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时代就有冶金术了吗? 三星堆的黄金哪里来的,还有黄金面罩,说起三星堆遗址,相信关于这座遗址的消息大家也停过不少了,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又有着很多新发现,再次被大众广为关注。根据史学家的研究,三星堆遗址截至目前已经有着3000-5000年的历史了,在这里面埋藏着非常多珍贵的历史遗物,可以说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了。从发现三星堆遗址到现在,考古专家经常会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挖掘。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古专家在探索的过程中,陆续挖掘出了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文物。比如那个2.62米高的青铜大立人,还有宽约1.38米的青铜面具。
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些黄金面具。按照时代去推算的话,那个时期的人类,还没有炼金术,不具备提炼黄金的能力。那么,这些黄金面具到底是咋来的呢?
从客观条件来说,几千年前的人类,一般是用木材和木炭进行加热,这类可燃物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900度,而黄金的熔点却在1064度左右。也就是说,古人根本没有办法对黄金进行融化和提炼。因此,这些黄金基本不可能是古人提炼出来的东西。正因如此,三星堆刚发现黄金面具时,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提出,这可能是外星人遗留下来的东西。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古人虽然没有办法提炼黄金,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地面上捡到狗头金。所谓的狗头金,就是纯度相对较高的合金,其黄金含量参差不齐。有的狗头金,黄金含量高达70%以上,有的连50%都达不到。不过,从外观来看,这些狗头金跟真正的黄金非常相似,也有着差不多的物理性质。换句话说,古代很多黄金饰品,其实就是用狗头金制作的东西。
那么,这些狗头金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呢?科学家普遍认为,这可能是从天外飞来的东西。
按照天文学的理论,中子星碰撞时会产生大量金属元素。其中大部分金属元素被中子星吸引,少部分则是机缘巧合摆脱引力,漂浮到地球周边,然后被地心引力捕捉,从天空中坠落下来。在坠落的过程中,这些金属元素因为大气层的摩擦,出现形变甚至变为液体坠落下来。温度冷却之后,才会变成固体,成为我们常说的狗头金。因此,狗头金的形状千奇百怪。古人因为技术限制,无法有效利用地底的资源,他们只能采集地表的东西。那些金灿灿的狗头金,由于比较显眼的缘故,很容易就会被古人捡到。
古人得到这些狗头金后,发现它们物理性质稳定,即便是长期放置,也是金灿灿的,不会有明显的外观变化。于是,狗头金就成了古人重视的物品,最终演变成财产。后来,古人通过敲击和火烧等方式,对狗头金进行加工,使之产生形变,成为我们现在出土的黄金面具和金牌等物品。
其实,狗头金不仅古代有,步入近代以后,也有许多人因为机缘巧合发现狗头金。比如在1909年时,四川省盐源县有一名采金工人,在井下工作时,被一个突然坠落下来的东西砸到脚。他疼得哇哇大叫,好不容易忍住疼痛后,回过头来再看那块儿砸到自己的东西,结果发现它居然是一个重达3.1公斤的狗头金。
1982年,黑龙江省呼玛县地区,有一个淘金工人,在休息的时候,无意中拿工具刨了一下地,结果凑巧挖到了一块重达3.3公斤的狗头金。
1987年,有关部门又在民间发现了两块巨大的狗头金,一块重达4.8公斤,一块重达6.1公斤。
这些狗头金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们的重见天日,还有着极高的指向意义。因为发现狗头金的地方,一般都有金矿存在,只需要在周边仔细勘察,便能有一定的收获。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世纪美国掀起的那场淘金热,之所以能够迅速吸引众人的注意,主要是因为有一个人无意中发现了一块重达32公斤的狗头金。在这之后,其他人如同疯了一样,想方设法跑到美国去淘金,希望通过淘金行动一夜暴富。
纵观全球,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并不是狗头金数量最多的国家,按照有关部门给出的数据。澳大利亚才是狗头金数量最多的国家。该国的狗头金储量,占据全球总量的80%,该国重量最高的一块狗头金,重达235.87公斤。这些狗头金为澳大利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价值,让他们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
总而言之,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并不是外星人制造的东西,它只是古人利用地面上的狗头金,制作的一种工艺品。我们现在如此关注黄金面具,不仅仅是看重它本身的价值,更看重它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因为这些黄金面具,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特殊的学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三星堆古遗址中出土的黄金面具之外,其他国家的文明遗址中,也出土过类似的黄金面具。不过,从时间节点来看,这些国家的黄金面具,都比中国三星堆古遗址的时代晚了一些。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古文明,应该是长期领先其他国家,在历史上占据优势地位,其他国家制造黄金饰品的工艺,很有可能是从中国这边流传过去的东西。
