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存在多少年?为何说鲁国是个奇葩?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这个诸侯国于周王室非常的亲密,其血统上是无上高贵的,关系非常的特殊。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公虽然没有赴封,由其子伯禽代父建立鲁国。从伯禽到鲁倾公灭国,凡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795年。近800年间,鲁国从摇摇晃晃中一路走来,碌碌而无为,是一个奇迹。
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说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伯禽就封三年后,回朝给摄政的周公汇报工作,周公说,你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啊?伯禽说,我移风易俗,建立周礼,所以耽搁时间。同样的齐国姜子牙给周公汇报工作,周公说,你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啊?姜子牙说,我简化礼仪,依托当地的风俗,快速完成建国任务。周公谈了一口气,预言鲁国终将归齐。如果真的是如周公所说,齐国兼并鲁国,形成大一统的齐国,那么战国的国际形势将大变。
鲁国遵从周礼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和周王朝的关系非同一般,且伯禽就封之前受周公嘱托,周公何等人物啊,所以是有传统的一脉相承。我们看到,整个鲁国,虽然也发生了诸多废长立幼、杀嫡立庶的动荡,更有三桓争权,季氏专权等事件。但是一直以来,在“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代,鲁国则成为了典型周礼的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然而,正因为固守周礼,整个鲁国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缺乏强有力的改革勇气,缺乏创新精神,八百年间,春秋时期无霸,战国时期无名,营营苟活于齐国,晋国,楚国等强国之间。竟没有出一个经世致用的改革家,也没有出一个军事家,更没有一个齐桓公一样的君主傲世群雄。倒是出了一大帮子维护周礼的文化人,比如孔子,柳下惠,左丘明,曾子和鲁班等等,不足以称霸强国也!
因为没有雄主,鲁国的政治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管。三桓有七而鲁占五,季氏专权,几个君主如丧家之犬,四处奔走,实在可悲至极。改革何其难,周厉王改革失败,郁郁而终,从此周王朝再无改革的勇气,鲁国更无改革的环境,庸庸碌碌碌无为八百年,堪称奇迹,堪称经典。靠周礼过活,凭周公的面子吃饭,到了战国中后期,礼乐彻底崩坏,自然灭亡,灭亡也灭得无声无息,灭得让人无语。
所谓同盟,是事实发展之需要,是变化的历史。从秦晋之好到秦晋交恶,秦晋对峙。再到秦楚联盟,乃至于诸侯连横合纵之种种变化,时局外交之需要也。春秋战国,诸侯纷争,风起云涌,外交事大。一切不过是八个字的外交:唇亡齿寒,厉害关系。鲁国固守周礼不错,礼仪之邦不错,但是礼仪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能解决厉害关系的外交得失,所以鲁国只能活在夹缝之中。假如有假如,齐鲁相连,结为同盟,或齐有意并之,东方大国也,秦未必能轻易得手,战国七雄争霸,雄在大齐而非大秦也。齐国有雄主齐桓公,有田氏齐威王,但是无伟大的外交家和战略家,齐国虽然最后灭亡,灭亦必然。
鲁国立国之初确实是周王朝东边的强藩,对稳定周王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鲁国的军事毫无作为,到最后被三桓分三军,彻彻底底变成了地主武装和私人武装,可悲至极。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大,而在于强。强国有三,其一在经济,经济富于国而藏于民;其二在军事,将有勇有谋而兵有气有技;其三在君主,君主后继有人。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和军事双强 ,君主又强,是真强也。齐国作为泱泱大国,GDP在七雄之中排第一,国富奴隶主富而民不富,所以行不成杀气,再则齐国朝中文人掌权,军队被排挤,看看田忌的遭遇可以管窥。楚国空有大片土地,大而不强,军队虽强,但经济空虚,经济不足以支撑军队的强大。燕昭王外得乐毅,内用苏秦,终不得继承之君主,只可称霸一时。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困死沙丘,后继无人,只不过是一眼流星。魏文侯表里河山,李悝变法,首开战国变法之先河,又有吴起之辅佐,但经济空虚,粮草不济,大而不强,又连韩国抗强秦,战略失误,应连楚而攻秦后方,让秦两面作战。伊阙之战,灭亡之相已现……
鲁国的悲哀在于固守成规,失去改革创新之环境与勇气,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时势之中,连屈指可数的英雄都没有,实在是耐人寻味得很。没有人才,何以改革?没有改革,何以强国?改革之人才,贵在经世致用,壮士断腕,改革之机贵在富国富民得民心。没有英雄,何以强军?强军之路贵在训练,实战以凝聚必胜之虎狼之心。没有雄主明君,何以得战略之高度,合纵连横之变化外交?外交如棋盘,没有长久布局,临阵设局,变化就局,何以制胜全局?
