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权封周瑜为讨虏将军,但却遭到了周瑜的婉拒:这个将军我不敢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00年,小霸王孙策遇刺重伤不治,临死前把江东基业交到了弟弟孙权的手里,并嘱托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事后,孙权封周瑜为讨虏将军,但却遭到了周瑜的婉拒:末将才疏学浅,这个将军我不敢当。
此话一出,江东百官震惊,对于周瑜的婉拒不甚理解,毕竟周瑜作为孙策的至交好友,在这个节骨眼上,更应该支持孙策的亲弟弟孙权稳固江东的局势,但他却婉拒了孙策的遗命,难道周瑜心生异心?其实,这个婉言谢绝包含了周瑜的一片苦心。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烘托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虚构了三气周瑜这些虚构的情节烘托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形象在罗贯中笔下完全别扭化,成为了一个鼠腹鸡肠,气量狭小之人,而正史中的周瑜却恰恰相反,他胸怀坦荡荡,足智多谋,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军事人才。
周瑜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堂祖父周景、叔叔周忠先后做过太尉,位列三公,由于出身于这样的显赫家族,周瑜自然从小便接受良好教育,熟读各类经典。
公元189年,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将家人转移到舒县, 而周瑜听闻孙坚之子孙策与自己年纪相仿,颇有侠义精神,便孤身前往拜访。二人见面之后,相谈甚欢,成为了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
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在樊城迎战,孙坚不幸中箭而死,孙策本想报父仇,无奈实力悬殊,因此孙策果断进军江东,有了一席之地,在谈报仇之事,周瑜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从叔父周尚那里借来5000兵丁支持孙策,孙策见到故友周瑜来投,感动至极,兴奋地对周瑜说道:“我有你相助,事情就顺利了!
周瑜和其带来的5000兵丁,让孙策如虎添翼,有了周瑜的帮衬,孙策先后击败了刘繇,王朗等江东强人,成为了江东地区的霸主,
在江东的庆功宴上, 孙策当着众人的面,连连夸赞周瑜,封他为建威中郎将,并赏赐贵重的财物给周瑜。
建安四年12月,周瑜随从孙策攻破皖城 ,俘获了袁术部下的众多家眷,其中就有一个叫乔公的老人家, 他有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二人看到这对姐妹都有倾城之貌,心生爱慕,于是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至此,二人的关系也从朋友上升到了亲人的关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元200年,孙策独自出行狩猎,惨遭刺杀,终年仅26岁,然后就有了开头的一幕,那么作为孙策最为铁杆的好友,为何要拒绝孙权的册封呢?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会觉得周瑜这个人非常有智慧。
当时,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局势相当不稳定,要不孙策也不会被暗杀,而孙策死后,孙权还小,各方势力就更加蠢蠢欲动了,而孙权是临危受命的,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按照常理来说,周瑜确实应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为孙权分忧,但是考虑到孙权只有19岁,并没有实际的治国理政能力,周瑜一旦大包大榄,毕竟会造成功高盖主的局面,这并不是已故孙策需要的局面。
而作为周瑜来说,他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孙权给予讨虏将军封号的时候,周瑜选择了再三婉拒,他不想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题发挥!
因此周瑜婉拒了讨虏将军这份军职,仍然以中护军的身份来辅佐周瑜,周瑜的婉拒退让,一方面使得想要借题发挥的小人们失去了话柄,另一方面稳定了江东集团的军心,在周瑜全心全意的辅佐之下,孙权很快就稳定了江东地区的局势,将江东地区的掌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心。
建安十三年,曹操拿下荆州之后,便趁势给江东孙权写信,在信中,曹操赤裸裸地威胁孙权,江东老臣张昭为此十分畏惧,劝孙权向曹操投降,而孙权不想丢到江东这份基业,处于左右为难之间。
这个时候,周瑜站了出来,他据理力争道:江东基业牢固,足以成就霸业,岂能不战而投,拱手相让?
孙权一听,又燃起了斗志,他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道:“再有敢说投降的人,就像这个桌子一样!
赤壁之战上,周瑜采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使得曹军的舰船全部被烧毁,曹操狼狈退回南郡 。
后续又与曹操麾下大将曹仁大战于南郡,周瑜不幸被飞箭射中右胁,但其依然骑马督战,上阵杀敌,将曹军赶出了南郡。
公元210年,周瑜率军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路染疾病,不幸病逝,年仅36岁,孙权听闻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号啕痛哭: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
后续在周瑜的葬礼上,孙权亲自到场,并穿上丧服为其举哀,孙权称帝之后,在殿堂之上聊及周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如果没有周瑜,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对于孙权而言,周瑜是江东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孙权对于他是无条件的信任,而周瑜也没有辜负孙权的信任,力保孙吴基业,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鲁肃接任周瑜: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却在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位以火攻破曹、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军事奇才,临终前却将兵符交予一位“资历尚浅”...
周瑜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赤壁风云中的“双面棋子”:蒋干两次误曹与结局之谜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江面,火光冲天,战船连环的曹军在烈焰中崩解。这场奠定三国格局的战役中,蒋干以两次“神助攻”成为历史焦点——他既是周瑜反间计的执行者,...
周瑜 2025-09-29 孙策传位之谜:为何舍子而立弟?公元200年,江东之主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他将象征江东统治权的印绶交予弟弟孙权,而非长子孙绍。这一选择看似违背“父死...
孙权 孙策 2025-09-28 陆逊:智勇双全的栋梁,为何陨落于权力漩涡?在三国乱世中,东吴名将陆逊以“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石亭之战大破曹休”的辉煌战绩,成为孙权麾下最耀眼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自203年入孙权幕府...
孙权 2025-09-26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孙权:乱世枭雄的隐秘光芒——从权力继承到历史遮蔽的双重叙事公元229年,武昌城头旌旗招展,孙权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登基称帝,国号“吴”。这位十五岁临危受命、统御江东五十余年的统治者,用一场盛大的加冕仪式向天下宣告:三国鼎...
孙权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