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女才人刘令娴与丈夫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刘三小姐要出嫁了!”
这日苏州城万人空巷,老百姓们聚在长街上,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大人家的千金刘令娴,就要嫁给中书令家的贵公子徐悱了。豪门娶亲并不多见,所以整座城的男女老少都涌到街上围观这一盛况。
坐在花轿里的刘三小姐,不知夫君是美是丑,她的一颗心儿都被好奇牵动着。在徐家拜过高堂,刘令娴被婢女送入婚房时,她仍惴惴不安,生怕掀开盖头的男人是个粗鄙无知的败家子。封建年代,嫁娶就像一场赌博。
徐悱同样不知夫人是何模样,他亦有些不安。
直到揭开盖头的那一刻,两人心中的顾虑同时被打消。一个是二八年华的青春少女,一个是清朗挺拔的清雅公子,这本就是上天赋予的良缘。
在出嫁以前,刘令娴就已才名远播了。她的一首《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更名动姑苏。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在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为何刘令娴会以栀子赠予友人,一些人还谣传刘令娴与谢姑娘有某些不清不白的关系。天真烂漫的刘令娴疑惑不解,栀子便是栀子,赠予友人只因它花香怡人,又与爱情有什么关系呢?
时隔千百年,汪曾祺老先生成了刘令娴的知音。汪先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谈栀子:“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刘令娴对时人的态度,便像汪曾祺先生所言,我就是喜欢栀子赠人,你们管得着吗?年少气盛的徐悱,亦不顾及旁人的感受。只有他知道,妻子刘令娴的烂漫与天真是其他女子不能比的。他喜欢妻子简单直接的性子,所以志趣相投的两人感情极其和睦,羡煞旁人。
好男儿志在四方,纵使徐悱不愿与爱妻有一时半刻的分离,却仍不得不宦游在外。新婚燕尔丈夫离家,刘令娴在家中守候两人的爱情。两人都是多情之人,所以他们每隔十天半月便会给对方写一封情书,你来我往,情真意浓。
在徐悱给刘令娴的情书中,最精美的当属这一首《赠内诗》:
日暮想青阳,蹑履出椒房。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不见可怜影,空余黼帐香。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
男人的爱情表达总是稍显委婉,像徐悱这样的柔肠情诗,在当时颇为文人雅士不喜。可他不在乎,刘令娴就是自己心中挚爱,再多的非议都阻挡不了他对爱妻的思念。刘令娴何尝不是如此?她当即作情诗回应丈夫的深情,将旁人的目光置若罔闻:
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鸣鹂叶中舞,戏蝶花间骛。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答外诗二首·其一》
就像是现在的青年男女一样,徐悱与刘令娴,亦时常打情骂俏。当然,因为相隔两地,所以他们之间的打情骂俏往往发生于情书往来中。
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更使增心忆,弥令想狭邪。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
徐悱说自己对夫人万般思念,这份思念如何能排遣?不敢偷腥的他只能站在小楼上,眺望邻家的美女解馋。因为每个美人的身上,都有夫人刘令娴的影子,勾起两人之间的甜蜜记忆。
东家挺奇丽,南国擅容辉。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还看镜中色,比艳似知非。摛词徒妙好,连类顿乖违。智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
读完了徐悱的诗后,刘令娴便故作娇嗔,像小女人一样对丈夫发起了脾气:既然别人家的姑娘那般好看,那你便去找别人把,将来莫要回家看我!这哪里是恼怒丈夫精神出轨,分明是在撒娇。两人之间的爱情,就在这样的小情调中保持着温度。
或许是天妒佳偶,连老天爷都看不惯这段甜美的异地恋。而立之年的徐悱猝然离世,从此刘令娴的人生不再完整。
听到丈夫过世的消息后,刘令娴终日泪流不止。她无法相信上天带走了她最爱的徐悱,哪怕是在写祭文时仍觉得这是一场噩梦:
“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乾,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当代。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这场陌路繁华,不倾国不倾城,却倾尽刘令娴所有。两人没有太多感人至深的经历,可他们的情书仍令后人侧目。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与皇室权力交织,婚姻成为巩固政治联盟的重要手段。桓容(字元德)与南康公主的联姻,便是这一背景下的典型案例。作为东晋权臣桓温之子与晋元帝之女的结...
2025-07-04 周德威为何未被李克用父子收为义子?五代十国时期,义子制度是军阀政权巩固权力的重要手段。李克用建立的"十三太保"体系中,义子多为少数民族将领或出身低微的武人,通...
2025-07-04 道家思想的精髓:从宇宙观到生命智慧的哲学体系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其影响力远超哲学范畴,渗透至政治、文学、艺术乃至现代管理领域。以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庄子》为核心的道家典籍,构建了“道法...
2025-07-04 曹刿论战:一场改变春秋格局的智慧博弈公元前684年,齐国大军压境鲁国边境,一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争却以鲁军完胜告终。这场被载入《左传》的"长勺之战",因谋士曹刿的...
2025-07-04 叶赛宁:苏联诗坛的璀璨星辰与悲剧传奇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这位活跃于20世纪初的诗人,以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意象派手法,在俄罗斯文学...
2025-07-04 明朝经济的发展:从农耕繁荣到商品经济崛起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封建经济的重要转型期。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明朝通过农业技术革新、手工业专业化、商业网络扩展及货币体系变革,推动经济从传统自给自足...
2025-07-04 小养由基庞万春:水浒传中的箭术传奇与悲剧英雄庞万春,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江南方腊部下的第一神箭手,因箭术高超被尊为“小养由基”。这一绰号源自春秋时期楚国神射手养由基,其“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传奇箭术在...
2025-07-04 张彦远:唐朝的书画大家与艺术史巨擘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是唐朝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书画理论家、画家与书法家。他出身于赫赫有名的“三相张家”,高祖张嘉贞、曾...
2025-07-04 扁鹊之死:一场医术嫉妒引发的历史悲剧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震天下的神医,以“望齐侯之色”“起死回生虢太子”的医术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后世奉为“医祖”的传奇人物,却因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终结了自己救...
2025-07-04 褚蒜子:三度临朝的东晋贤后与政治平衡术褚蒜子(324年-384年),东晋康献皇后,以三次临朝听政、辅佐六位皇帝的传奇经历,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政治女性。在门阀士族林立、皇权式微的东晋,她以太后之尊...
2025-07-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