鲁国之久,久在一国如是一人。精于左右逢源取其中,偶尔做做假样子 会出击又会退让,会忍让,会拼爹,曾经有一个背景强大的爹周公旦,会保命,能屈辱,寡言语,纸老虎,不争雄,输得起。奇葩也!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即曾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晚年嫡传弟子、宗圣,更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他以“躬行君子”的实践精神,将孔子的仁学思...
孔子 2025-07-03 秦文公:秦国崛起之路的关键奠基者在周平王东迁、天下纷争的春秋初期,一位秦国君主以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为秦国日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石。他,就是秦文公。这位在位五十年的君主,通过...
秦文公 2025-07-03 齐桓公称霸时间考:从北杏初鸣到葵丘鼎盛的霸主之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中,齐桓公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首位霸主。其称霸历程跨越三十余年,历经北杏会盟的初试啼声、鄄地会盟的霸业奠基,直至葵丘会盟的巅峰...
齐桓公 2025-07-02 范蠡娶了东施是真的吗?历史镜像中的虚实辨析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范蠡与东施的名字如同两条平行线,却因后世文人的想象产生奇妙交集。一个是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智者,一个是因“东施效颦”沦为千年笑柄的寓言人...
勾践 范蠡 2025-07-02 俞伯牙的琴弦之外:历史迷雾与文化符号中的婚姻传说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以一曲《高山流水》与樵夫钟子期缔造“知音”传奇,其事迹在《列子》《吕氏春秋》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这位“琴仙”的私人生活却如琴弦余音...
伯牙 2025-07-01 子贡赎人与孔子的批评:一场跨越千年的义利之辩春秋末年,鲁国的一道法令在贵族间掀起波澜——凡赎回在诸侯国为奴的鲁国百姓,可凭收据至官府领取赎金。这道本为鼓励善行的政策,却因孔门弟子子贡的一次善举,引发了孔子...
孔子 2025-07-01 鄢郢之战:三十万生灵的悲歌与楚国盛衰的转折点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境,以决水攻城之策攻破鄢城,继而焚毁郢都,这场战役彻底改写了战国格局。史书记载的“鄢城百姓淹死数十万”与“楚国死者...
白起 2025-07-01 宋襄公:礼乐余晖中的孤勇者与时代错位的悲剧在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史上,宋襄公的名字始终与“仁义”和“迂腐”两种极端评价相伴。这位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
宋襄公 2025-06-30 齐桓公霸业始末:从葵丘会盟到春秋首霸的权力之路在中国春秋争霸的历史长卷中,齐桓公姜小白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霸主。然而,这位从公子内乱中脱颖而出的君主,其霸主地位的确立并非一蹴而...
齐桓公 2025-06-30 秦灵公:被低估的改革先驱与秦国崛起的奠基人在中国战国时代的历史长河中,秦灵公嬴肃(公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是一位常被忽视的君主。他继承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秦国:东有魏国李悝变法后强势扩张,西有戎狄...
秦灵公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