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和准噶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为什么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雍正皇帝曾有过清晰的回答,他认为:“准噶尔与西藏紧密相连,准噶尔平定了,西藏就安定;西藏不安定,蒙古、青海也会连带出问题。这些地区是国家的隐患,与社稷民生休戚相关,所以必须讨伐准噶尔。”
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
准噶尔部在清朝初年逐渐强盛,在漠北一带四处吞并,成为一霸,其首领噶尔丹自称可汗。1679年(康熙十八年),噶尔丹领兵3万,侵袭吐鲁番和哈密,迫使吐鲁番、哈密向其臣服,其势力逐步延伸到甘肃张掖一带,对清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大举进攻蒙古,康熙皇帝对噶尔丹的一再挑衅难以容忍,决定亲征噶尔丹。大将军福全率军向乌兰布通发起进攻,连战3日,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带着手下仅剩的一千余人逃往了漠北。
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噶尔丹的实力逐渐恢复,他多次要求康熙皇帝将喀尔喀给他管辖,并向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要求,准备与大清分庭抗礼。遭到康熙严词拒绝的噶尔丹,率部在巴彦乌兰一带大肆劫掠,并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漠南”。

对于噶尔丹的行为,康熙十分愤怒,他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2月,再次亲征噶尔丹。清军分三路进击: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市素从兴安岭进军;西路由大将军费扬古率领驻陕西、甘肃清军从归化进军;康熙自己带中路军由独石口出发。由于有些大臣担心沙俄出兵帮助噶尔丹,就劝康熙返京。康熙大怒道:“我这次出征,没有见到叛贼就退兵,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再说,我中路一退,叛军全力对付西路,西路不就危险了吗?”康熙下令继续全力进军。
虚张声势的噶尔丹听说康熙亲征,就连夜拔营撤退,康熙通知西路费扬古进行截击,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所部,噶尔丹自己只带了几十名骑兵逃跑。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这是康熙皇帝的第三次亲征。
由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领了噶尔丹的根据地伊犁,导致噶尔丹无路可逃,其亲信也纷纷向清军投降。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3月13日,走投无路的噶尔丹,在阿尔泰的阿察阿穆塔台服毒自杀,清政府暂时解除了准噶尔之患。
雍正皇帝再次出兵准噶尔
在噶尔丹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逐渐掌握了准噶尔部,他和其叔叔噶尔丹一样,无视清政府的存在,经常与清政府对着干,侵袭四邻,祸乱西域,成为清政府在西域最大的威胁。雍正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时,罗卜藏丹津兵败逃往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将其接纳,清政府向策妄阿拉布坦索要罗卜藏丹津,策妄阿拉布坦拒不奉诏。
对于准噶尔,雍正的看法是:
西藏、谆噶尔(准噶尔)之事,比不得安南,鄂洛素海外之国,四十八旗、西海、哈儿咯(喀尔喀)等众蒙古人心系焉,虽在数千里之外而实为肘腋之患。谆噶尔事一日不靖,西藏事一日不妥,西藏料理不能妥协,众蒙古心怀疑贰。此二处实为国家隐忧,社稷生民忧戚系焉。所以圣祖明见事之始末利害,立意灭取谆噶尔,安定西藏者,圣知卓见,不得已必应举者也。
由此可以看到,清政府只有消灭准噶尔,才能彻底解除它对西域的威胁。

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接替了他的职位,此时的清政府已经由雍正继位之初的乱象趋于稳定,雍正的各项改革也初见成效,财力也较为充足了,雍正认为是时候出兵讨伐准噶尔了。雍正五年(1727年)十一月,雍正秘密要求河南、山东、山西三省督抚在步兵里各挑选2000人,首要条件是这些人必须要擅长使用鸟枪,准备在第二年秋冬时节听候差遣。
雍正知道准噶尔人擅长骑术,骑兵精良,作战灵活,如果与准噶尔作战就必须有强大的骑兵。在经过两年的准备后,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决定由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兵32000余人,屯兵阿尔泰,从北路出兵;由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兵36000余人,屯兵巴里坤,从西路出兵。
噶尔丹策零得到清廷出兵的消息后十分恐慌,恰在这时候,原来叛逃到准噶尔的罗卜藏丹津策划谋杀噶尔丹策零,消息败露后,噶尔丹策零将罗卜藏丹津杀死。噶尔丹策零就想借助这件事施展缓兵之计,他向清廷报告,谎称已经准备将罗卜藏丹津送交清廷,但是听说清廷发兵攻打准噶尔,就将罗卜藏丹津转到伊犁了。噶尔丹策零说:“若天朝俯念愚昧,赦其已往,即将罗卜藏丹津解送。”
雍正听信了 噶尔丹策零的谎言,认为事情出现了转机, 噶尔丹策零可能会对朝廷“一一听命”,于是,雍正决定将对准噶尔“进兵之期暂缓一年”,并将傅尔丹和岳钟琪等人召回京城议事,由提督纪成斌和副将巴塞分管西、北两路的军事。
而噶尔丹策零则趁机向驻守在科舍图的清军发起偷袭,由于清军毫无防备,遭受了重大损失。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噶尔丹策零再次向清军北路军发起攻击,由于北路军主帅傅尔丹被敌人的假情报蒙骗,导致清军再次大败,只有4000多清军逃回了科布多,已无力再战。在得知北路军失利后,岳钟琪向雍正皇帝建议率部进攻乌鲁木齐,在得到批准后,岳钟琪分兵三路,大败敌军。
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军与准噶尔在乌孙珠勒再次发生激战,北路军主帅傅尔丹再次战败。噶尔丹策零先后攻占了喀尔喀等地,并对喀尔喀和硕亲王策凌的财物进行了劫掠。策凌为了报仇,率领两万蒙古骑兵,对噶尔丹策零进行袭击,斩杀噶尔丹策零部属近万人,但是由于清军不敢出战截杀,导致噶尔丹策零逃脱。

