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此后他又攻破吐蕃,立下了多项重要战功。等国内局势稍稍稳定后,郭子仪除掉了李辅国、鱼朝恩还有元载,让杨绾为相,还进行了一些民生方面的改革。以当时郭子仪的地位和实力来说,他想当这个皇帝也不是没有可能,但郭子仪并没有这样做。那对于朝廷和皇帝来说,自然会无比忌惮郭子仪,好在郭子仪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如何打消皇帝对他的猜忌。
史书记载,“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汾阳郡王郭子仪的部将前来辞行,当时夫人与女儿正在梳妆,他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
众所周知,作为再造大唐的风云人物,郭子仪一生功勋卓著,平定安史之乱,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等等,史书评价他是“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几乎是他一人扶起来的。尤为重要的是,郭子仪深受传统忠君思想影响,一直恪守人臣本分,不愿僭越一步,因而成为历代人臣的楷模,但为何在对待部将时,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内忧外患,郭子仪几乎破解一己之力,再造了一个唐朝。在这一过程中,郭子仪如果想要改朝换代,几乎是在覆手之间,连唐代宗都亲口承认这一点。
平定安史之乱后,国家并未实质性统一,骄兵悍将割据一方,于是变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犹如国中之国,但很多藩镇不服朝廷却服郭子仪。田承嗣割据魏州时,骄横无礼,但郭子仪使者到来之后,他却向西跪拜,并指着膝盖对使者道:“这个膝盖很久没向人下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李灵耀占据汴州,不管公私财物,只要经过汴州,一律扣押,最起码也是雁过拔毛,但郭子仪部运送的财物途径汴州时,李灵耀非但不敢扣留,还命人护送过境。可以说,郭子仪在藩镇中的威望之高,实质上已经超过了唐朝皇帝。
郭暖是郭子仪的第六子,娶了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一次夫妻两人发生口角,升平公主气势凌人,郭暖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听到这话,升平公主大怒,就回去向唐代宗告状,结果唐代宗幽幽地说,“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让公主回家。当然,郭子仪听说之后“囚子请罪”,唐代宗宽慰他不用在意,后来郭子仪还是打了郭暖数十仗,以示惩戒。
对于郭暖的直言,郭子仪让藩镇服气的威望,唐代宗如何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权力本性的角度来说,估计唐代宗对郭子仪是爱恨兼而有之,爱是因为郭子仪可以维护江山,恨是不管郭子仪如何放权、如何忠心,但始终是李唐江山延续的一个潜在威胁,而郭子仪的作用、威望、功勋等等又让唐代宗不能轻易妄动。
对于唐代宗的心思,郭子仪知道不知道?肯定知道,郭子仪堪称古代最懂政治、情商最高的武将,怎么可能不了解唐代宗的心思。但要么郭子仪立即死掉,彻底解除皇帝的疑心,要么表现出让皇帝宽心一些的姿态。郭子仪不愿意非正常死亡,就只能以行动解除帝王戒心了,那么郭子仪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在郭子仪宦途中,遭遇过很多次来自小人的冷箭,其中来自鱼朝恩的一次暗箭极为凶险,但郭子仪情商很高,最终化解了与鱼朝恩的恩怨。
郭子仪在与吐蕃作战时,大宦官鱼朝恩指使人挖掘他父亲的坟墓,想要以此激怒郭子仪,进而借机除掉他。掘人祖坟,这是不共戴天之仇,别说重视孝道的古人了,就是现代人都忍不了,因此当时很多大臣担心郭子仪造反。然而,郭子仪返京之后,唐代宗说了这件事,他不仅没有发怒,反而泪流满目地说: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后来,鱼朝恩邀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使人告诉郭子仪,鱼朝恩将会对他不利,部下建议多带一些人手防止不测,但郭子仪却只带了10几个家童过去,鱼朝恩很惊讶郭子仪随从之少,而郭子仪坦言相告,鱼朝恩惶恐地说:“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最终,鱼朝恩这样千古罕见的小人,却被郭子仪所感化。在郭子仪看来,如果君子不幸遇到小人,不跟他一般见识就罢了,真要较真的话,可能反而难逃暗箭伤人,如今也是如此,不要轻易与小人结怨。
其次,郭子仪每次出征回来之后,都会立即毫不犹豫地交出兵权,也不参与官场倾轧,表现出一位纯臣本色。但即便这样,郭子仪功高震主,还是会遭到帝王猜疑的,对此郭子仪表现出了坦荡本色。
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郭子仪是汾阳郡王,府邸自然比不得皇宫,却也不是寻常贵族可比的。按照正常来说,郭府自然规矩众多,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但郭子仪却要求大开府门,任凭人们出入而不查问,一次他属下的将官们出外调前来辞行,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妆,他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来到女眷居住的地方,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久而久之,首先受不了的不是外人,而是郭子仪的后代,他们劝说郭子仪不要这样,但郭子仪一直不听。
直到有一天,郭子仪后代真的受不了,就流着泪说:“您功勋显赫,当世无双,可是让不论贵贱人等都能随便出入我们家的卧室,还使唤部将像奴仆一样,历史上德高望重的伊尹、霍光都不会这么做。”
郭子仪一看,今天不说清楚是不行了,于是解释说:朝廷给予郭家五百匹马的粮草、一千人的伙食,郭家已经位极巅峰,不可能再高了,如今想退隐以避妒忌也不可能,进无可进(再进就是造反)退无可退,如果筑起高墙、紧闭门户,内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结怨就会报复郭家,编造出各种罪名,郭氏九族可能因此而死,如今家中坦坦荡荡毫无遮拦,四门大开随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毁谤,也找不出借口来。
因此,郭子仪使唤前来拜访的辞行部将,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借这一次机会,让人看到女眷之所,一切都坦坦荡荡,皇帝自然也就更放心了,同时也让有心想要栽赃陷害他的人,都找不到借口。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哪怕面对无数阴谋诡计时,为人也极为坦荡,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善终,在古今功高震主之人中当属第一。以坦荡无私避祸,还能为国效力,作出一番巨大的功绩,与郭子仪相比,王翦、张良、萧何等人的避祸之道,就显得器量太小了。
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天宝无嗣之谜:李隆基与杨玉环十一年无子的历史真相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盛世霓裳下的裂痕: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感博弈与权力困局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美誓言,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千古典范。然而,剥离文学滤镜后,这段相差34岁的“老少配”婚姻,实则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权力的边界:刘娥为何止步于称帝的深层次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突破性别桎梏,而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虽手握实权,却始终未跨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宋朝政治生态、儒家伦理与...
武则天有男宠吗 刘娥 2025-09-26 洛阳登基:唐朝两位皇帝的特殊历史轨迹唐朝以长安为法定国都,但洛阳作为东都,在特殊历史节点两次见证帝王登基。唐中宗李显与唐哀帝李柷的即位仪式均在此完成,其背后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与王朝末期的衰变...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李柷 2025-09-26 李世民英年早逝:纵欲之说的虚妄与真相的探寻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