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宋末期至南宋之初,为了抵制国外来犯之敌,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众所周知的抗金名将岳飞首当其冲,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韩世忠,也是众多民族英雄当中的一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南宋名将韩世忠,与岳飞一样,是个英勇善战的爱国将领,他也曾屡立战功,但他与岳飞不同之处在于:在为国建功立业后,能及时急流勇退,从而让自己获得了“善终”。
一.勇猛过人,抗击西夏崭露头角
宋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090年1月26日) ,韩世忠出生在延安(今陕西绥德)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少喜爱练武,还嗜酒、讲义气。
在未满20岁时,韩世忠因善于射箭被招入伍,随军驻守西北,在入伍不久就参加了抵御西夏的战斗。当宋军攻打银州久攻不下时,韩世忠奋力冲锋入城,杀死守城敌人的将领,并将其首级扔出城外,宋军受其勇敢而鼓舞,一拥而上,攻下了城池。
韩世忠剧照
年轻的韩世忠,接着在抗击西夏的战斗中,英勇善战,怒斩西夏的监军驸马,跟随鄜延路总管刘延庆攻城拔寨,他凭借战功,接连被加官升职,从而崭露头角。
二.抗金战争中,保驾卫国成名将
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京城开封沦陷,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俘虏。当康王赵构到达济州(今山东巨野)时,韩世忠也率所部到达济州,他随即加入劝赵构重建宋朝,并拥戴他为帝的行列。韩世忠接着护送赵构到达南京。赵构顺势在南京登基,成为宋高宗。
他因拥戴新帝及护驾有功,被任命为左军统制,又因平定内乱有功被授为“京西等路捉杀内外盗贼”。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因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高宗让位给三岁的儿子赵旉。苗、刘二叛贼后来中了宰相朱胜非假意屈从之计,让被捕的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去劝降。
梁氏回到丈夫身边协助平叛,当叛贼的使者到来后,韩世忠怒烧了“诏书”,砍了使者,并下令进攻杭州。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成功救出了高宗,苗、刘惊惧,率2000精兵逃跑,其残余被歼灭后,叛乱得以平定。
为奖励此次平乱功劳,宋高宗亲写“忠勇”二字赐给韩世忠,并加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韩世忠也因此确立了在南宋将领中的威名和地位。之后,韩世忠更是在抗金战斗中越战越勇,荣立了许多战功。
如在黄天荡之战中,韩世忠以8000军队围困号称十万的金军长达48天,其事迹传遍江淮,激发了江淮人民的抗金热情;大仪镇之战,虽为“小胜”,但在战术运用上,大仪镇之战“因和平使者以误敌,然后用伏兵战法击破之”,“此则在战术思想上极为重要”。
为表彰韩世忠所立的战功,高宗六次赐札褒奖他,在战后更进拜他为检校少保、神武左军都统制兼武成、感德二镇节度使;而大仪镇之捷,被称为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对韩世忠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三.急流勇退,安度晚年
由于在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主战与主和之间的斗争。以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为代表的主战派,拒绝妥协,反对与金议和;而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反对抗战,主张妥协,企图偏安一隅。
正当韩世忠准备扩大队伍、规划进一步取胜之策时,形势急转直下,主和派势力获得了高宗的支持,又因为岳飞率领的抗金大军已在中原一带大得其势。高宗所担心的是一旦打败金军,迎回他的兄长(宋钦宗),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真是昏君误国啊!)。
韩世忠画像
所以,在宋高宗的支持下,奸臣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因为韩世忠对赵构有救驾之恩,于是明里升为枢密使,实际是剥夺了兵权。(岳飞等被朝廷无故杀害。)
眼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也白白丧失了,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韩世忠准备急流勇退,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枢密使之职、告老还乡,最终得到太傅、醴泉观使等一大堆虚职而还。
韩世忠晚年自号清凉居士。自退休以后,就闭门谢客、口不言兵,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纵情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也很难见他一面 。高宗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并赐给珍贵物品。韩世忠就此安享晚年。
