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沙之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什么结局谁赢了?说到这个垂沙之战,大家可能都不是很熟悉,在战国时期,秦国,齐国,韩国,魏国一起联合攻打楚国的战争。不得不说,这场战争确实报复行为。那么这场战役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四国联合攻打楚国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中期,齐与楚,本来坚持“合纵”,但是楚怀王改变联齐抗秦政策,转而与秦昭王联合。齐国便伺机报复楚国。齐在孟尝君执政时,继续采用“合纵”之策,并远交近攻,联合魏、韩两国结为同盟。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逼,也需要投靠齐国寻求支援,齐、魏、韩三国有了较牢固的联合。
齐、秦两强对峙。秦东向中原扩展,进占韩、魏部分土地。两国因连年受秦国进逼,倒向齐国,以借强齐之力抗秦。齐为拓地,与楚订约,欲联韩、魏抗秦。秦为离间四国合纵,于公元前305年(周赧王十年)与楚怀王联姻,并送厚礼与楚。次年,又以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还楚为条件,与楚盟于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于是齐以楚负约为借口,于公元前303年(周赧王十二年)联合韩、魏共同攻楚。楚以太子横为质于秦,秦派客卿通率军救楚。三国联军闻讯后,当即退兵。次年,太子横因私斗杀死秦大夫而逃回楚国,秦楚联盟又告破裂。
按说此战对于楚国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兵力损失仅有2万,对楚国也没有伤筋动骨的影响。土地损失略微有些大,宛、叶以北土地丢失,但是占领的是韩国和魏国,对楚国难以构成威胁,楚国经过短期修养后,也是极有把握再度夺回来的。但垂沙之战最终却成了楚国衰落的开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并不是因为外部压力,而是因为楚国内部的矛盾引起的。垂沙之败,唐昧战死,部下庄蹻不堪忍受楚国贵族的无能和屡战屡败,决定率领军队反抗楚国贵族。这一叛变引发了多米诺效应,楚国对贵族不满的民众也加入反叛军。庄蹻的叛军一举攻克了楚国郢都,将楚国分割成了四五块统治区。
最后庄蹻南下进入云南,建立了滇国,楚国才重新形成统一,但是楚国王室和贵族的统治力的基础已经被削弱,楚国的国力再也无法恢复强大。此后楚国不断被秦国侵占领土,鄢郢之战后,丢失西部汉水流域的土地,被赶到了淮河一线,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造成垂沙之战,楚国国力直线衰退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楚怀王的错误的外交政策,导致楚国孤立无援,既得罪了秦国,又得罪了齐国,导致一顿乱拳打得楚国找不到北了。另外楚国变法不彻底,贵族政治腐败,导致接连战败,民众生活困苦的现状也在此战后爆发,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一,楚怀王认输了。眼看秦齐魏韩四国大军就要兵临城下,楚怀王再傻也知道保护自己的王位,于是,派出使臣和匡章讲和,并承诺把太子横送到齐国当人质。另一方面又和秦国交好,重新确定友好关系。
第二,魏韩两国后院起火。对于匡章率领联军攻打楚国,秦国早就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即使没有太子横刺死秦国大夫逃跑这个突发事件,秦国也早做好了打击魏韩的方案。因为,魏韩大军都去攻打楚国,正是秦国在后面动手的好时机。而魏韩先前夺取的楚国苑、叶两地已经拿到了手,也算这仗没有白打。所以,魏韩两军早就有了撤退的打算,还没等匡章下令撤退,魏韩两军提前就回国救火去了。
第三,齐国发生变故。正当匡章准备乘胜追击时,齐国国内传来消息,齐宣王死了,太子齐泯王继位,他任用孟尝君为国相,命令匡章速率军回国。
因此,通过上面的解读,不是三国联军不去灭亡楚国,是受到多个因素制约的原因。但楚国从垂沙之战后,一蹶不振,一步步走向了衰败。但纵观垂沙之战战役过程,其主要原因还是楚怀王对战局把握缺乏审慎,在内外关系处理上摇摆不定所致。
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中,齐桓公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首位霸主。其称霸历程跨越三十余年,历经北杏会盟的初试啼声、鄄地会盟的霸业奠基,直至葵丘会盟的巅峰...
齐桓公 2025-07-02 范蠡娶了东施是真的吗?历史镜像中的虚实辨析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范蠡与东施的名字如同两条平行线,却因后世文人的想象产生奇妙交集。一个是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智者,一个是因“东施效颦”沦为千年笑柄的寓言人...
勾践 范蠡 2025-07-02 俞伯牙的琴弦之外:历史迷雾与文化符号中的婚姻传说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以一曲《高山流水》与樵夫钟子期缔造“知音”传奇,其事迹在《列子》《吕氏春秋》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这位“琴仙”的私人生活却如琴弦余音...
伯牙 2025-07-01 子贡赎人与孔子的批评:一场跨越千年的义利之辩春秋末年,鲁国的一道法令在贵族间掀起波澜——凡赎回在诸侯国为奴的鲁国百姓,可凭收据至官府领取赎金。这道本为鼓励善行的政策,却因孔门弟子子贡的一次善举,引发了孔子...
孔子 2025-07-01 鄢郢之战:三十万生灵的悲歌与楚国盛衰的转折点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境,以决水攻城之策攻破鄢城,继而焚毁郢都,这场战役彻底改写了战国格局。史书记载的“鄢城百姓淹死数十万”与“楚国死者...
白起 2025-07-01 宋襄公:礼乐余晖中的孤勇者与时代错位的悲剧在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史上,宋襄公的名字始终与“仁义”和“迂腐”两种极端评价相伴。这位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
宋襄公 2025-06-30 齐桓公霸业始末:从葵丘会盟到春秋首霸的权力之路在中国春秋争霸的历史长卷中,齐桓公姜小白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霸主。然而,这位从公子内乱中脱颖而出的君主,其霸主地位的确立并非一蹴而...
齐桓公 2025-06-30 秦灵公:被低估的改革先驱与秦国崛起的奠基人在中国战国时代的历史长河中,秦灵公嬴肃(公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是一位常被忽视的君主。他继承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秦国:东有魏国李悝变法后强势扩张,西有戎狄...
秦灵公 2025-06-30 问鼎中原:九鼎沉浮中的王朝密码与权力隐喻在华夏文明的青铜史诗中,“鼎”始终是最恢弘的篇章。当楚庄王陈兵洛水、问鼎轻重之时,这件本应陈列于宗庙的礼器,骤然成为撬动东周秩序的支点。这个流传千年的典故,不仅...
楚庄王 2025-06-30 秦成公:短暂在位与寿命之谜的历史解读秦成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嬴姓赵氏,名载,是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公元前663年,秦宣公去世后,秦成公继位,在位仅四年,于公元前660年逝世。因其生年不详,其...
秦德公 秦宣公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