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为何三次拒娶绝代佳人樊氏?赵子龙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被塑造为一位勇猛的战将,而且相对于关羽的倨傲、张飞的鲁莽,赵云更多的是谦和冷静,在人格上几乎无可挑剔。英雄常须美人配,赵云却是典型的大龄晚婚。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赵云已经出道20年,还是孑然一身,也没个红颜伴侣。
这时,有一桩姻缘向他招手。《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讲述了这一段故事。说的是赤壁之战后,刘备起兵攻占荆州南部的四郡,派赵云带兵三千,进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闻得赵云威名,早有心投降,在部将的撺掇下勉强打了一仗,大败,于是捧了印绶,出城投降。
他和赵云都是常山真定人,同姓同乡又同年,赵范就提出和赵云结拜兄弟,赵云也同意了。第二天,赵范请赵云入城安民,在衙门里设宴招待。酒至半酣,赵范又把赵云请入后堂继续喝。看赵云有些醉了,赵范忽然请出一个妇人,给赵云斟酒。赵云看这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就问赵范:“这是谁呀?”
赵范回答:这是我嫂嫂樊氏。赵云立刻“改容敬之”,并且辞谢,请樊氏还是回内室去。接着,又问赵范:“您嫂子一个寡妇,何必要麻烦她来举杯呢?”这时, 赵范笑嘻嘻地说出了他的用意。原来,赵范的哥哥已去世三年,樊氏也就守了三年的寡。
赵范劝樊氏改嫁,樊氏说,要我改嫁,新丈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要 文武双全,名闻天下;其次是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其三还要姓赵。如今正巧,赵云这三条都符合,赵范就想把寡嫂嫁给赵云。谁知赵云听 了,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我既然和你结为兄弟,你哥哥就是我哥哥,你嫂嫂就是我嫂嫂,怎么能做这样乱伦的事情!”
原本其乐融融的酒席气氛,顿时僵住了。 赵范也很不爽:“我好心相待,你怎么这样无礼!”给左右的小弟使个眼色,打算动手了。赵云眼疾手快,先下手为强,劈脸一拳把赵范打个仰八叉,然后快步出了 衙门,上马回营了。这下脸皮彻底撕破,赵范恼羞成怒,重新举兵反叛,准备用诈降计杀死赵云。结果,赵云将计就计,连夜占领桂阳,生擒赵范,迎接刘备、诸葛亮大军入城。
在庆功宴上,诸葛亮听说了赵范许婚之事,就问赵云:“赵范要把樊氏嫁给你,这也是一桩美事啊,你为什么要拒绝呢?”赵云回答:“第一,我和赵范结为兄弟,又娶他寡嫂,这是要被人唾骂的;第二,让樊氏寡妇再嫁,是失节;第三,赵范新近投降,又不知道他的本意如何。我赵云是什么人啊,怎敢因为一个女人,就坏了主公的大事呢?”
刘备和诸葛亮都赞赏了一番赵云的大局为重。然后,刘备问:“如今,桂阳的大事已经定了,我做主让你娶樊氏,怎么样?”赵云又说:“天下的女人不少啊,怕只怕名誉不立,大丈夫何愁没有妻子呢?”就这么又拒绝了。于是,刘备和诸葛亮又赞扬赵云,实在是大丈夫啊!关于“倾国倾城”大美女樊氏的故事到此为止。
她仅仅就在《三国演义》里面露了这一面,引起了赵云、诸葛亮、刘备和赵范之间的这一点讨论。她日后的结局如何,没有一点交代。想来,真要再恪守那三个条件,除了赵云之外,世上哪里还有第二个?那么,这位绝色佳人,看来也只能孤灯相伴余生了。
在《三国演义》中,樊氏的出现,仅仅是罗贯中为了塑造赵云完美形象的一个段子。但尝试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分析讨论一下他们的心态,其实也是颇为有趣的。首先,是这一事件的真正主角赵云。取桂阳的时候,赵云的年龄不小了。若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倒推,这时赵云已经是半百高龄,在古代可以抱孙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说他一点没把婚姻放心上,未必是真话。
赵云的年龄
历史上并未详细记载赵云的年龄。《三国志》记载,他在公元190年左右,被本郡推举为军官,带领地方部队。据此推断,他的出生年份应在170年或更早。
民间传说里,称赵云为刘备的“四弟”。但若按《三国演义》的描述,赵云在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已经70岁,那么以此逆推,赵云应为159年出生,则初战文丑时他已经34岁,长坂坡血战时50岁,平定南中时67岁了。当然,这本来就是罗贯中的随笔书写,不足为凭。
他拒绝娶樊氏的理由,第一条称得上堂堂正正。赵范的逻辑,咱俩结拜了兄弟,你就是我哥哥,所以我嫂嫂你也不妨拿去。要换成曹操,恐怕就眉开眼笑接受这逻辑了。谁知赵云这账门儿清:我就算是你哥哥,但你的哥哥也是我哥哥呀,你的嫂嫂也该是我嫂嫂,而不是我老婆呀!我怎么能娶自个的嫂嫂呢!
赵范为了和赵云套近乎,想先拜哥哥,再嫁嫂嫂,自以为这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却不料遇上死心眼的赵子龙,这两条套近乎手段相互冲突,第一条近乎反而变成第二条近乎的阻隔,结果亲家变成冤家,落了个适得其反。至于第二条,寡妇再嫁失节,则是无稽之谈,或者是牵强附会的理由。
虽然寡妇“守节”的说法当时也有,但寡妇再嫁更是天经地义。拿封建社会后期的伦理去苛求封建社会前期的樊氏,这不过是明朝作者罗贯中的想当然罢了。而第三条呢,其实才是赵云真正的着眼点。
无论从《三国演义》还是史料看,赵云是一个政治上相当谨慎的人。平时低调谦逊,遇上大事,一方面听领导的话,踏实干活,另一方面也非常懂得大局为重,关键时刻处事果决,敢提意见。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大公无私,或者说冷面无情的人。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长坂坡之战:血色长坂下的将星陨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