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曰29日,宋庆玲病逝,享年88岁。之后宋庆玲被葬在了上海市西郊虹桥路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位置在父母墓地的东侧。而她父母墓地的西侧则是李燕娥女士之墓。那么这个李燕娥是谁?她是跟随了宋庆龄五十多年的保姆,两个人情同姐妹。这都是遵照宋庆龄的遗嘱,她很早前就安排了自己和保姆李燕娥的后事:“李燕娥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后,将长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边。"
宋庆龄当初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嫁给了孙中山,婚后感情也很好,为何却不要求死后和孙中山合葬而是和保姆一起葬在父母的身边了?主要是因为宋庆龄觉得中山陵是伟人安葬的地方,她不想那里的一砖一瓦受到破坏。而保姆陪伴自己50多年,两人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很好的朋友,孙中山曾经在宋耀如在宝昌路491号的家中住了一年多。宋耀如一直是孙中山革命运动最热烈的追随者和赞助者。“二次革命”失败后,宋耀如一家追随孙中山又去了日本,而从美国学成的宋庆龄为了和父母团聚,也去了日本。
宋耀如让大女儿宋蔼龄给孙中山担任英文秘书,宋蔼龄与孔祥熙结婚后,宋庆龄接替姐姐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就这样,孙中山和宋庆龄成了亲密的战友。两个人在相处中互相倾心,开始恋爱了。
宋庆龄的父母是非常反对他们在一起的。孙中山在宋耀如的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是女儿却和他私奔了,他愤怒地告诉朋友:“我一生中从未受过这样的打击。我自己的女儿和我最好的朋友。”
但是宋庆龄非常崇拜和喜欢孙中山。1915年10月25日,22岁的美貌才女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和世俗偏见,嫁给了已经49岁的孙中山。孙中山对宋庆龄也是有感情的。他不愿意委屈宋庆龄做妾,迎娶她之前和原配夫人卢慕贞离了婚。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孙中山的同志和宋庆龄的家人都不看好。毕竟一个是富家小姐,一个是流亡的人,还有着27岁的悬殊年龄差距。但是两个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孙中山去世前对何香凝(孙中山挚友廖仲恺的妻子)说“我死了以后,孙夫人也就一个人了,请你一定好好照顾她!”孙中山去世多年后,宋庆龄还深情地告诉来访的日本作家,10月25是她和孙中山的结婚纪念日,是比她生日都还要重要的日子。
李燕娥比宋庆龄小了近20岁,不过她一直被宋庆龄尊称为李姐。李燕娥身世悲苦, 于1911年出身一个穷苦的船工家里,从小父母双亡,是叔叔抚养长大的。
李燕娥16岁时,由叔父 "作主"嫁人了,但是丈夫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1927年,李燕娥婚后不堪忍受丈夫的毒打,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投靠同乡谭妈。
谭妈曾经在宋庆龄家中当过保姆。当谭妈知道宋庆龄需要一个保姆时,就把李燕娥介绍给了宋庆龄。善良的宋庆龄一听李燕娥的悲惨身世,立马表态要留下16岁的她,这一留,就是50多年。
第一次见面,走投无路的李燕娥就告诉宋庆龄说:“我要服务您一辈子,夫人。”
从此之后,李燕娥还真的就忠心耿耿跟在宋庆龄身边,终身不嫁。
在相伴的50年间里,宋庆龄与李燕娥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宋庆龄从来不把李燕娥当作下人,吃饭也是在一张桌子上,并且让李燕娥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自己则坐侧座。
孙中山去世之后,一直都是李燕娥陪伴着宋庆龄。李燕娥对宋庆龄非常忠心,宋庆龄夸赞李燕娥是自己“不拿枪的警卫员”,宋庆龄也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姐妹了。解放后,宋庆龄住北京的时间居多,李燕娥则留守上海帮宋庆龄看家。但是宋庆龄总会给她邮寄很多东西,宋庆龄会记住李燕娥的生日,要是这一天她忙得抽不出时间,宋庆龄还会委托朋友给李燕娥过生日。
只是再好的姐妹情深,终究还是有分开的一天。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宫癌。焦急万分的宋庆龄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请了当时最好的医生给她治病,但是李燕娥的癌变已到了晚期,无法医治。
1981年2月5日,李燕娥去世。李燕娥非常舍不得离开宋庆龄,在她弥留之际,还抱着宋庆龄的头流泪说道:"我去了以后,谁来照顾你呢,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啊!"
李燕娥曾经说过,要照顾宋庆龄一辈子。宋庆龄不想她有遗憾,就安排人把她葬在宋氏墓地。宋庆龄向秘书安排了李燕娥和自己的后事:"我一直答应让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坟的旁边,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宋庆龄画了图纸,让人把李燕娥的骨灰葬在父母墓地的西侧,上面刻着"李燕娥女士墓宋庆龄立"几个字。而东侧是宋庆龄留给自己的。
3个多月以后的5月29日,宋庆龄也紧随着李燕娥离开了人世。遵照宋庆龄的嘱咐,她被葬在了父母墓地的东侧。宋庆龄的墓地和李燕娥的墓地位置对称,两姐妹又可以在天堂姐妹情深了。
看完了文章,想必你也知道了宋庆龄当初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孙中山结婚,婚后感情一直很好,死后却为何不与孙中山合葬了吧?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宋庆龄给人说过,中山陵是伟人安葬的地方,自己不想那里的一砖一瓦受到破坏。她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实际上宋庆龄不仅被尊称为国母,也为我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宋庆龄当初是背叛自己的家庭和孙中山结婚的,心里还是很内疚,死后想陪在父母的身边。活着没有好好尽孝,让父母伤心了,死后一定要对父母尽忠尽孝。
第三,宋庆龄和李燕娥姐妹情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不想分开。两个人怎样才能不分开?李燕娥怎么都不可能葬进中山陵,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起葬进宋氏墓地了。
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 杨继盛就义诗:铁窗血墨写就的士人气节“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忠臣杨继盛在狱中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这首五言绝句,字字如刀,不仅刻录着一位谏臣的生命绝唱,更成为...
太虚 杨继盛 2025-07-02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 烛之武:春秋乱世中的智勇义士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以“智退秦师”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出身平凡,官至圉正(养马官),却以卓越的口才与深邃的谋略,在郑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郑国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