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诗坛,徐玑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野逸清瘦的诗风散发着别样的光芒。他学晚唐诗,宗贾岛、姚合,题材虽窄,诗境虽浅,却能在有限的天地中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抒发真挚的情感。以下十首诗,便是他诗歌魅力的生动体现。
《新凉》:新凉之喜与自然生机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这首《新凉》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田园画卷。水田里稻叶整齐,阳光透过树木,清晨的烟雾低垂。黄莺似乎也喜爱这新凉的天气,欢快地飞过青山,在影子里啼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凉时节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赞美。
《秋行》:秋景之静与闲适心境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秋行》勾勒出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图。秋蝉的鸣叫如古筝般悦耳,诗人悠闲地傍柳而行,欣赏着小溪中平静如镜的水面,一片树叶飘落,泛起细微的涟漪。此诗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以动衬静,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
《建剑道中》:山行之美与悠然心境
“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湾里,尽日松声杂水声。”《建剑道中》描写了诗人山行的所见所闻。云雾缭绕的山峦层层叠叠,溪水蜿蜒曲折,清澈见底。行人仿佛置身于这清幽的溪湾之中,整日都能听到松涛声和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全诗动静得宜,疏淡有致,展现了山行的美丽景色,也流露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过九岭》:登山之趣与超然之感
“断岸横路水潺潺,行到山根又上山。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过九岭》记录了诗人登山的过程。断岸横路,溪水潺潺,诗人不断攀登,从山根又向山上走去。眼看着别的山峰云雾缭绕,却不知自己已然身在云间。此诗通过描写登山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夏日闲坐》:夏日之静与自然之趣
“无数山蝉噪夕阳,高峰影裹坐阴凉。石边偶看清泉滴,风过微闻松叶香。”《夏日闲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夕阳下,山蝉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诗人坐在高峰的阴影里享受着清凉。偶尔能看到石边清泉滴落,微风吹过,还能闻到松叶的香气。诗人通过对夏日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自然的趣味,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夏日怀友》:夏夜之思与友情之念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夏日怀友》表达了诗人在夏夜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阶前的流水静静流淌,诗人独自安眠,享受着自由。月亮升起,树林仿佛要破晓,一场雨过后,夜晚如同秋天般凉爽。诗人遥想着远方的荷花浦,不知谁会在杜若洲上吟诗。他担心这个美好的夜晚没有梦,如果有梦,希望能和友人一同在梦中游玩。
《山居》:山居之乐与野逸之趣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地僻春犹静,人闲日自迟。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山居》描绘了浙东山野的美丽景色和山居生活的静谧萧散。柳竹环绕着花坞,茅草屋与草池相连。开门时惊动了巢居的燕子,打水时还能舀到鱼儿。由于地处偏僻,春天依然宁静,人闲适的时候觉得日子过得格外慢。山禽的啼叫忽然停止,飞起来后又相互追随。全诗动静得宜,意蕴丰富,充满了野逸的情趣。
《赠徐照》:诗友之谊与闲适之趣
“近参圆觉境如何,月冷高空影在波。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城居亦似山中静,夜梦俱无世虑魔。昨日曾知到门外,因随鹤步踏青莎。”《赠徐照》是诗人写给诗友徐照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参禅境界的感悟,认为身体康健是因为饮食简单,诗歌清新是因为饮茶较多。城市中的生活也如同山中一般宁静,夜晚的梦境中没有世俗的烦恼。诗人还回忆起昨日徐照曾来到门外,自己仿佛跟随鹤步踏在青草上。此诗体现了诗人与诗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春日晚望》:春晚之景与闲适之情
“楼上看春晚,烟分远近村。晓晴千树绿,新雨半池浑。柳密莺无影,泥新燕有痕。轻寒衫袖薄,杯酌更须温。”《春日晚望》描写了诗人在楼上眺望春晚之景。烟雾将远近的村庄分隔开来,清晨雨后天晴,千树翠绿,新雨过后,半池水变得浑浊。柳树茂密,黄莺不见踪影,新泥上留下了燕子的痕迹。诗人感到轻微的寒意,衣袖单薄,便觉得杯中的酒需要再温一温。全诗通过对春晚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次韵刘明远移家》:隐居之愿与宁静之求
“隐居须是僻,君向数家村。挂得一瓢在,风来应恶喧。”《次韵刘明远移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环境的追求。诗人认为隐居应该选择偏僻的地方,刘明远选择了只有几户人家的村庄。只要挂上一个瓢,就能在风来时避免喧嚣。此诗体现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渴望。
徐玑的这十首诗,题材广泛,涵盖了田园、山行、怀友、山居等多个方面。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他的诗风野逸清瘦,在南宋诗坛中独树一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类政治文明中,君主制与君主立宪制虽共享“君主”这一核心符号,却在权力归属、制度根基与社会功能上呈现本质差异。从秦汉帝国的“天子之威”到英国《权利法案》的“议会...
2025-09-23 吕文焕是草包吗?——从襄阳守卫到历史争议的深度剖析南宋末年,襄阳城作为长江防线的核心要塞,其得失直接关乎南宋存亡。在这场持续六年的孤城保卫战中,吕文焕以守将身份与元军对峙,最终选择投降并参与灭宋,其行为在历史上...
2025-09-23 胡安国的重要学术著作:理学传承与经世致用的双重典范南宋时期,理学思潮与政治动荡交织,胡安国作为湖湘学派的奠基人,以毕生精力研治《春秋》,其学术著作不仅构建了理学义理体系,更将经世致用理念注入经典阐释,深刻影响了...
2025-09-23 伊凡四世与留里克王朝:王朝血脉与历史转折的交织在俄罗斯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伊凡四世(1530—1584)以“伊凡雷帝”的称号闻名于世。他不仅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自称“沙皇”的统治者,更因推行特辖制、对外扩张等...
2025-09-23 四大名著: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四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誉为“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2025-09-23 王世充墓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归宿探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末唐初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王世充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割据势力,其生平事迹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王世充墓的具体位...
2025-09-23 七国之乱后为何独留楚国:血缘、政绩与政治智慧的交织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联军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叛乱以中央政权全面胜利告终,吴、赵、济...
2025-09-23 三公九卿: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基石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三公九卿制作为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核心架构,不仅奠定了封建王朝官僚体系的基础,更通过权力分立与职能分工,深刻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的政...
2025-09-23 杨万里代表作品:诚斋诗韵中的自然与人文交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南宋诗人杨万里以“诚斋体”独树一帜,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灵动之美,也传递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一...
2025-09-23 鄢郢在哪里:历史迷雾中的地理坐标探寻在中国古代史中,"鄢郢"作为楚国都城的代称,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个承载着楚国兴衰记忆的地名,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地理...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