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丈夫去世,李皇后升级为李太后,这位李太后正是万历皇帝的母亲。虽然儿子是天生龙种,但是如果不好好培养,搞不好,结果是龙生九子都不是龙,那也说不定。所以,精明干练的李太后全力支持张居正当了万历的老师,并要求张居正严格管理,不要有任何顾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万历淘气不听课罚跪、挨训,不给饭吃,抄写生字一百遍,那都不叫事。在张居正辅助万历的日子里,三件大事,给万历刻下了伤疤。
万历不听话,张居正叫家长,李太后来了居然扔给万历一本书,让万历认真看,差点吓死万历。
什么书这么恐怖?《霍光传》。
这本书是鬼故事吗?对你我来说很普通,但是对于万历来说霍光比鬼吓人。因为霍光废黜过刘贺这个汉朝的皇帝。
李太后什么意思?警告万历:你要不好好当皇帝,小心点。此处省略若干字。
还有一次,长大的万历跟太监出去喝酒唱歌,玩疯了,犯了点错误。
李太后知道以后,居然这样跟万历说:“若不克大任,不妨退位让贤,由潞王负担祖宗大业。”这是要换人的节奏啊,说的这话真假未知,但是杀伤力爆表是可以肯定的,给万里带来的伤害,已经计算不出来了,因为到了无穷大。
当时就把跪在地上的万历吓傻了,磕头如捣蒜,涕泪一起下。
万历小皇帝
这也就是亲妈啊,换个别人早就闹掰了。
若只是如此,也许还好,后续的情节你没有想到,李太后让张居正给万历写一个检查加保证书并发表在大明日报上,这检查过去叫罪己诏,是皇帝犯大错时候的一种自我批评。在历史上也没有多少皇帝写过。毕竟,太丢人了啊。
按说,张居正写这个检查,事情说了,决心表了,也就行了,没想到张居正写这个检查,太用心了,写得那叫一个深刻啊。里面恨不得连万历小时候偷铅笔的事情都说出来,那算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万历留着。
这检查在大明日报一发表,全国哗然,万历黯然。皇帝的面子荡然无存。
最后要说的这件事,应该是压垮万历的最重的那根稻草。
万历长大了,张居正也算自觉,提出退休的申请。什么意思?就是我不把持朝政了,还政于帝。
万历肯定不愿意让张居正退休:权力给我,你还得帮着我,这是万历最好的打算。
可是李太后不愿意了:“毋提还政亲政之事,汝但安心为君,凡事自有张太傅主持。”万历心里是怎么样的崩溃,你想象不到吧?
好容易长大了,可以享受皇帝带来的各种无上限的红利了,亲妈拦着,非得让张居正继续主持。万历招谁惹谁了,这样不受待见?
张居正一次辞职亲妈不同意,两次辞职亲妈还不同意,三次辞职继续不同意……
仇恨大爆发
一点一滴的不满、怨气、仇恨、扭曲、失望,累计起来,慢慢发酵,终于在张居正死后爆发了。
这才有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张居正死后,万历很快就对张居正进行清算。派人抄了张居正的家,地方官更是配合到位,将张家人全部羁押,虐待致死的很多,自杀的很多。
但是,抄家的收获,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估计也大大出乎万历的预料),只有十万两白银,一万两黄金。这个数字,对于一个首辅来说,真的是不算什么,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还记得那句话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廉的知府,一任还能十万白银。张居正比知府位高权重多了,任期相当于三任还多,首辅当了至少十年。按照这个逻辑推算一下,知府十年最少三十万,张居正是首辅,相当于内阁总理,三千万怎么样,三个亿怎么样?
