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什么样子,真的一生都没有得到刘备重用吗?
在三国将领之中,赵云可以说是人气最高者之一,不仅文武全才、骁勇善战,而且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然而,网上却有声音称其终生没能得到重用,甚至说其只不过是刘备的一个保镖罢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早年率义兵投奔公孙瓒,刘备投奔袁绍期间追随刘备
赵云出身于常山真定赵氏,乃是战国时赵国王族支庶余脉,秦汉时期南越王赵佗便是出自该脉,为了笼络南越,两汉时期对真定赵氏相对优厚。也正如此,赵云得以在初平二年(191年)时“为本郡所推”,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不过赵云大概率不是白马义从出身。
彼时,曾任高唐令的刘备,因为高唐县被盗贼攻破,也投奔了公孙瓒,因此赵云得以与刘备相熟。在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青州西北部时,公孙瓒上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并派赵云随从刘备率兵支援青州刺史田楷,为刘备掌管骑兵。
后来,由于公孙瓒在与袁绍的战争中落败,青州方向的“先主(刘备)与田楷东屯齐”(《后汉书》),再加上兄长去世,赵云遂向公孙瓒请辞归乡,而刘备后来则被迫南下徐州,与公孙瓒的联系就此中断。
建安五年(200年),“衣带诏”事发后,曹操亲征徐州刘备,刘备战败后逃往青州,经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转投袁绍,于邺城收拢散兵。不久,赵云前往邺城见到刘备(常山郡隶属于冀州),并从此开始追随刘备,后奉刘备之命秘密招募士兵。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前往汝南,对曹操形成南北夹攻之势,曹操在派蔡阳攻打刘备失败后,亲自率兵讨伐刘备,刘备自知不敌转投刘表。次年,曹操又派夏侯惇、于禁攻打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坡,赵云于战斗中生擒敌将夏侯兰,因夏侯兰是赵云同乡,遂为其求情免除一死,后被刘备任用为军正。
建安十三年(208年),击败袁绍、平定北方之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州,因刘表次子刘琮举州投降,得知消息已晚的刘备无力抵抗,只得率军向南退去,曹操则亲率五千精骑急追,并于当阳长坂追上刘备。慌乱之下,刘备抛妻弃子而逃,反倒是赵云杀回敌阵,救回了刘禅和甘夫人,赵云因此被任命为牙门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通典》认为赵云的“牙门将军”只是个杂号将军,导致很多人认为赵云并未获得重用。“牙门将军”属于杂号将军不假,但这是由于刘备自身官职太低导致的,因此不能就此断定赵云未获重用。
彼时,担任豫州牧、左将军的刘备并没有开府权力,导致他没有办法绕过朝廷给任命属下官员,只能在汉朝官制以外创造一些官职,“牙门将军”便是如此,不仅汉朝、曹魏、东吴皆未设此官职,就连刘备麾下也仅有赵云、魏延担任过此职,更何况当时关羽也仅仅是偏将军,而张飞更只是个中郎将。
“赤壁之战”后地位获得提升,先任太守后任留营司马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本想将自己守寡的嫂嫂樊氏嫁给赵云,虽然樊氏极为美貌,但赵云却认为赵范是被迫投降,心意无法断定,因此予以拒绝,结果不久后赵范果然逃走。
建安十四年(209年),“赤壁之战”后,刘备不仅拿下了荆南四郡,又得了刘表部曲万余人,并被表为荆州牧,孙权见其声势渐大,遂将妹妹孙氏嫁于刘备。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借口讨伐张鲁兵进关中(实际是为了打马超),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向刘备求援,早已对益州虎视眈眈的刘备,遂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留守荆州,且赵云被任命为了留营司马。
得知刘备西征益州,孙权遂派大量舟船欲将孙夫人接回江东,孙夫人则带领着自己的侍卫,意图将刘禅一起裹挟走,幸有张飞与赵云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这才夺回刘禅。
由于“留营司马”这个职位又是刘备独创,因此关于这个官职的大小,根本没法准确判断。从字面来看,“留营”显然指的是刘备率军入川之后,留在荆州的大军;“司马”则是东汉官制中负责管理大军的官员,因此赵云担任的“留营司马”,主要职责应该是管理荆州军团的日常事务。
这个职位,显然与东汉的“五部司马”有着明显差别(东汉时期大将军所属大军分为五部,分别由五位司马统领),反而更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府将军麾下的司马,即主要负责帮助将军管理大军日常事务,但不负责统兵作战,即负责管理军赋、训练新兵和执行军法,以赵云刚正不阿的性格来讲,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这一时期,刘备创业虽然有所小成,但麾下兵马其实仍然极为有限,明显算是将多兵少,因此赵云并没有获得独领一军的资格。不过,虽然赵云更多只是在从事辅助工作,但其地位在蜀汉内部实际已经不低,可以说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重用。
