪,他就是一个长史,文官一枚,哪懂这些军事韬略,一定会同意你的意见。”可费祎一回去就跟杨仪合伙,两人匆忙撤军。
不久后,魏延也反过味来了,感觉这事不对。于是连忙骑马赶去,发现晚了一步大军已撤。
魏延当时就气疯了,把我当猴耍吗?故而不顾一切追击,堵截。这才导致了魏延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被杨仪诛杀了三族。
显然,杨仪能顺利诛杀魏延,费祎是立下大功劳的,甚至是起到了“催化”作用。那么费祎就不懂,魏延当时已是蜀汉唯一的名将,蜀汉还靠他镇场子,不能杀,更不能起内乱吗?
很遗憾,史书上没写,故而也无法给出确切结论。不过在公元248年,费祎曾当着姜维的面,说了一句话。不但能从中看出,他为何协助杨仪杀魏延,同时也正是这句话,导致了蜀汉失去了最终的翻盘机会。
四、费祎的一句话
公元248年费祎来到了汉中。4年前,也就是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时,费祎和王平正是依靠当年,魏延守汉中的战略布置,取得了“兴势之战”的大胜——真不知此刻费祎再踏上汉中这块土地时,有否想起被冤杀的魏延。
恐怕没有!因为自费祎主政后,便开始压制姜维。每次当姜维想对曹魏用兵时,费祎都要节制,仅给姜维最多一万人马。【(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这就是为何,高平陵之变时,姜维仅带着一万偏师伐魏的原因!
费祎总这么卡姜维脖子,姜维自然也不答应。于是费祎便这样对姜维说道:“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意思就是说:咱哥俩都没法跟诸葛亮比。你看就算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都没法攻破曹魏。所以不如做安静的美男子,安心发展蜀汉,等后辈牛人出现。就别奢望一战成功,若败了呢?那时可就悔之晚矣了。
这其实就是为何,费祎协助杨仪杀魏延的原因。他跟魏延,就是所谓的“道不同”罢了,魏延要进取,他却要安守!姜维不也是这样吗?
公元249年,当姜维抓住“高平陵之变”的这个绝佳时机,率一万偏师玩命伐魏时,费祎就在汉中呢(公元251年费祎才回了成都)。显然他知道姜维伐魏,却当吃瓜群众。倘若当时他也自汉中起兵,或授予姜维更多兵马,结局必会不同。
故而才说,正是费祎这一“吃瓜”,坚持他的“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导致蜀汉这最后一次翻盘机会,被他给毁了……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陈仓烽火:诸葛亮与郝昭的攻防博弈与历史回响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数万大军再出祁山,目标直指曹魏西北重镇陈仓。这场看似兵力悬殊的战役,却因曹魏将领郝昭的坚守,成为三国史上以少胜多的经...
诸葛亮 2025-08-27 东方朔:智慧与文化的多重发明者在华夏文明的星空中,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2年)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幽默诙谐的形象流传千古。这位西汉时期的太中大夫,不仅以“智圣”之名与诸葛亮并列,更在文化、科...
诸葛亮 2025-08-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