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以上问题历史资料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提起蜀汉叛徒,人们肯定会想到坑死马腾马休马铁,接着跟韩遂反目成仇,最后带着张鲁的兵投降刘备的马超马孟起,但事实上马超还真不是蜀汉叛徒,因为他不但没有背叛刘备的蜀汉,还向刘备出卖了朋友彭羕——一起在背后发牢骚,马超因举报有功而安然无恙,把马超当朋友而说心里话的彭羕,下狱被杀。
蜀汉真正的叛徒至少有五个,但是其中既不包括马超马孟起,也不包括黄权黄公衡——马超帮了刘备大忙,刘备觉得是自己对不起黄权而不是黄权对不起他。
《三国志·卷四十三》记载:刘备兵败夷陵,狂奔七百里回到白帝城,黄权却被东吴军队隔绝道路撤不回来,只好带领部队投降了曹魏。
不管是投降东吴还是投降曹魏,坐在后方的执法部门才不管那些,马上请示要将黄权留在成都的家属都抓起来,这时候刘备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在刘备的关照下,黄权的家属依然享受着原先的待遇,而黄权也从来不曾带兵跟蜀汉作战,所以他只是降将而不是叛将,并没有做对不起刘备的事情。
跟黄权不同,蜀汉的五大叛将,都做了对不起刘备的事情,刘备对他们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这五大叛徒一人被杀,三人下落不明,还有一人苟且偷生,却没有一个人被抓回或送回成都受罚。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糜芳、傅士仁、范强(演义中为范疆)、张达先后主动回到或被孙权绑起来送到刘备面前,结果全都被千刀万剐破腹剜心,但事实上糜芳直到刘备驾崩之后,还活蹦乱跳地带兵替孙权打仗呢。
且放下糜芳的结局不提,咱们还是来看看那三个下落不明的叛将:傅士仁、范强、张达,这仨小子在背叛前后都不见正史记载,好像他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坑关羽杀张飞。
傅士仁投降东吴后就消失了,而跟他一起投降的零陵太守郝普、荆州治中潘濬却都在东吴当了大官:“郝普字子太,义阳人,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孙权袭羽,遂入吴。普至廷尉,濬至太常,封侯。《三国志·卷四十五》”
主动投降的郝普潘濬官至九卿,偏偏那个“流涕而降”后又劝降糜芳的傅士仁,啥好处也没捞到,估计是这个人还有点羞耻之心,投降东吴之后憋屈死了。
傅士仁是广阳人、郝普是义阳人、潘濬是武陵人,说起来郝普还是魏延的亲同乡,幸亏魏延从来不曾与东吴作战,如果魏延随同刘备伐吴而被擒投降,结果如何可就难说了。
与傅士仁同样失踪的,还有范强张达,这两个人在三国正史中有名无字,原籍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刺杀张飞投降东吴后就人间蒸发了,以至于有人怀疑这两个人可能根本就不是刺杀张飞的元凶,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俩背锅侠——真正下手的是张飞的副手、吴懿的弟弟吴班。
傅士仁和范强张达不知所踪,但是那个糜芳却在三国正史中再次出现了,而且不止出现了一次:在《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中,他还在将军贺齐的带领下替孙权打仗,时间是吴大帝孙权黄武二年,具体说就是公元223年六月(农历),而刘备是在蜀汉章武三年(也是公元223年)四月就驾崩于白帝城永安宫了。
虽然没有像演义小说中那样主动回到刘备跟前送死,但是糜芳在东吴的日子也不好过:叛徒一向是被人瞧不起的,尤其是在清流眼中,叛徒是不可饶恕的,能日行三百里、善使长矛的虞翻(在小说中是文职人员,还被诸葛亮羞辱过),经常有事没事就找茬羞辱糜芳一番,糜芳被羞辱之后,也只能见人就绕着走,多数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来——这苟且偷生的日子,实在是不太好过。
《三国志·卷五十七·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中,虞翻两骂于禁,把于禁骂得直哭。除了痛骂并要鞭打(被孙权制止)于禁,虞翻还喜欢收拾糜芳。
行船的时候遇到糜芳的手下称糜芳为将军,虞翻痛斥:“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糜芳无言以对,只能“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糜芳躲着虞翻,虞翻却不肯放过糜芳,又主动驾车到糜芳军营门口溜达,被糜芳手下拦住后又高声怒骂:“当闭反开(指在南郡献城投降),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糜芳被骂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然是连还嘴的底气都没有。
虽然总是被人欺负上门,但糜芳仗着一张厚脸皮,一直在东吴苟且偷生,渐渐的也就被大家遗忘了,连他什么时候咽气,正史中也没有记载。
蜀汉五大叛徒中傅士仁、范强、张达神秘消失,糜芳苟且偷生成了笑柄,跟这四个家伙相比,蜀汉顾命大臣李严的老朋友孟达,下场可就很不妙了——有人说他是被诸葛亮和司马懿联手做掉的。
