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蒯通不知道大家对他有何印象,蒯通曾是韩信谋士,先后为他贡献灭齐之策,还有三分天下的计划。有人觉得,如果韩信能够采取蒯通的计谋,或许就不会冤死了,可见蒯通还是有一定先见之明的,那他在当时的谋士里水平到底如何呢?这次就准备跟大家讲讲蒯通这个人物,看看他在韩信、刘邦之间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韩信死后,刘邦缉拿蒯通却选择放他一命呢?
蒯通,原名蒯彻,因为史学家避讳后来的汉武帝刘彻,所以历史顺便帮他改名为蒯通。根据历史的一丝“蛛丝马迹”得知,在三国风云时代当中,蒯越这个三国知名谋士也许就是蒯通的后代。正如历史学家们所说,蒯通与其说是谋士,不如说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其顶级辩才就是在人才辈出的秦汉时代也是数一数二的。
蒯通成名之作是“范阳易帜”。秦二世元年,赵王武臣攻打范阳县。蒯通就主动要求去范阳城“劝降”,果然,在蒯通极高的辩才之下,范阳县令徐公果然开城投降。接下来,更是因为蒯通,三十多座城池不战而下。
然而就在蒯通成名后不久,他却“神秘失踪”了,在接下来的5年里,蒯通都没有什么“大作”出来。蒯通是一个有真材实料的大才,他自然不甘愿给平庸的赵王武臣效力。就如某一部电影台词一样: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我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蒯通在5年以后,也就是汉四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蒯通给韩信献上了“伐齐之策”,而后人称之为“乱齐之策”。
“伐齐之策”的历史背景就是,当时大汉帝国针对齐国的征伐行动已经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刘邦为了减少损失,派了自己手下得力干将郦食其前去劝降齐王田广。这次“和平谈判”开始非常顺利,就在齐王田广想顺水推舟答应归降汉朝,却听到前线将领报告,汉朝大将军韩信已经率军打进了齐国境内。这一下子,齐王可气坏了,敢情你刘邦是玩我啊,一边派人和我谈判麻痹我,一边却派韩信这样的超级战将来攻我城池,于是,齐王田广一气之下就将郦食其给煮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毒士”蒯通给韩信的建议。韩信在得知汉王派使者和齐王谈判,原本是命令军队暂停行动的。但是作为韩信身边一等一的谋士,蒯通却这样对韩信说。将军,你如此勇猛、有谋略的大将军,率领好几万大军也只能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而郦食其区区一个书生如果能够说服齐王田广投降,那么人家一张嘴就能拿下齐国七八十座城池,这样不是显得大将军你还不如一介书生吗?更何况,大将军你接到汉王停止军事行动的命令了吗?
就这样,在蒯通的建议下,韩信果然发兵齐国,从而导致汉齐两国谈判破裂,一位优秀的外交家也无辜牺牲。《史记·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卷》司马迁这样说:“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司马迁就认为,蒯通是“乱齐之策”的罪魁祸首,很多历史学家也指出,如果不是蒯通不给韩信献上这个乱齐之策,那么汉朝是完全可以和平解放齐国的,刘邦对韩信也不会进一步猜疑。
“乱齐之策”也被不少史学家认为,这个蒯通很有可能不是真心为韩信谋划,因为这样解决齐国,不但不能让韩信赢得战功,不能赢得齐国人的人心,反而加深了刘邦对韩信的忌惮,毕竟,没有一个领袖会喜欢不听命令的将领。
而“乱齐之策”怎么看,都是楚国得利。因为韩信这么一打,齐王虽然战败了,但他还是带着残余力量投靠了楚国,反而增加了楚国的力量。相反,汉朝如果可以和平解决齐国问题,那么汉齐两国就能合击楚国,楚国的处境那可就大大不妙了。由此,不少史学家推断,蒯通很有可能是项羽派往韩信身边的“卧底”,小彻大胆地想象一下,蒯通那5年默默无闻的日子,难道是项羽范增他们在对蒯通进行情报培训吗?
楚汉争霸进入了相持阶段时,项羽为了缓解自身压力,派了使者单独和韩信进行了谈判。项羽提出了一个令韩信几乎难以拒绝的提议,那就是韩信完全可以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而此时,蒯通对韩信的建议却是和项羽一致,他不但对韩信说,将军你的实力已经足以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而且如果你不独立,那么以将军你的实力,那么功高盖主的你很有可能被刘邦这个多疑的人给弄死。
蒯通不止一次地劝告韩信,而且利用面相等迷信手段,说韩信将来最多能够被封侯,而且还不安全等言论来进一步劝说韩信独立,可惜的是,韩信这时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他知道,自己是战神,但是如果自己真的造反,那么自己的下场只有死亡,而且会遗臭万年。
当然,这个时候,韩信还对刘邦很有信心,他认为刘邦会让自己“统治”齐国,可惜,韩信还是判断失误了。之后,刘邦不但开始找理由去整编韩信的军队,而且还将韩信调到楚国任职。
这一次劝说韩信独立,更是很说明问题,作为一个顶级谋士,蒯通不可能看不出来,韩信虽然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领袖,军事并不能解决一切,韩信自立的最终结局也许只有死亡。由此,对于蒯通是项羽的间谍这个问题,更值得去探讨一番了。
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位传奇与争议交织的女性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却又饱受争议的女性。她的一生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西汉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其身居后位长...
刘奭 2025-09-19 吕后为何不杀周昌: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与人性羁绊在中国历史上,吕后以手段狠辣著称,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赵王如意被毒杀等事件,均彰显其政治斗争中的残酷无情。然而,面对曾多次公开反对自己、甚至阻碍其诛杀赵王如意...
戚夫人 2025-09-18 田安:王莽家族的先祖血脉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 班超:以胆略与智慧铸就西域传奇的东汉英豪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以非凡的胆略、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西域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了属于...
班超 2025-09-16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
华佗 2025-09-16 正史中的张飞与吕布:交锋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军事较量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
吕布 张飞 2025-09-16 蔡伦革新造纸术:从竹帛之困到纸写文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尚方令蔡伦呈上了一批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制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质地轻薄、表面平滑,成本仅为传统...
刘肇 2025-09-15 刘恭之后:西汉皇权的短暂更迭与吕氏阴影下的权力博弈公元前184年,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恭在永巷的幽禁中悄然离世。这位年仅七岁的幼帝,因一句“壮即为变”的怨言触怒吕后,最终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不仅终结了西汉...
刘恭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