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世民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朱棣却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在我国古代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盛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被认为是天下万民之主,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在身份和地位上都被视作是至尊。
在同一历史时期,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个皇帝,所以皇位的传承制度也是有着森严的规定,一般都是遵循“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若无子嗣便可“兄终弟及”。
但纵观历史,并非每一位皇帝的皇位都是从父兄那里继承得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朝代的皇帝是通过宫斗、政变、夺位而得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朱棣的“靖难之役”。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在繁荣昌盛的唐代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一位皇帝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代建立后的第二位皇帝。
太宗在位期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之下,唐代出现了史称“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为后来的更高水平的“开元盛世”之景奠定了早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除了妇孺皆知的“贞观之治”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在继位前的“玄武门之变”同样是家喻户晓。
根据史书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在玄武门李世民射杀了太子李建成等东宫派;随后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为了储君的人选,后来顺利即位为帝。
为什么面对谋权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高祖李渊并未对李世民进行任何的惩处,反而顺利地让其成为了储君的人选呢?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二人之间的父子关系,毕竟在利益纷争不断的皇家,亲情孝义十分单薄。
还是因为李世民文武双全的优秀才干其实才是李渊心中中意的继承者人选,为了李氏大唐江山能够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李渊已经失去了太子建成,便已经无法再失去颇有经纬之才的李世民了。
再加上储君之位本来就是高祖李渊在建国前的征战中答允李世民的,可以说李建成的惨死除了与东宫一派对于秦王李世民的嫉妒暗害最终自食恶果有关之外,还与为父为君者李渊的失职脱不了干系。
高祖李渊于太原起兵之前,膝下的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中当数次子李世民最为文武双全,在早年随从李渊东征西站的岁月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李世民的地位无人能及。
多年以来,李世民在李氏大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李世民身居高位更是军心所向,这虽然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但是也在父兄的眼中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唐代建立之后,已经坐稳皇帝之位的李渊并未立马履行曾经在征战过程中答允李世民的储君之位,而是放任太子与秦王两党相争,以维系自己的稳固统治。
但同时,也正是这种含糊不清的态度造成了两个儿子反目成仇。正所谓:成王败寇,最终势力更胜一筹的强者李世民胜出,一举夺得储君之位;而落败的先太子李建成却成为了宫变争斗中的牺牲品,时年三十八岁便早早亡故了。
朱棣“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代的开国皇帝,出身布衣的朱元璋幸得贵人相助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得以称帝。
身为朱元璋膝下第四子的朱棣与辅助高祖建唐的李世民不同,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朱棣才刚刚出生,到了太祖建立明代时朱棣也才刚满七周岁,因此朱棣并未像当年的秦王李世民一般在前期父亲的大业中立下赫赫战功。
身为皇四子的朱棣原本与大明皇位的无缘的,终其一生不过在某一藩地做个藩王安静度日便可,但命运往往如此捉弄人,久困诸王之乱的太子朱标骤然去世。
后来太祖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到了朱允炆即位之后,或许是为父报仇,朱允炆力行削藩政策,相继降罪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等;最终倍感大祸临头的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
李世民与朱棣造反的最大不同
李世民敢于向其父高祖李渊造反,过程是通过斩杀太子李建成后取而代之的手段成为新任储君继而继承皇位成为新帝;反观朱棣则并不敢明目张胆地造明太祖朱元璋的反,而是在太祖传位于太孙朱允炆,即朱棣之侄后才起兵造反。
可以看出,李世民造反面对的是父兄长辈,朱棣造反面对的则是侄子晚辈,这本质上便是有很大的区别。
再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上来看,李世民造反是为得到父亲李渊答允却迟迟未给的储君之位,在太子党派的排挤之下主观选择带兵造反,为的是拿回自己应得的权益。
换言之这个储君之位本就是李世民应得的囊中之物,因此便敢于冒着天下之大不讳公然向李渊造反。
朱棣的造反则相比之下更被动,时为燕王的朱棣是在朱允炆担心藩王拥兵自重而图谋不轨的大肆削藩之下才为起兵造反做足准备。
甚至假若身居高位的侄子辈朱允炆能够善待叔叔们不削藩,或是以更为柔缓的方式来处理中央与藩地的关系的话,生存环境未受到威胁的朱棣可能短时间内并没有起兵造反之意。可见,朱棣的造反更多的是被逼无可奈何。
此外,李世民与朱棣各自建立功勋的时间大有不同:身为开国重臣的李世民功勋是建立在建唐之前,即便造反夺储也有功勋作保。
朱棣战功多在明代建立之后,所以客观上来讲朱棣并没有争夺储君的正当理由,这便是他不敢明目张胆造朱元璋的反的一大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是在高祖李渊还在世时,公然向太子李建成宣战并明目张胆地在玄武门将其斩杀;而当时还为秦王的李世民敢于向李渊造反夺储君之位的原因是高祖李渊成事秦王李世民便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唐代的半壁江山都是秦王打下的,所以身为开国重臣的李世民更有资格更有威望议储,而且是在李渊承诺储君之位却未履行的情况下才造反;反观朱棣则是在大明基业已成之后才建立的,所以他并不敢在朱元璋面前造次。
公元626年夏,长安城玄武门外血光冲天,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三日后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变了李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密错失长安:战略误判与历史时机的双重困境公元617年,李渊自太原起兵,以“匡扶帝室”为名直取长安,在关中站稳脚跟后迅速壮大势力,最终建立唐朝。而同一时期,瓦岗军领袖李密却深陷洛阳战场,与隋军、王世充展...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10 草根逆袭:朱元璋如何以贫民之身铸就大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唯一从赤贫阶层崛起、最终开创帝业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安徽凤阳的佃农家庭,幼年因饥荒沦为乞丐、和尚,却在元末乱世中以“开局一个碗”的起点,推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皇权独尊的终极博弈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决丞相胡惟庸,并借机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这一决策不仅重塑了明代政治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转折...
朱元璋多少岁 胡惟庸 2025-10-09 朱元璋屠杀功臣:权力逻辑下的政治清洗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蓝玉案”为标志,对开国功臣展开系统性清洗,牵连人数超过15万,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这...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10-09 朱元璋长相之谜:历史滤镜下的帝王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形象之一。民间流传的“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画像与官方典籍中“姿貌雄伟,奇骨贯顶”的记载形成鲜明对比,这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历史上“隐身”?——被儿子风头掩盖的开国之君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其历史存在感却远低于秦始皇、汉高祖等同类君主。这种反差源于多重因素:既因他身处“暴君”隋炀帝与“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01 拨开历史迷雾:李渊是否为昏君的再审视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始终处于被低估的尴尬境地。传统史书多将其塑造为"优柔寡断"的过渡者,而《剑桥中国隋唐史》则直...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9-30 朱元璋:明朝的奠基者与制度塑造者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以布衣之身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制度框架。其影响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30 朱标死后太子空缺,朱元璋为何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