这个结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放眼整个世界,如今中国是唯一一个传承数千年,没有被时代淘汰的文明古国。整个华夏一直都是亚洲文化的中心,千百年以来,周边国家基本上都受到了华夏文化的影响。即便是现在,我们还可以从周边国家的文字和部分风俗习惯中,找到华夏文化的影子。
三星堆古遗址的挖掘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古文献中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也让华夏文明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一大截。这对国家的对外交流,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和研究,远远没有结束,未来我们或许能在遗址中挖出更加令人惊叹的东西。
三星堆文化不仅在我国考古发现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堪称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如今时隔34年再度挖掘?细数光怪陆离文明背后的秘密,就来历史资料网。
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构建的奇幻世界里,殷郊、殷洪这对兄弟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与悲剧色彩。他们本是商纣王之子,却因宫廷变故流落他乡,后被高人收为弟子。然而,最终他...
商纣王 2025-07-30 句芒:东方木神与春日生命的守护者在中国古代神话的浩瀚星空中,句芒(gōu máng)是一位极具特色的神祇。他既是东方木神,掌管万物生长与季节更替,又是春神与生命之神,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复苏。从...
句芒 2025-07-30 伊尹祖籍考辨:多地渊源背后的历史密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伊尹作为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其祖籍问题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从《史记》到《水经注》,从甲骨卜辞到地方志书,不同文献记载的差异...
伊尹 2025-07-28 比干:从忠臣到文曲星与财神的双重神格演化在中国神话与民间信仰的交织中,比干以“亘古第一忠臣”的形象载入史册,却在后世逐渐演化为兼具文曲星与财神双重神格的复合型神祇。这一演变既源于历史典故的文学重构,也...
比干 2025-07-24 商朝末代君王:帝辛(商纣王)的兴衰史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统治跨越五百余年,历经十七世三十一位君主。在青铜文明的辉煌与甲骨文的神秘交织中,商朝的命运最终系于末代君主帝辛之手。...
商纣王 2025-07-24 齐庄公是姜子牙后人吗?——从姜齐世系与历史脉络的考证齐庄公姜购作为春秋时期齐国的重要君主,其统治长达64年,为齐国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关于他的身份是否属于姜子牙(吕尚)的后裔,需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基...
姜子牙 2025-07-21 申公豹:善恶交织的镜像——从经典文本到现代解读的复杂性在神话叙事的长河中,申公豹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从《封神演义》的“反派工具人”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引发全民共情的“孤勇者”,他的形象历经多次重构,其善恶边...
申公豹 2025-07-21 武丁:商朝中兴之君的王位传承与历史定位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历经五百余年统治,共传位三十一位君主。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丁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成为商朝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君主...
武丁 2025-07-18 商纣王的残暴:历史叙事中的多重面相商纣王(帝辛)作为商朝末代君主,其形象在历史记载中逐渐被塑造成“暴君”的典型。然而,这一形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周人政治叙事、儒家伦理建构及后世文学演绎...
商纣王 2025-07-18 帝乙为何不传位比干:商朝继承制度与王权逻辑的深度解析帝乙,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其临终前将王位传予幼子辛(即后来的商纣王),而非贤能的弟弟比干,这一决策看似违背常理,却深嵌于商朝晚期的政治制度与宗法逻辑之中。一、商...
帝乙 比干 2025-07-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