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后,能两次战胜秦国只有两位,一位是上次介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这次介绍另一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早于公元前265年,李牧就已是赵国抵御匈奴的主要将领,运用名为“坚壁清野”的战术,即餐餐宰牛羊给士卒吃,平时也亲自锻炼士卒,但只放重点在侦察,匈奴打哪,李牧就提前撤还堡垒,然后下令谁出战就斩谁,匈奴也不敢贸然进攻堡垒,几次下来匈奴全都空手而还。
可是这样场场“龟”起来的打法,不只赵国士卒开始怀疑人生,连整个匈奴都不满了,哪有人场场“龟”的?气愤的匈奴开始辱赵,说赵国人怕我们匈奴人的勇悍,所以你们家胆小无能的李牧每次都龟缩在城里,很弱等等。赵王不堪其辱,催促李牧出去硬刚,然而李牧依旧坚壁清野。
这可让赵王也开始不满了,赵王认为李牧就胆小无能,于是迅速换掉李牧换上了其他将领,结果自然是以惨败收场。赵王追悔莫及,求李牧复任,并承诺李牧以后不再干涉指挥。李牧复任后,继续坚壁清野,几年下来,赵国士卒身体也都练得差不多了,也被匈奴辱的都不想再当吃吃喝喝的老爷兵,全渴望着跟匈奴决战。而李牧布了好几年的局,就是在等这一天。
李牧先故意遗失大批牛羊到前线,匈奴一如既往出来抢,李牧这次出乎意料出阵对决,但一触即溃,匈奴兵都快笑死,藏那么久李牧果然只是胆小无能之辈!他们毫不犹豫地联合所有部落进攻赵国,这次他们面对的堡垒全都不堪一击,于是气焰更涨的匈奴将领又更大胆的下令所有军队都入侵赵国境内洗劫。
然而等匈奴大军全面进到赵国境内后,李牧忽然下令将匈奴团团包围,匈奴发现中计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一仗,匈奴惨败,诸多部落投降,此战之后十余年匈奴都不赶再进犯中原。李牧也因此而威震塞外。
公元前243年,李牧曾短暂攻打同为边疆的燕国,其余时间都一直待在北方抵御外族,或许就这样不管中原战乱待到退休,也挺惬意的。然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李牧最终还是迎来了他的悲剧人生。
公元前234年,秦始皇派王翦与桓齮进攻赵国,赵将扈辄被桓齮所杀,赵军被斩首10万,赵国战力又再次被屠杀殆尽。眼见赵国将亡,时赵国国君赵幽缪王紧急调回最后的王牌李牧回到邯郸。时间来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派桓齮再次出兵赵国,准备一举灭赵。桓齮先进攻肥下引诱李牧救援,意图在半道狙击李牧,然而李牧早就看穿,选择抢占秦军驻点宜安后打反击战,结果让桓齮在孤军深入下全军覆没。
这下轮到秦始皇傻眼了,他完全不知道赵国还有李牧这样的存在。
时间又来年公元前232年,秦始皇也派出他王牌王翦兵分两路一举灭赵,秦军偏师虽攻下赵国几座城池,但李牧正面击败了王翦的主力,逼秦军在主力不足下只能含恨放弃这次灭赵行动,等秦军走后李牧又转身击退了魏国跟韩国捡尾刀的军队。虽然李牧成功守卫住了赵国,但数场激战后赵国已无兵可守,只能退守邯郸。
绵绵战火未等赵国喘息,公元前231年,赵国发生大地震,公元前230年,赵国又发生大饥荒。公元前229年,笑而不语的秦国理所当然要继续展开他们的灭赵行动,这回王翦又比上次准备更充分,兵分三路灭赵。
然而李牧还是像战神一样,多次击败秦军,秦军数个月下来久战不利,主力之一的桓齮都战死了。在老天爷都在帮秦军的情况下,秦军却还是眼看着灭赵行动又要因李牧而泡汤。赵国明明就已经千疮百孔,眼看就要倒下了,为什么李牧还可以毫无死角地守住?面对这种情况,秦国又再次使用了他们最擅长的“那招”——离间。
多年前,李牧曾上书反对赵幽缪王之父立娼妓出身的倡姬为后,后来成为王后的倡姬自然很厌恶李牧,秦国重金收买了倡姬以及赵国奸臣郭开,倡姬和郭开两人联合诬陷李牧谋反,昏聩的赵幽缪王就这样下令将李牧赐死。公元前228年,李牧死后3个月,赵国灭亡。
李牧犹如教科书般的军事哲学,得到了后世的高度推崇。对内,李牧给士卒们天天吃好料的,然后再亲自锻炼士卒,让士卒在优渥的环境下成长。对外,李牧特别重视侦察,绝对要比对手更把握先机。作战也精确地避实击虚,让战争走在最高胜率的路线上。
最重要的是,在心理层面,李牧心理素质极强,不易被引诱更不易被激怒,同时又善于掌握对手心理。没有华丽的战术、没有响亮的军队,全靠扎扎实实的作战基本功,破解对手每一招每一式。
然而这样低调又实力坚强的王牌,最终不是死于敌手,而死于自己人之手。李牧在天灾、外敌不断侵袭之下,不仅靠着老弱残兵守住一波又一波的猛攻,甚至还能反杀对手,真的是man爆了。
可惜李牧每天思考的,都是怎么打败强大的对手,怎么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怎么守护他土生土长的赵国,怎么样用一场一场的胜利打消秦国消灭赵国的想法。换来的却是赵幽缪王不信任他,甚至还惧怕他,最后还将李牧赐死。李牧死的时候,想来非常的愤怒,也非常的不甘,每每想到这一幕都让我不禁扼腕长叹。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李左车的结局:历史迷雾中的传奇谢幕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商鞅:功臣与罪人的双重镜像——从历史评价与制度变革看其历史定位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作为战国时期最富争议的改革家,其变法使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却也因严刑峻法与激进手段被后世斥为“刻薄寡恩”。这种矛盾...
商鞅 2025-07-29 战国七雄:除秦之外,谁执牛耳?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兼并战争与制度变革交织的时期。七雄之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地理屏障与持续的人才战略,最终完成统一大...
商鞅 2025-07-29 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了: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必然性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从边陲弱国到战国霸主的蜕变。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不仅重塑了秦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其...
商鞅 2025-07-28 法家的最高境界:在规则中构建秩序的终极形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最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制度设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思想始终以“规则至上”...
秦始皇陵 商鞅 2025-07-23 商鞅的老师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多元解读商鞅,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其变法图强的壮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老师究竟是谁,却如同一团迷雾,至今仍笼罩在历史学家的争...
商鞅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