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的感慨传到了长子曹丕耳朵里,曹丕心里颇不是滋味,感觉父亲这是瞧不起自己。从此曹丕总想找机会与孙权对阵,证明他比孙权强,公元220年,这个机会来了。
(曹丕)
01曹丕称帝,孙权称臣,曹丕受骗上当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继位。曹丕的心比曹操大,继位才10个月,便逼迫汉献帝将皇位让给了他。这一下,天下震动,要知道,雄才大略如曹操,一直也只是个魏王,不敢做皇帝。现在曹丕废汉朝皇帝,取而代之,成了天下之主,何等霸气!
第一个不服气的是刘备。刘备于次年即221年也称帝了,并且声明是正统的汉朝皇帝,这等于否定了曹丕的正统皇位。曹丕懒得理会,他在等候第二个不服气的孙权出牌,曹丕相信孙权也会称帝,而且动静会闹得挺大。
然而,公元221年8月,曹丕等来的是孙权的一份奏章,《三国志》称其为“卑辞奏章”。何为“卑辞奏章”?就是说,孙权在奏章里言辞卑下,先是恭喜曹丕称帝,他非常非常支持曹丕这个天下之主,再是表决心,说他愿意做曹丕的臣子,在江东努力工作,报效曹丕。这分明就是一份投降书嘛!曹丕看了,先是惊讶,接着是哈哈大笑。
一直以来,孙权是曹操的劲敌,从未向曹操低过头,现在,他居然向曹丕投降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曹丕的一大胜利。曹丕心里很受用,顿时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比父亲差,至于父亲所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个屁话。于是在221年八月,曹丕派邢贞带着委任状,到东吴封孙权为吴王。
其实,孙权称臣是精心设计的圈套,因为在221年7月,刘备替关羽报仇,率兵突入吴境,孙权求和不成,只能应战。以孙权的实力,对付刘备是可以的,但就怕孙刘交战之际,曹丕乘机进攻东吴,如此,则东吴危矣。所以,孙权以退为进,能伸能屈,主动向曹丕称臣,若曹丕答应,则在道义上,在君臣之礼上,曹丕便不能进攻东吴了。这一点,曹丕的谋臣刘晔曾提醒过曹丕,可是曹丕不听。后来他封了孙权做吴王后,再想进攻东吴,就会遭人耻笑了,就一直没有进攻东吴。
这等于错失了灭东吴的大好机会。
(曹丕错失良机)
02“质子”事件,曹丕再次被孙权耍
其实曹丕也不是傻子,他也认识到孙权这人不能轻易相信,于是在封孙权为吴王时,要求孙权“遣太子入洛阳为质”。以太子为人质,这是中国古代外交中常见的方式,孙权会不会答应呢?
孙权是“答而不应”。他同意以太子为质入洛阳,但耍了个手段,对曹丕的使者说:“太子孙登这几天生病,正在医治,不能远赴洛阳。等太子病好了,会立即动身去洛阳的。”曹丕怀疑孙登是假病,但也不好意思去孙登府上查看,只好等着。
此时,孙权与刘备的战事还没有真正结束,孙权必须稳住曹丕,不让曹丕有受欺骗的感觉。于是,孙权又派了浩周去洛阳表决心,消疑虑。浩周本是魏国大将,襄樊之战中被关羽俘虏,荆州之战中又被东吴俘虏,现在是东吴的使者,但曹魏那边又都熟悉他。浩周受了孙权的重托,是倾向于孙权的,他向曹丕表示:孙权是真心降魏的,不容怀疑,我愿意以我家人的性命作担保。”
曹丕一听,又相信了,没有进一步催促孙权派太子上路。
很快,夷陵之战以孙权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孙刘双方罢兵,孙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么,对于曹丕这边让他“质子入洛阳”的事,他就再也不提了。
曹丕却还记得此事,他觉得时间拖得太久了,于是派辛毗、桓阶前往东吴,催促人质上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辛毗和桓阶连孙权的面都没有见到,孙权拒绝见面,他底下的人也对两人爱答不理的。辛毗与桓阶回报曹丕,曹丕大怒,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像个傻子一样,被孙权耍了这么长时间。
更让曹丕生气的是,夷陵之战后不久,孙权与蜀国又恢复了“孙刘联盟”,以对付魏囯。可见,孙权从来都是把魏国当敌人的。
(老年孙权)
03军事上也不是对手,3次交锋皆未果
曹丕怒火中烧,对东吴发动了三次进攻。
第一次在222年。曹丕派曹休、曹仁、曹真领东、中、西三路大军南下,黑云压城。孙权派吕范、朱桓、朱然分别于东、中、西三路拒敌。结果,曹丕的东路军因名将张辽病死,失去了进攻锋芒,毫无进展;西路军遭东吴名将朱然殊死抵抗,半年攻不下江陵城;中路军曹仁最惨,中了朱桓诱敌之计,大将常雕被斩,王双被俘,大军被击溃。面对此种糟糕局势,曹丕只好收军。
第二次是224年七月。孙刘联盟恢复,孙权宣布与曹魏断绝关系,曹丕决定亲征孙权。可是,当曹丕率兵抵达长江,遥望东吴时,不觉望江而兴叹。当时长江涨水,江面辽阔,水势浩渺,对面东吴战船如林,防守森严。曹丕忽然想起父亲赤壁之败,又想起父亲的那句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他忽然间读懂了父亲。曹丕不禁发出同样的感叹:“江南实不易图取,纵有骑兵千队,枉然也。”于是撒兵。
第三次是在225年3月。曹丕知骑兵与步兵难以决胜江南,于是亲率“舟师”以征吴。10月份,十万水师至扬州,旌旗蔽日。可惜,在与吴兵的对峙中迎来了寒流,长江及其支流都结冰了。曹丕的兵船动弹不得,他只好遥望东吴,又是一声长叹,收兵回朝。
次年6月,即公元226年6月,曹丕病死,终年40岁。他连寿命也远远不及孙权!3年后,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仍为吴。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