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与刘璋反目。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劝降了刘璋,取代了他益州之主的位置。在这之后,刘备是如何安抚刘璋旧部,以及收买益州人心的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猛人辈出的时代,刘备作为一代枭雄,他领兵打仗只能算二流甚至三流选手,但要说亲和力,识人用人,乃至收买人心,刘备绝对是超一流的,因为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和当地的豪强百姓打成一片,这也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本事。
我们都知道,刘备借口帮益州牧刘璋北拒汉中的张鲁,结果却趁机出兵占领了成都,为漂泊大半生的自己找了一块安全的根据地。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蜀地与刘璋的部队打了三年的仗后,终于率兵包围了成都,恰此时马超前来投靠刘备,成都城一时震动。刘璋一看连马超和他的羌兵都归顺了刘备,知道再抵抗下去也没有了意义,为免百姓遭难,他在刘备派来的使者简雍的劝降下,投降了刘备。
刘备虽然进入了成都,但他带进益州的荆州旧部也只是少数派,他们刚刚入主益州,要想能顺利站稳脚跟,必须处理好跟刘璋旧部的关系,刘备在安抚旧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可谓是煞费苦心。
下面简单来说几个原刘璋旧部的代表人物:
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蒸阳(今湖南衡阳)人。刘巴本是荆州才子中的佼佼者,当初的荆州牧刘表就多次想重用刘巴,结果刘巴却看不上刘表,而是主动投靠了南下准备打赤壁之战的曹操。
曹操让刘巴南下招降荆州四郡,但没过多久,就传来了曹操赤壁兵败的消息,此时的刘巴正在零陵一带,诸葛亮听闻刘巴在荆州,亲自写信劝刘巴辅佐刘备,共成大业。
没想到的是,刘巴一口回绝了诸葛亮的邀请,说宁可南下交州(今广东广西)也不投刘备,刘备听说后,当然对刘巴记恨于心。
刘巴后来几经辗转来到了蜀地,成为刘璋的幕僚。刘璋派法正到荆州迎刘备时,刘巴表示强烈反对,但刘璋不听,刘巴气得干脆闭门不出了。
当刘备入主成都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度,下令不准伤害刘巴。刘巴也主动前来请罪,众人都知道刘巴与刘备之前的过节,刘巴此时来投正好给了刘备一个树立形象的机会,正如当年曹操热情接待杀死自己长子曹昂、爱将典韦的仇人张绣一样,刘备对刘巴也表示不计前嫌,先后任命刘巴为左将军府的幕僚、尚书、尚书令等职。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黄权也反对刘备入川,却被刘璋赶出了成都。当刘备大军攻蜀时,远近郡县都望风而归,但黄权坚守广汉,就是不投降,直到刘璋投降后,才放下武器。
黄权虽然也属于反对刘备入川一派,但刘备却很欣赏他,更敬佩他的人品。当黄权归顺后,刘备大喜,当即提拔黄权,晋升其为偏将军。要知道,当时的刘备也才是左将军,他手下武将虽多,但能称将军的仍屈指可数。
董和,生卒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刘璋父子本来就是荆州人士,因而他们也特别信任荆州籍的官员。
董和在益州先后担任过成都令、益州太守,他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官声良好,在蜀地的官民中威望极高。
刘备占领成都后,开始组建自己的核心班子,刘备此时的职务是左将军,因而他的左将军府就成为事实上的益州最高政权机构。刘备把董和任命为掌军中郎将,和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人事任命,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功效,董和的身份地位自然无法与诸葛亮相比,但刘备的这个安排就是为了营造新人与旧人和睦相处的团结氛围。
因为,诸葛亮是刘备的亲信、荆州派的代表,董和则是刘璋旧部的代表,刘备让两人共同辅政,对外就释放出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新政权把新人、旧人一视同仁。
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人。许靖因与从弟许邵以品评当世人物而闻名于世。
许靖的早年经历也是一波三折,他先是被刘翊举孝廉为尚书郎,又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后为躲避孙策攻王朗而避难于交州。
许靖因学问好,名气也大,又受到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相继担任巴郡、广汉、蜀郡太守。
刘备率军包围成都时,许靖欲越墙叛逃投奔刘备,可惜他手脚不利索,被巡城的士兵擒获,刘璋倒也没为难他。
可是,这事传到了城外的刘备耳里,刘备本来对许靖的大名早有所闻,但听说此事后,却对此时选择叛逃的许靖非常瞧不起。素以喜怒不形于色而闻名于世的刘备,这次却没忍住,表现了出来,对许靖的鄙视之情溢于言表。
当刘备进入成都后,刘璋的许多旧部都被安排了职务,唯独对许靖没有理睬。法正听说后,专门去找刘备说合,刘备对别人的话可以当耳旁风,但对这个辅助自己夺取益州的头号功臣却特别信任。
法正对刘备说:“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刘备虽然不太情愿,但法正说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法正的面子不能不给,于是,刘备让许靖当了左将军府长史。后来,刘备称汉中王时,许靖又被拜为太傅。
还有一些刘璋旧部,比如率先归顺刘备的费观(费祎的族父、刘璋的女婿)被任命为裨将军,后又升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与费观一同投降刘备的李严也被任命为裨将军,后又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庞羲,也是刘璋的儿女亲家,刘璋的长子刘循娶了庞羲的女儿。刘备入主成都后,鉴于庞羲在蜀中众将的威望,让他做了左将军府司马,庞羲也是后来辅佐刘备登位汉中王的功臣之一。
说了那么多的刘璋旧部,最后再说一下刘璋本人吧,刘备成了成都之主,刘璋自然就不能留在益州了,刘备任命刘璋为振威将军,并强迫他迁往荆州居住。
刘璋虽然不得不搬家离开益州,但让亲家庞羲出面向刘备求情,让自己的长子刘循留下,刘备倒也很通情达理地同意了。这样,刘璋带着小儿子刘阐去了荆州,刘循以奉车中郎将的身份留在了蜀地。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