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于赤壁之战来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另外两场分别是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
在火攻这一计策之下,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但是,因为损失惨重,曹操短时间内难以继续调集大军消灭孙权和刘备了。所以,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对于赤壁之战的胜利,火攻这一计策,自然是非常关键的。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或者周瑜提出这一计策的。但是,实际上,在赤壁之战中,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另有其人。
一
首先,在赤壁之战,真正建议火烧赤壁之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冲锋陷阵的黄盖。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在东汉末年,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然经常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在此基础上,黄盖能够在成年之后之后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初平元年(190年),在董卓篡夺了东汉王朝的大权后,孙坚起兵,黄盖跟随了他。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江东势力崛起和壮大的过程中,黄盖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将黄盖称之为东吴功勋之臣,显然是非常合适的。更为关键的是,在决定东吴命运的赤壁之战中,黄盖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即黄盖不仅提出了火烧赤壁的计策,更亲自去执行了这一方案。
二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面对曹操大军带来的压力,孙权和刘备两家,在诸葛亮、鲁肃等人的纵横捭阖之后,选择了联手抗衡曹操。当然,在抵抗曹操的联军中,主力还是江东派出的兵马。在拒绝归降曹操之后,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自带领万余人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
而这,意味着赤壁之战的正式爆发,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江东孙氏的存亡,更会直接影响东汉末年的天下格局。换而言之,如果是曹操取得胜利的话,那么,不仅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将不会出现,曹操很可能会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结束汉末群雄割据一方的局面。
而在赤壁之战中,黄盖向周瑜提出了火烧赤壁的计策。对此,《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中记载: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对此,在笔者看来,赤壁之战爆发前,江东内部确实存在诸多想要归降曹操的文臣武将。而这,很可能是曹操没有对黄盖的归降保持足够警惕的原因。
在曹操大军没有防备的背景下,黄盖遂令手下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东吴将士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黄盖唯有自己大声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授任武锋中郎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和《三国演义》中着重刻画和渲染情节不同,在正史中,黄盖不仅冲锋陷阵,更向周瑜提出了火攻的计策,从而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最后,在黄盖执行火攻和诈降的方案之后,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曹军在这场战役中死者大半。周瑜、刘备率领的大军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也即没能成功俘获曹操。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
不过,虽然兵力有限,但是,智勇双全的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叛军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首领,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叛乱,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赤壁之战后,黄盖忙于平定后方的叛乱,而没能继续和曹操大军作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盖的知名度。在平定武陵郡的叛乱之后,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贼寇的侵犯,黄盖再次率军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于任内。黄盖去世之后,武陵郡、长沙郡等郡县的百姓都很思念他,及至孙权登上帝位,追论他平生功绩,赐予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因此,在笔者看来,对于黄盖这样智勇双全的猛将,没能继续建功立业,显然是东吴的一大损失了。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长坂坡之战:血色长坂下的将星陨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