直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八月四日(9月15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63岁 。获赠太师、通义郡王。 后宋孝宗追封韩世忠为蕲王,位列南宋异姓七王之一。韩世忠的大仪镇之战名列“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中,并被之后的《中兴战功录》收录 。而在章颖所撰的《南渡十将传》中,韩世忠的名字也名列其中 。
四.韩世忠得到“善终”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韩世忠与岳飞的结局不同,他得到了善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二点:
其一,韩世忠对宋高宗有拥立与救驾之恩。在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俘虏,国家没有领导人之际,韩世忠果断与大臣们一起,建议赵构早日成为新君,在宋高宗受叛乱分子胁迫时,韩世忠又勇敢地平叛,解救了高宗。所以,宋高宗因此没有屠杀韩世忠。
其二,韩世忠能及时急流勇退,甚至自污名声。在发现主和派当道、无力实施进一步抗战之时,韩世忠主动请求辞职,及时退出政治舞台。他不但献上积蓄的军储钱100万贯、米90万石及酒库15座,甚至向宋高宗讨要高额奖赏,以麻痹皇上与朝廷,证实自己不会喧宾夺主去篡夺政权。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韩世忠得以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安享晚年的结局。
总之,南宋名将韩世忠,与岳飞一样,是个英勇善战的爱国将领,也曾屡立战功,但他与岳飞不同之处在于:在为国建功立业后,他能做到急流勇退,从而让自己获得了“善终”。他此种行为正确与否?欢迎大家评头论足。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临安大理寺的寒风中,岳飞父子与部将张宪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这场历史悲剧的背后,除了秦桧的构陷与宋高宗的猜忌,另一位“中兴四将...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9-01 牛皋之子:文学形象与历史迷雾中的姓名之辨牛皋,这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福将”,以其鲁莽幽默的性格与忠勇善战的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关于其子嗣的姓名,却在文学虚构与历史考据间呈现...
岳飞 2025-08-29 岳翔与岳飞: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及共同抗金壮志在波澜壮阔的南宋历史画卷中,岳飞以其精忠报国的伟大形象彪炳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而在岳飞的家族故事里,岳翔作为他的兄弟,虽在历史记载中笔墨相对较少,...
岳飞 2025-08-26 杨存中监斩岳飞:忠君与道义的千年困境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临安大理寺狱中,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写下“天日昭昭”四字绝笔后,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赐死。而这场历史悲剧的...
赵构 岳飞 2025-08-22 烽火双星:李彦仙与岳飞的年龄差与抗金史诗在南宋抗金的历史长卷中,李彦仙与岳飞如同两颗并峙的星辰,前者以孤城血战铸就忠魂,后者以北伐雄师震撼山河。尽管二人同为抗金名将,但他们的年龄差距与人生轨迹的交织,...
岳飞 2025-08-19 岳飞与八字军:短暂交集下的抗金烽火在南宋初年抗金斗争的烽火中,"八字军"与岳飞的名字因共同的抗金使命而紧密相连。这支由王彦领导的义军,以面刺&quot...
岳飞 2025-08-18 宋高宗为何执意杀岳飞:权力、猜忌与政治博弈的交织1142年1月27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其长子岳云与部将张宪同遭斩首。这起震动朝野的冤案,表面是秦桧等主和派构陷,实则根植...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8-15 吴玠未跪岳飞墓前:历史评判中的身份与道德双重考量在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前,四尊铜铸跪像历经六百年风雨,始终以忏悔姿态承受着世人的唾骂。这四尊跪像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卨与张俊,而历史上曾短暂出现的第五尊跪像——罗...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8-04 郾城之战:金军伤亡的惨烈与历史回响绍兴十年(1140年)的郾城之战,是南宋抗金斗争中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以少胜多,以步制骑,彻底击溃了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的精锐部队,...
岳飞 2025-07-30 刘光世为何位列南宋七王之首:历史评价与政治博弈的交织南宋建炎年间,金兵铁蹄踏碎中原山河,宋室南渡后,抗金将领成为维系政权存续的支柱。在南宋朝廷追封的七位主要抗金将领中,以“逃跑将军”著称的刘光世却力压岳飞、韩世忠...
岳飞 2025-07-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