查抄的这点金银,真的不算什么。
查抄出来的战利品,还有四张写满忠字的纸。那正是万历练书法的时候所写,赏给张居正的。
要不是当时社会舆论的压力(有的说是李太后的劝阻),万历真的会听从小人的建议:对张居正挖坟鞭尸,才能出了心中这口恶气。还好他算是及时止住了。
虽然这一个止住了,但是万历在作死的路上,没人拦着了,算是开挂了,一路狂奔,带着大明朝朝向死亡的深渊。
在这里插说一句,从万历亲自掌权以后,曾经因为立太子和沉迷于酒色三十年不上朝这个事情看,万历的性格,还是有点问题的。虽然不能说什么精神疾病这么严重的话,但是性格偏激,应该还是有的。(有的人说根据考古发现,万历不上朝是因为疾病,身体不好。这个我不太赞同:连续三十年不上朝,就一直卧病在床,不死不活的那么耗着?身体也许不是很健壮,但是不会起不来、走不了。)
张居正辛辛苦苦给国库积攒的千万两白银很快就花光了,花光以后还不解气,到处征收赋税,很快,大明朝又回到张居正改革以前的那种混乱状态了。
后人经常说,张居正为大明朝至少续命60年,对于这个,我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我想说,张居正续出来的几十年,很快就让万历作死给败光了,等于是把明朝打回原形了。
深刻而沉痛的教训:缺失的教育,扭曲的人格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是海瑞对张居正的评价,意思是善于谋划国家大事,而不善于谋划自己的生前身后名。这是一种选择,选择了“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忽略“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就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
对于张居正来说,只顾教书忽视育人,肯定是一大败笔。或者这样说,也想育人,但是自己没有起到示范作用,说一套做一套,让万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恨入骨髓。
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只是君臣,却用封建时代的师生那种严厉来管束皇帝,这就注定了万历内心的不可接受。
对于万历来说,老师对自己的严厉,既是对自己个人好,也是对自己的国家好,但是毕竟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懂得这么多吗?他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就在老师严厉的苛责里面战战兢兢地成长,这里面的阴影,谁能去感受?
可是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不还是一直重复张居正和万历的故事吗?
一个劲喊着这是为你好,对孩子横加干涉,搞得父子之间,师生之间,跟敌人一样对立,你越说越管,孩子越叛逆。
张居正打造的殷实富裕的大明朝都能让一个熊孩子折腾得差点断了气,你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底有多雄厚,能禁得住熊孩子几番折腾?
小孩子,能够完全明白道理的很少,叛逆者居多,跟万历一样。这种表现,这种性格,你说是扭曲了,还是本应如此,或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教育还是要讲求方式方法,切莫急于求成。
另外,育人,应该重于教书,只是,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搞反了。
迟到的爱
后记:国家衰弱了,就会想起那些忠臣来。到了天启二年(1622),明熹宗为激励大臣们,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给张居正平反,恢复官职和世荫。可是这一切,来得太晚了!
明朝万历年间,曾出现一段被后世称为“万历中兴”的短暂繁荣时期。在首辅张居正的改革推动下,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盛,一度呈现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的盛世...
张居正 2025-09-04 万历晚年:在悔恨与追忆中怀念张居正万历十年(1582年),当张居正病逝于任上的消息传来,年轻的万历皇帝或许未曾料到,这位曾以铁腕手段辅佐自己十年的首辅,会在他余生的岁月里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
张居正 2025-08-27 聂豹与张居正:江右心学脉络中的师承与政治分野在明代思想史与政治史的交织中,聂豹与张居正的名字因一条隐秘的学术脉络相连,又因截然不同的政治选择而分道扬镳。作为江右王门学派的核心人物,聂豹通过“归寂”说重构阳...
张居正 聂豹 2025-08-14 张四维是张居正的学生吗?历史迷雾中的师生疑云在明代万历朝的政治舞台上,张四维与张居正的名字常被并置提及。作为万历首辅张居正的继任者,张四维在张居正去世后迅速主导了“夺情案”的平反,并着手清算张居正改革措施...
张居正 张四维 2025-07-02 张居正的子孙命运:显赫与沉沦的家族兴衰史张居正,这位明朝万历年间力挽狂澜的首辅,以“一条鞭法”等改革重塑帝国命运。然而,这位权倾朝野的改革家的子孙命运,却如明末政局般跌宕起伏。从簪缨世族到籍没流放,张...
张居正 2025-07-01 谭纶与张居正:从同僚到盟友的改革双璧谭纶与张居正,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两位重量级人物,其关系跨越军事与政治领域,既是嘉靖年间抗击倭寇的战友,又是万历新政中改革派的同盟。谭纶以军事才能著称,张居正以政...
张居正 2025-06-26 古代改革难度为何那么大:四大枷锁下的历史困境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改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从张居正改革到戊戌变法,古代社会的...
张居正 商鞅 2025-06-18 万历对张居正鞭尸:权力博弈下的悲剧宿命在明朝历史的舞台上,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关系堪称一场波澜壮阔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大戏。万历对张居正的鞭尸之举,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背后隐藏着权力...
张居正 2025-04-08 张居正与张廷玉:跨越时空的治世能臣轨迹张居正(1525—1582)与张廷玉(1672—1755),两位相隔近二百年的政治家,分别以“万历新政”与“康乾盛世”的幕后推手身份载入史册。尽管史书未载二人存...
张居正 张廷玉 2025-04-07 张居正被抄家冤不冤?一幅对联揭示真相在中国历史上,张居正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作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被誉为“救时宰相”。然而,他死后却惨遭抄家,家族...
张居正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