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传承了数百年的王朝摇摇欲坠,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俗说话,乱世出英雄,一部分胸怀大志之人,开始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这些人中,有的能够统筹全局,有的能够运筹帷幄,还有的能够征战沙场,为了夺得天下,他们斗得好不热闹,好似无暇顾及其他。而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最终三分天下,能够一统四方的人物,不仅要有政治军事天赋,还要有笼络人心的本事。想要笼络人心,说到底也就是靠着一张嘴。
刘备在这方面鲜有人能够达到他的水平,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也留下许多经典名言,至今仍流传深远,传颂不止。而他留下的两句话更是成为千古名言,一句成为黑道的口头禅,而另一句则被写进教材。对后人有警戒的意义。这两句话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意义。
第一句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兄弟如衣服,女人如手足。”在看到之后大家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话是刘皇叔所说,而这就与刘皇叔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到成为开国皇帝其中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初露锋芒, 在剿灭黄巾军的战斗中,关羽斩程远志,然刘关张三人带着500人的嫡系队伍,解幽州、青州围,投卢植,救董卓,随朱儁站阳城、平宛城,最后“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也算是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挖到手了。
但是之后却并不顺利,先后投靠过不同的人, 刘备于吕布, 刘备成了新贵后,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先是由于其收留了吕布,吕布后来则刘备与袁术征战中,偷取了徐州,刘备失所。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出自这里。
张飞引数十骑,直到盱眙来见玄德,具说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众皆失 色。玄德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关公曰:“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 矣。”玄德默然无语。关公顿足埋怨曰:“你当初要守城时说甚来?兄长分付你甚来?今日 城池又失了,嫂嫂又陷了,如何是好!”张飞闻言,惶恐无地,掣剑欲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 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 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 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
在建安元年,刘备刚刚从去世的陶谦手中得到偌大的徐州,但是刘备当时却忘记十分重要的一点徐州 是三界焦点,兵家必争之地。刘备也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刘备在进入徐州之后,收留了无处可归的吕布。没想到,吕布做人阴险,吕布后来则刘备与袁术征战中,偷取了徐州,刘备在徐州被吕布抢走后,居然肯再回小沛寄居与吕布为临,两人继续相依为命。
吕布突袭徐州,张飞只率十八骑燕将逃走,在这个过程中丢下甘夫人,使刘备的妻子儿女,陷在了城中。甘夫人就这样落到了吕布手里,变成了俘虏。面对前来请罪的张飞,刘备倒是没说什么,但是关羽非常气愤,狠狠地数落了张飞一顿。张飞只想以死赎罪。这时刘备突然发话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还是吕布得徐州之后,做了顺水人情归还了甘夫人。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刘备诠释了兄弟大义。但是却十分对不起他的妻子与孩子,刘禅的境遇也没有好到哪里,刘备在小沛大败之时,受曹操、吕布夹攻,仓皇弃家出逃,“数岁”的刘禅没人管了,只好自己逃跑。他来到汉中,成为扶风富豪刘括的书童,214年,刘备从刘璋手中得到益州,才终于派部下简将军去汉中寻找阿斗。
第二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到这句话,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此言早已被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中,这句话是刘备在临终之前所说的。当初关羽被东吴擒杀,张飞被部下杀害,桃园结义誓要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只剩了他一人。而他为了给关羽报仇,倾尽蜀汉全国之伐吴,可惜兵败,刘备自己也一病不起。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 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 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 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在弥留之际,他没有教导三个儿子弟王权术,而是留下了这句劝诫之语。因为当时的蜀汉已经岌岌可危,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兵良将已所剩无几,高定、孟获等数郡又先后叛乱,这样的局面即便是刘备也难以收拾,更何况是当时十六岁的刘禅,所以刘备留下了这句话,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刘备虽为枭雄,却是一个注重后代教育的人。他不是圣人,也有各种为人诟病的弱点,可却有着自己的处事之道。于他而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情何景,义气重要,后代教育也重要。初读之下,让人觉得平淡无味,然而多读几次,却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纵观刘备的起家经历,虽然颠沛流离半生,然而最终得以建立帝王基业,与他自己的为人处世不无关系。
当时很多人之所以投奔他,正是冲着他仁德的名声,这也是他立足天下的根本所在,他也一直在恪守着这一做人之道。刘备能有那样的成就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办到的,虽然他有很高的军事能力,又有强大的政治能力,但是面对一个国家,他还是要找帮手的。而这句话就是刘备的立身根本。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