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玉米地里发现尸骨层
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
高平市长期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郭庭荣、当地民俗文化学者王永忠均为高平市政府“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据郭庭荣回忆,最近在走访南王庄村古建筑玉皇庙、关帝庙时,听说村西田地里发现了大量尸骨。
7月10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与郭庭荣、王永忠以及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相随,一同前往尸骨层现场进行勘查。
村里种植的玉米已超过一人多高,由于接连降雨,松软的地面泥泞难行。在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进保、村党支部副书记巩书明的引导下,郭庭荣、王永忠等人在村西的一处上下均种满玉米的土崖处,看到了裸露在黄土层外的尸骨层。
长平之战发生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场长达3年的战争在高平留下很多遗迹,有470个与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和村名,其中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不少于400个,其中南王庄、谷口、王降、王何、企甲院、箭头等村所在地是长平之战的核心战场,这些村名就是对长平之战最深刻的铭记。
头盖骨、腿骨、臂骨、关节骨……交叉叠错、不规则堆积的白骨层呈带状朝东西方向延伸。经测量,尸骨层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距土崖顶端地表约2米。除土崖裸露出的尸骨层外,可能是受雨水的多次冲刷,在其周围的地头上,已经发酥的尸骨随处可见。
46岁的王进保说,发现尸骨层的土崖下面的耕地,早在1983年前是他家的自留地。小时候经常到地里帮着大人做农活的王进保清楚地记得,由于长年受夏季雨水冲刷,比自家地高出两三米的土崖地塄子经常出现坍塌,“那时就经常发现裸露出的很多人骨头。为了种地不受影响,大人们就让我用箩头把骨头装上倒在附近的河沟里,一次捡好几箩头,其中就有好多的头盖骨。”
南王庄村东与王降村为邻,并与谷口等村庄接壤。此处有条河道,当地人称王降河,原属丹河一条支流。“此河道也是谷口、王降通往南王庄的古道。”郭庭荣说,唐代李隆基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前往潞州就任的。如今,在南王庄村南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髅庙”,就是李隆基为祭奠长平之战被白起杀死的40万赵国将士冤魂而建。
2200多年前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史记》记载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1995年,在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发现并发掘保护了“一号尸骨坑”,累累白骨直观地让后人感受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惨烈。
由于永录一号坑仅发掘遗骸130多具,离历史上记载的“四十余万”相差甚远,为此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郭庭荣表示,白起杀降并非只在一个地方,而是以丹河为轴线分布在沿岸的多个地方,千百年来,丹河沿岸不断有尸骨出土,也不断有人处置这些尸骨。
查阅高平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得知,宋代运判马城曾“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金代高平县令王庭直将“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明代高平县令许安遇将高平城附近之骨骸掩埋后,刻“掩骼记”碑立于城南关。
进入新旧世纪交替年代,埋有大量尸骨的尸骨坑仍屡次被发现。
2011年5月初,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一处长平之战遗留下的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遗址被发现。另外,在丹河西岸的寺庄镇柏枝庄村,也发现了尸骨坑。
永录村、南王庄村分别位于丹河东西两岸,两村相距也就四五公里。而位于丹河西岸的南王庄村西有座山丘,被称为“白起台”。传说是白起在此将赵军尸体、尤其是砍下来的头颅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以此炫耀自己的军威武功。
根据南王庄村发现的这处尸骨层现状,郭庭荣分析推测认为,这处形成带状的尸骨层很可能与长平之战有关。
以前有种说法,认为当初秦军处决赵军战俘后,没有专门挖掘填埋赵军尸体的深坑,而是本着就近原则,将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等地势低洼处草草掩埋,在尸体上只覆盖了薄薄浮土,甚至还不能把尸体完全盖住。但南王庄发现的这处裸露出来的尸骨层虽说距种植玉米的地表约0.5米,但却埋葬在距土崖顶部地表2米多的深处,不能算是“薄薄浮土”。
被发现的尸骨层位于丹河支流王降河河道内,王永忠推测认为,也可能是在2200多年中受雨水冲刷、河水改道等因素影响,使得大量坍塌的泥土日积月累、覆盖其上。
在现场的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南王庄村发现的尸骨层,他们将上报省文物局,并将根据批复结果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高平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2019年,高平形成“长平之战”发生地文化开发利用的共识,着手进行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的修建规划编制工作,以进一步擦亮“长平之战发生地”这张独有的文化名片。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秦国进攻赵国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绝”(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双方都出动了倾国之师。结果,秦军战胜赵军,并且尽数坑杀投降赵军。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经此一役,秦国天下无敌,六国皆不再有力单独对抗秦军,秦国一统中原只剩下时间问题。长平之战的具体纪录由于秦国焚书坑儒,已经基本遗失,只能通过考古发掘判断战况,山西长平有长平之战遗址。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
公元前9世纪中叶的陇山脚下,犬丘城外的牧场传来阵阵马嘶,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正俯身查看马匹齿龄——这位名为大骆的牧马人或许未曾想到,他的家族将在百年后成为...
秦非 2025-04-30 孟尝君田文:战国棋局中的双面棋手战国时代的烽烟中,孟尝君田文以"战国四公子"之名载入史册。这位齐国贵族凭借"食客三千"的...
孟尝君 田文 2025-04-30 齐桓公有几位?跨越时空的两位霸主传奇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齐桓公这一称谓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齐国历史上竟有两位国君都被冠以“齐桓公”的称号。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
齐桓公 2025-04-29 权力倾轧与私怨交织: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的深层动因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权力漩涡中,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这一事件,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利益纠葛与私人恩怨。旧怨新仇:私人恩怨的长期...
公孙无知 2025-04-29 探寻儒家贤者:有子究竟是谁在儒家思想的璀璨星河中,有子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他虽不像孔子那般光芒万丈,却也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与传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生平与师承:孔门贤才初长成有子,姓...
孔子 2025-04-29 吴王夫差背后的女性:从权力联姻到政治牺牲的隐秘叙事在春秋末年的历史长卷中,吴王夫差以“伐齐败越”的军事扩张和“姑苏台纵欲”的亡国之举闻名,而其背后的女性角色却常被史笔简略带过。通过解构正史与传说,可发现夫差的婚...
夫差 2025-04-28 范蠡与白圭:跨越时空的商道先驱者在中国商业文明的星河中,范蠡与白圭犹如两颗璀璨的双子星,前者以春秋末年的智慧照亮越国复兴之路,后者以战国初年的谋略重塑中原经济格局。尽管二人皆被后世尊为“商圣”...
范蠡 2025-04-28 春秋镜鉴:毛嫱与郑旦的美学对位与历史留白在春秋乱世的美人谱系中,毛嫱与郑旦如同并蒂绽放的并蒂莲,以绝世姿容照亮了越国复兴的暗夜。前者被《庄子》誉为"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q...
毛嫱 郑旦 2025-04-27 弦断知音绝:伯牙子期与千年不灭的灵魂共鸣在春秋战国的烟雨中,一曲《高山流水》穿透时空,将楚国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故事镌刻为华夏文明的精神图腾。这个诞生于《列子·汤问》的典故,以"...
伯牙 2025-04-25 秦灭赵国之战:一场惨烈的历史较量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频繁而激烈,其中秦灭赵国之战尤为惨烈,不仅改变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战争背景与起因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
商鞅 2025-04-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