攻打益州后开始独自领兵,益州、汉中两战展现能力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全面开战,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诸葛亮遂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在攻克江州之后,大军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并于次年抵达成都南部,与刘备等军完成对成都的合围,攻克成都后,赵云被任命为了翊军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出兵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而曹操则亲自率领大军支援,并押送了大量粮草。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粮草,赵云于是授予黄忠兵力前往北山,但直到约定时间仍未返回,赵云便带数十骑前去寻找,结果遇到曹操大军,只得且战且退。
赵云杀出重围退回营寨后,发现部将张著受伤被围,便又突入重围将张著救出,一起退回了营寨。驻守营寨的沔阳长张翼本想关闭寨门迎敌,赵云却令其大开营门,然后令汉军偃旗息鼓,结果让曹军误以为营中有埋伏,不敢攻打。待曹军撤退之时,赵云又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
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自攻陷成都,到刘备自立汉中王,赵云一直都担任着“翊军将军”。然而,这个职位仍是刘备所创的一个职位,直到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赵云仍然担任着这个官职,单从名号上来看,这显然仍是个杂号将军,但实际上这个职位可一点都不简单。
此时的刘备虽然横跨荆益两州和汉中,兵力扩充了不少,但其中的嫡系大军却并不算太多,主要由四路所组成:即关羽所统率的荆州兵团、直属于刘备的两万大军(刘备和张飞分领)、赵云攻取桂阳后收编的两万大军和早年攻取荆南四郡后招降的两万大军(由黄忠和魏延分领)。至于益州的五万降军,则被刘备拆分后分别驻扎于各地。
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后,以上四路大军分别驻扎于各地,其中关羽驻荆州,魏延、黄忠驻汉中,张飞驻阆中,而成都周边的大军其实就剩下了三万,除了直属刘备的一万大军外,便是赵云所统率的两万人马。由此可见赵云的重要性,而这应该是攻打益州、汉中期间,赵云体现出独领一军能力后,刘备的有意安排。
如上,赵云虽然长期担任着杂号将军的名号,但实际上却承担着一方主将的责任,而从刘备将其留在身边来看,显然也体现出了对他的信任。
白帝托孤期间升任中护军,第一次北伐后赵云去世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后,打算进攻东吴,赵云上书劝谏,认为不应该放置曹魏而先打东吴,但刘备根本不听谏言,执意东征孙权,并留赵云都督江州。“夷陵之战”刘备战败,赵云得知消息后率军前往救援,但行至永安便得知吴军已经退却。
《三国志》引注《华阳国志》有载,“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中护军赵云,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
从这段记载来看,在刘禅即位之前,赵云便已经升任中护军,不过具体升迁时间并未见于史料,个人猜测应该是在白帝托孤期间。应该是刘备考虑到赵云的忠心和能力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关于“中护军”这个职位,很多人认为依旧只是个“保镖”角色,这个说法极不准确。作为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时所设的职位,“中护军”不仅负责执掌禁军、总统诸将,而且还担负着武官选举的职责,职权极重,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决策层。例如魏国的司马师便曾以“中护军”职位选拔官吏,为司马懿保驾护航;而吴国的周瑜更是曾以“中护军”的职位与张昭共掌国事,吕蒙则曾担任左护军一职。
要了解,三国时期军阀割据,控制军事力量的势力往往能在内外政治斗争中取得极大优势,像中护军、中领军这种拥有选拔下级武将职权的职位,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军事势力,因此担任这一职位者,都是受到统治者绝对信任的重臣。
刘禅即位之后,赵云便被加封为了永昌亭侯,迁为征南将军。建兴六年(228年),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作为疑兵从斜谷道出兵,遭遇曹魏大将军曹真,因兵弱敌强而失利,但得益于赵云的指挥,损失并不算太大。由于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则被贬为镇东将军。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按照其从军时间来看,赵云此时至少应该年逾六十了。
作为三国时期的人气将领,忠肝义胆、刚正不阿、勇猛无畏的赵云堪称完美。虽然其长期担任的官职并不算高,甚至长期担任“杂号将军”,但这主要源于刘备自身官阶过低,职位升迁速度远远低于势力扩充速度,导致其麾下官职具有极强的蜀汉“特色”,实际上赵云却是位不高但权极重,且深受刘备、刘禅两代君主所信任。也正因如此,陈寿才会在写《三国志》时,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一传。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长坂坡之战:血色长坂下的将星陨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