孟达如何反复无常,三国正史和演义小说的记载基本一致——孟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将,他投降曹魏后,还伙同曹魏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去攻击不肯投降的刘封。但是对孟达之死,正史和小说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三国演义》说孟达过于自信,以为曹魏不会那么快派人来打,结果被司马懿一战斩杀后,诸葛亮还十分惋惜: “今孟达欲举大 事,若遇司马懿,事必败矣。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孟达若死,中原不易得也。(《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但是在《卷一·帝纪第一·宣帝》中,司马懿在给孟达的信中直接指出,是诸葛亮故意泄露了孟达要叛魏归蜀的消息:“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指魏国),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唯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按照司马懿本纪的记载,诸葛亮泄露消息,可能是为了促成孟达早日反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
但是不管怎么说,因为诸葛亮的故意泄露消息,孟达最后兵败被斩,在《三国志》中连传记都没有——他既不算魏将,也不算蜀将,陈寿也不知道把他划归哪一方,只好把他的相关信息记录在刘封之后,孟达也就成了非禽非兽的蝙蝠……
在汉末三国那段英雄辈出、战乱频仍的历史中,王异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却常被忽视的女性。她以坚贞、智谋与复仇的执念著称,而其对马超的深切仇恨,更是贯穿了她跌宕起伏的一...
马超 2025-07-30 严颜之死:忠义与传说交织的历史谜团东汉末年,巴蜀大地烽烟四起,益州牧刘璋为抵御张鲁与曹操的威胁,引荆州刘备入川。这场看似“同仇敌忾”的联盟,最终演变为刘备夺取益州的战争。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巴郡太...
曹操怎么死的 张鲁 2025-07-24 王异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基于史料的考据与辨析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女性在历史记载中多以陪衬角色出现,但一位名为“王异”的女性却因辅佐丈夫抗击马超、以智谋扭转战局的事迹,在《三国志》《列女传》等史料中留下浓墨...
马超 2025-07-23 锦马超:凉州孤狼的荣耀与悲歌在三国群雄的璀璨星河中,马超犹如一颗流星划过西北苍穹。这位被曹操称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凉州军阀,其人生轨迹交织着英雄气概与政治幼稚,既在潼关之战中写下“...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7-01 马超与马腾:从父子并肩到恩怨纠葛的乱世沉浮在东汉末年的烽火硝烟中,马超与马腾这对父子的命运轨迹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他们从凉州边陲的寒门子弟崛起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最终却因权力博弈与家族恩怨走向截然不...
马超 2025-06-20 马超与韩遂:三国乱局中的信任迷局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马超与韩遂这对曾经结为异姓兄弟的军阀,在凉州大地上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恩怨故事。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6-04 张鲁“米贼”称号的由来与历史真相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张鲁以其独特的政治与宗教身份,在汉中地区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政权。然而,他却被冠以“米贼”的称号,这一称呼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政治斗争...
张鲁 2025-05-28 马超之死的真正原因: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悲剧结局马超,字孟起,是东汉末年及蜀汉开国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他智勇双全,武艺高强,曾一度让曹操陷入绝境。然而,这位英勇的将领却在四十七岁时英年早逝,留给后人无尽的惋惜...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5-21 马超:乱世浮沉中的悲情英雄在汉末三国的风云变幻里,马超宛如一颗耀眼却转瞬即逝的流星,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悲壮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令人唏嘘的一笔。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屈辱、...
马超 2025-05-07 魏延武力:五虎之下第一人,但难撼超一流巅峰在蜀汉武将体系中,魏延常被冠以“五虎之下第一人”的称号。尽管其武力值稳居蜀军前列,但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超一流猛将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既...
赵云 马超 2025-04-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