经过此次战败后,噶尔丹策零也无力再发起进攻,就派人向清廷请和,雍正考虑到经过多年的征战对财政损耗过大,再打下去也难以取得什么效果,就同意议和。经过多年的谈判,到乾隆四年(1735年)双方达成协议:以阿尔泰山为界,准噶尔游牧不得过界东,喀尔喀游牧亦不得过界西,并答应双方互市,允许噶尔丹策零派人进藏煎茶,但限制其人马数量。
雍正时期对准噶尔的用兵屡屡失败,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但是也遏制了准噶尔的发展,使其不得干预周围其他地区的事务,也为乾隆皇帝后来最终解决准噶尔问题奠定了基础。
乾隆皇帝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
经过康熙、雍正两朝多次对准噶尔用兵,虽然各有胜负,但清廷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准噶尔的问题,乾隆皇帝继位以后,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完成祖上“积年未成之功”,这个机会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终于等来了。达瓦齐掌握准噶尔后,由于其暴虐荒淫,造成准噶尔内部混乱,部族之间相互争斗,其属下阿睦尔撒纳在与达瓦齐争战失败后,转而投靠了清政府。

当乾隆得到阿睦尔撒纳来降的消息后,他对大臣们说:“朕意机不可失,明岁拟欲两路进兵,直抵伊犁。”对于乾隆准备对准噶尔用兵的想法,大臣们并不支持,只有大学士傅恒(福康安的父亲)赞同出兵。从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开始,清政府就开始加紧备战。
乾隆决定从阿尔泰山和巴里坤分西、北两路进兵准噶尔,其中北路军3万兵力、西路军2万兵力,分别从京城满洲兵、黑龙江兵、西安绿营兵等十几个兵营中征调士兵,并准备战马15万匹,同时派人筹集粮饷,对进兵路线进行踏勘。
原定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秋季出兵准噶尔,后来,乾隆接受来降的阿睦尔撒纳建议,将进军时间提前到了当年的二月。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一月,乾隆皇帝还向准噶尔下诏,向准噶尔说明了清廷出兵的原因和目的,这应该是乾隆想做到先礼后兵吧。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十五日,北路军由乌里雅苏台开拔向准噶尔进军,由阿睦尔撒纳担任前锋,一路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收降了达瓦奇手下的桑阿巴噶斯、乌斯木济、哈丹等人。西路军比北路军出发晚了十三天,进展也非常顺利,不少达瓦奇手下向清军归降。两路大军不战而胜,如入无人之境,连乾隆都没有料到进展得如此顺利。
五月十五日,清军在格登山大败达瓦齐,达瓦齐只带了2000余人逃出格登山,在达瓦齐南逃的路上,他的身边只剩下一百余骑跟随了。六月初八,达瓦齐前往乌什投奔阿奇木伯克霍集斯,结果,被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二十五日,派哈达哈将达瓦齐押送到京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皇帝大赦天下,将达瓦齐释放,免其死罪,并加恩封其为亲王,达瓦齐最后死在了京城。

自此,清朝自康熙开始对准噶尔的征讨,获得了第一次全面的胜利。乾隆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以永昭后世。不过,后来由于原来归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叛逃,清军再次对其进行征伐,阿睦尔撒纳在逃往沙俄后,因感染天花死亡,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政府,这也标志着准噶尔汗国的彻底结束。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舒妃:无子之身,却盛宠不衰的清宫传奇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