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统一王朝,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作为“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的又一光辉战绩,昆阳之战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不过与其说是刘秀击溃了新朝的“百万大军”,不如说是王邑自己葬送的。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此战之中新军统率王邑成功的摒弃了所有正确的建议,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了最终的战败。
新朝末年,王莽的新朝岌岌可危,北方的赤眉和南方的绿林虎视眈眈。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王莽先是以为北方赤眉更加危险,因此派重病围剿北方赤眉,结果南方绿林发展迅速,且刘玄公开称帝,恢复汉朝国号,这令王莽大为惊讶,于是又连忙抽调重兵南下平乱。
王莽以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率,由各州郡自选精兵(实际上就是抓壮丁),由州郡官员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中,先后集结军队多达42万,号称百万大军。王邑便率领着这“百万大军”向颍川挺进,在颍川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后,开始向昆阳方向进军。
地皇三年(22年)一月,就在新军大举挺进的同时,绿林军却在四面出击,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在进攻昆阳、定陵、鄢城等地;王常则在汝南地区活动。在得知新朝大军向昆阳方向杀来之后,王凤和王常连忙率领近万部队进入昆阳,而此时汉军的主力则在进攻宛城,虽然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却仍未破城,对于新朝大军无暇顾及。可以说,局面对刘秀等人是极为不利的。
同年五月,新朝大军到达昆阳之后,统率王邑拒绝了严尤绕过昆阳进攻宛城汉军主力的提议,反而令大军立即围攻昆阳。由于敌我差距太大,王凤、王常等将领都心生退意,刘秀一方面鼓励王凤、王常等率军坚守昆阳,另一方面则连夜与宗佻、李轶等十三骑离开昆阳,到各地调集军队,意图对新军内外夹攻。
之后,刘秀、李轶等说服定陵、郾城等地将领,调集各地兵马一起回援昆阳。刘秀指挥援军一面在外袭击新朝军队减轻城内压力,一面向双方传播宛城已被攻破、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这使得城内汉军声威大震,而城外新军则士气低迷。
刘秀后来又精选三千人的敢死队,冲击新军大营,在王邑“英明”的指挥下,自己和王寻被刘秀击败,王寻更是直接被斩杀,这使得新朝大军顿时陷入混乱,溃败之下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恰巧又遇到大雨倾盆、河水暴涨,新军将士掉入水中淹死无数。
此战汉军仅凭两万人大败王邑率领的四十二万新朝大军,新军死伤无数,王邑、严尤、陈茂等人仅带少数长安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得逃脱。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各地豪强也纷纷诛杀新朝牧守,投靠绿林军。不久,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王邑的脑残指挥,才是刘秀取得昆阳之战胜利的根本
虽然昆阳之战中刘秀表现出了极高明的指挥能力和行事魄力,但纵观整个战争过程,王邑的脑残指挥恐怕才是新朝大军战败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便来看看,王邑到底都犯了哪些错误。
脑残统帅王邑
1、拣芝麻、丢西瓜。在率领四十二万大军到达昆阳之后,纳言将军严尤认为不应该将兵力用在昆阳这个既兼顾又无碍大局的小城,而是应该直取完成,击溃汉军主力,这样昆阳将不攻自破。然而王邑却认为自己如今统率百万大军,如果绕城而过,根本无法彰显自己的威风,于是坚决主张围攻昆阳。如果按照严尤的建议,新朝大军完全可以与宛城守军内外夹攻汉军主力,结果就因为王邑的坚持,不仅将兵力浪费在了昆阳,而且失去了难能可贵的战机。
2、狂妄自大,逼敌死战。汉军主帅王凤等人本就对抵抗新朝大军没有什么信心,如果不是有刘秀的劝说,他们早就卷了私财跑掉了。因此,面对新朝大军的围攻,王凤等人曾一度想要投降,结果王邑、王寻认为自己大军攻破昆阳乃是举手之劳,如果接纳对方的投降,那根本算不上什么大功,不但不许王凤等人投降,甚至连严尤提出的“围三放一”的战术也予以了拒绝。正因为王邑这种脑残决定,等于是彻底断绝了王凤等人的活路,他们只能选择拼死坚守、等待援军,反而使得守军更加顽强和拼命,这也是守军能够面对新朝大军坚守月余的重要原因。
3、糊涂指挥,致使战败。早在刘秀第一次带领援军返回时,王邑、王寻便曾派遣数千士兵前去迎战,结果被刘秀一个冲锋打的人仰马翻,被斩杀上千人。之后又接连被刘秀战败多次,按理来说,这种情况下刘秀应该足以引起王邑重视了。结果就在刘秀最终统率3000敢死队直冲新军大营时,王邑竟然严令各营严格约束部队,没有命令不得擅动,只由自己和王寻引军迎战刘秀,结果不但被刘秀击败,就连王寻也被刘秀给斩杀。这直接导致新军陷入混乱,新军本就是由各地百姓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旦陷入混乱就变成了溃败,溃逃的新军相互推挤,“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结果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大雨倾盆而下河水暴涨,新军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万余人,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刘秀在昆阳之战中表现出色,但王邑的指挥才是新朝大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雄才大略,其子嗣中不乏贤能之士,其中东平宪王刘苍以“才思敏捷、治国有方”著称,却始终未被立为太子。这一历史选择,既源于东汉初期的权力格局,也与...
刘秀 2025-09-10 邓禹妻子考:南阳豪族的联姻密码与历史隐线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其军事谋略与政治智慧为光武帝刘秀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其婚姻状况在史书中却仅以寥寥数语带过。通...
刘秀 2025-09-05 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奠基者与“光武中兴”的缔造者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枣阳市,一说河南南阳市),是中国历史上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西汉皇室后裔中以卓...
刘秀 2025-08-27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刘秀的兄弟姐妹:乱世中的血脉羁绊与命运浮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5年—57年)的家族在汉末乱世中历经血火洗礼,其兄弟姐妹的命运轨迹不仅折射出个人抉择的悲欢,更成为东汉政权崛起的历史注脚。通过梳理《后汉书》...
刘秀 2025-08-15 吴汉最终结局:忠侯之谥与历史余响东汉开国名将吴汉,以“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人生轨迹从南阳亭长到贩马商人,最终成为光武帝刘秀麾下最倚重的军事统帅。然而,这位以“忠勇”著称的将领...
刘秀 2025-07-29 岑彭墓:跨越千年的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开国名将岑彭以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作为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宿”之一,他南征北战,为东汉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位传奇将领...
刘秀 2025-07-24 富春江严子陵钓台:隐逸精神的千年地标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一座临江而立的石台静卧于青山碧水之间——这便是严子陵钓台。这座因东汉隐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征召、归隐垂钓而闻名的古迹,历经千年岁月沉淀,不...
刘秀 2025-07-07 刘荆:东汉宗室中的野心悖论与悲剧人生在东汉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刘荆作为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之子、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本应享受荣华富贵,却因一系列荒唐的谋反举动,成为后世史书中的反面典型。他的人生轨迹,...
刘庄 刘秀 2025-06-25 隐忍与复仇:刘秀为兄长刘縯报仇的历史真相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与其兄长刘縯的故事,堪称权力博弈与家族情仇的经典案例。刘縯作为舂陵军起义的领袖,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石,却因功高震主遭更...
刘秀 2025-06-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