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晚年做了多少荒唐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26年9月,28岁的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有一天,他把大臣召来,对大家说,我刚即位,国家不稳定,老百姓也不富裕,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你们都想想办法,咱们怎么样才能做到?
过了些天,大臣们提了4条解决办法,一是节省开销不求奢华。二是减少赋税和劳役。三是选用廉洁的官吏。四是让百姓衣食有余。唐太宗觉得可行,他说,国家是靠着老百姓的,老百姓才是根本。搜刮百姓供养官员,就像割自己的肉填自己的肚子一样,肚子饱了人也死了。大臣们连连点头称赞。
唐太宗还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金镜》,大意是说,隋炀帝到处打造宫殿景观,搜刮奇珍异宝,使得男人不能种田打粮,女人不能养蚕制丝,田荒业废。
唐太宗下令,要让大家都有田地种,各地都要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把农田分给百姓。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公元624年就开始提出,但到唐太宗时期得到贯彻。
命令下去不久,山西晋城发生了一件事。新去的刺史长孙顺德发现,原来的刺史张长贵和赵士达,倚权仗势抢占民田,把当地几十顷肥地算在自己名下,引起百姓不满。长孙顺德向朝廷告发了张长贵和赵士达,而且把他们强占的田地追回,分给了贫穷的人家。唐太宗严厉惩治了这两个官员,表彰长孙顺德做得好。
但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一些百姓还是没地可种。大臣们议论下来,说可以让人多的地方往人少的地方迁移。唐太宗认为可行,凡移民垦荒的,可以减免租税。
有一天,几个从各地劝农回来的官员向他报告,有说庄稼长得好的,有说长得差的。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禾谷不旺,到底什么原因?我今年在园子里种了几亩庄稼,从种到收,就是要体验一下种田人的滋味儿。
唐太宗对官员们说,为了让农夫好好种田,自己要实行皇帝“藉田”制度,就是每年正月,皇帝亲自扶犁耕田,劝课农桑,开始一年的生产。你们到各地劝农,一定要去田间地头看望农夫。去的时候不要让人家迎来送往,迎来送往就要白搭工夫,误了农时。这样劝农,还不如不去。
唐太宗还组织国家还修建义仓,兴修水利,奖励生育。为了让男人都娶上媳妇儿,唐太宗还下令释放大批宫女。
经过这样的治理,几年下来,国家安定有序了,而且人丁兴旺,农业连年增产,就是遇到旱灾水灾,也能过得去。粮价更是一降再降,一斗米从值一匹绢降到两三钱。百姓安居乐业。
国内建设有了进展,边境又传来了紧急战报。隋朝的时候,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分,西突厥往西去了,东突厥被隋军打败了。可隋朝内乱以后,突厥又卷土重来,仗着马上功夫好,占了不少地方。
这次突厥兵马由颉利可汗领着,一直往长安打过来,到了渭水桥北边了。唐太宗下令集合人马,跟他去迎敌。他骑上马,带着高士廉、房玄龄几个文臣,来到渭水南岸站住。河那边,颉利可汗看见唐朝新皇帝年轻威武,就有些怯阵。唐太宗对他喊起话来,责怪他不讲信义,已经给你们进贡了,还来抢东西。颉利可汗没话可说,又见对面的唐军严整有序,士气旺盛,只好退兵而去。
这一次敌兵退了,大臣们都挺高兴,可唐太宗可一点儿也不高兴,他下决心消除外患。他开始就着手训练军队。
公元629年,唐太宗派兵部尚书李靖、并州都督李勤,华州刺史柴绍、灵州都督薛万彻几员大将,带领十几万人马,分开几路,向东突厥发起进攻。突厥人没想到唐军这回这么厉害,稀里哗啦地就给打败了。最后颉利可汗被活捉,东突厥就这么给灭了。
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到晚年时,像换了一个人,平庸昏聩,还做了一些糊涂事儿。
年轻时候的李世民,身边围绕的敢于直言的大臣有30余名之多。最受他倚重的除了“镜子”魏征,还有被唐太宗称为“性情坚贞”的刘洎。
到了晚年,魏征发现唐太宗开始逐渐的厌恶仗义执言的大臣了,魏征向他提出“十条”劝谏时候,唐太宗甚至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和不耐烦。《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有记载,若不是长孙皇后从旁斡旋,魏征好几次都有可能掉脑袋。
刘洎更是悲催。太宗病重时他说了一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话,被褚遂良传给了唐太宗。太宗在没有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毫不客气挥刀,逼迫刘洎自杀。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当时民间有一本《秘笈》在流传,上面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让李世民很惶恐,他誓要找到这个“武王”。
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行酒令时,恰好又听到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联想到“女主昌”的预言,他确定“女主武王”指的就是李君羡。随即,他便给李君羡硬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了。
在历史上,皇帝大兴土木总是跟劳民伤财联系在一起。到了晚年,唐太宗为了享受,乐此不疲的造宫殿,他亲自当监理,在长安、洛阳等地建造不少大型行宫。
翠微宫修成后,他嫌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又下令重修了玉华宫。耗费白银数以亿计。因为修建宫殿,官员趁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时民怨四起,竟然爆发了农民起义。
还有一件事太宗开了先河。古时皇帝,身前身后都有人替其做传,记录言行,皇权不许干涉。
李世民不仅经常将史官召去训话,甚至还多次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了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
晚年的唐太宗,沉迷酒色,到处出游,收罗美女,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时,贤后长孙皇后已经去世,少了人规劝,他开始肆无忌惮地过起了荒淫无度的生活。一代女皇武则天,起初也是他的妃子,“武才人”之名也是唐太宗给予的。庐江王被杀后,他霸占了庐江王的爱姬。
无节制的酒色逐渐掏空了李世民的身体,使得他健康不在。后来,李世民得了中风,病体稍愈,就开始遍寻金石丹药,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
大臣王玄策献了被俘虏的一名印度和尚给他,他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吃下了和尚做的丹药,结果中毒身亡,年仅52岁。
少时立下宏图大志,中年励精图治,英雄暮年,却反其道而行之。千古一帝李世民也为什么晚年也变得昏聩了呢?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史笔遮掩下的真相:李世民真实死因考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深夜,长安城翠微宫含风殿内,五十二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剧烈喘息中溘然长逝。这位开创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其死因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未能阻拦李世民弑兄戮弟?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下,秦王李世民率部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亲手射杀兄长,随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震惊天下的政变背后,李渊的被动...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选择铤而走险?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太子李建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然而,这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称的明君,却在即位次年遭遇了开国功臣罗艺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11-06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