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光义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
《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
赵光义继位后进一步壮大了赵匡胤的削藩事业,并且基本解决了为祸二百年的骄兵问题,自此与士大夫共天下,奠定了文官政府体制,流传千年之久。
此外,赵光义御驾亲征,消灭了长期与中原为敌的北汉政权,完成了中原地区的一统,也是自唐代末年的黄巢之乱,唯一一个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帝王。
尽管赵光义的历史功勋不小,但是对于他继位的正统性却是一直为人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赵光义继位后,朝中大臣却无一人反对,这个中缘故也能够看出一二来。
兄终弟及,继位是否合法
自古以来,父子相承成为了帝王家的王位更迭的法定继承准则。若是皇帝没有子嗣,又或是皇储才智愚笨,年幼等缘故,才有可能从皇帝的兄弟或子侄辈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以继承大统。否则,便是冠上了谋权谋朝篡位。
但在宋初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赵光义的继位却有了一定的合法性。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前后五十多年间涌现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国家。政权割据、战争丛生,注定了皇帝体制必然有所不同,兄终弟及这一规制再次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在这种形势下,一旦统治者死去,人们所考虑的不再是父子相承的法定传统,而是如何能够让政权延续下去。因为,在一段时期,父子相承还出现了很多负面例子,因为继任者无道或是年幼而导致灭国的案例数不胜数。
五代以后,十国更是在兄弟继承这条路上越来越常态。在部分国家,兄弟继承制度甚至成了法定制度。诸如南吴,杨渥、杨隆演、杨溥三代帝王都是兄弟。
可见,在宋初的这段时期,兄长将皇位传位给弟弟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有了历史经验,所以在赵光义登基后,朝野内外并没有很强的反对声音。
陈桥兵变的幕后指挥?
当然,兄弟继承的前提是弟弟的能力出众以及诸子的年幼或是无道。
北宋初立时,并未完成一统,再加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年纪尚幼(次子赵德昭10岁、幼子赵德芳)。出于防止主少国疑的惨剧,故而赵匡胤听从杜太后的旨意,立下了“金匮之盟”——立下传位赵光义的誓言。
但赵匡胤如此做却仅仅因为孝,他之所以如此做,自然也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考量。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深知这个弟弟的心计和手段。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的兵变事件,又被称为黄袍加身。
这场兵变既没有流血宫门,更没有烽烟四起,可谓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对于赵匡胤能够取得改朝换代的成功,很多人以为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但这些绝对性优势,只是保证了兵变的最终成功。能够“兵不血刃”,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就单以赵匡胤能够迅速占领开封来说,这并不是他的作战水平高超,因为占领开封连打仗都没有。
对此,“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经在气所著的重要文献中说过:“市不易肆”,即是士兵入城,秋毫无犯。
而能够“市不易肆”正是赵光义的功劳。当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开始向开封进发,而在进城之前,赵光义拦住了赵匡胤的马头,并叩马而谏:“此次回师开封,若是将士们自恃功高,大肆抢劫,便会引来老百姓的激烈抵触,绝不适合应天顺人的精神!诸军将领最好立下严守军纪的誓言,然后前进。”
按照正史的观点来说,显然正是由于赵光义的进谏,赵匡胤后来才与将士们约法三章,最终确保了军队进城秋毫无犯。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但已不难看出赵光义确实很有政治远见,善于谋略。
位高权重,高低立现
再者,宋太祖对于赵光义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在赵匡胤生前,他一直大力培养着赵光义,不仅让赵光义掌握着军权,而且自建隆二年(961年)起,更是让赵光义担任京城最高行政长官的开封府尹,一当就是十多年,从未换过人。
从五代开始,存在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凡是担任京城最高行政长官的人,便是未来的太子人选。更甚者,于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还封赵光义为晋王,位于在宰相之上,一人之下。
若是仅仅因为赵光义是宋太祖的皇弟就对此如此重视,他自然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毕竟在帝王之家,亲情能够重于权力并不多见。赵匡胤如此做,不难看出他对于赵光义的期望之高、培养之重。
相反的,赵匡胤始终都没有培养儿子,所以才导致了其子始终没有大臣拥立。
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和三子早亡,只剩下的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但是在赵匡胤去世之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长到就18岁,年龄已然不小,不是太大的问题了。若是他真心想要传位给儿子,已经有不少的时间去对其进行培养。但是他却没有,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
历代以来,一旦皇子到了年龄以后便会被封王。但是在赵匡胤在位期间,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经到达了年龄,但是却始终没有封王,赵德昭和赵德芳被封王也是发生在赵光义继位之后。
除了没有封王以外,他对两个儿子授予的官位也看不出来丝毫的重视。于乾德二年(964年),赵德昭出阁后于同年六月初五授任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则是于开宝九年(976年)出阁后,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兼贵州防御使。
但是直到赵匡胤去世,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的职位始终都没有变化。这两个职位不过是一个挂名而已,没有实权,更不能直接参与朝政。这又何曾是赵匡胤想要传位于儿子的表现呢?显然不是的。故而最终在赵光义继位时,朝臣无人出来拥立其他的皇子。
小结
从赵匡胤与杜太后所立下的“金匮之盟”来看,不难看出赵光义的上位是名正言顺的。只是因为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和赵光义的上位被抹黑太多,因而后世之中怀疑之声络绎不绝。
若是赵匡胤真的没有存在传位赵光义的想法,那么赵匡胤为不对两个儿子进行培养,也从未赋予其较高的地位呢?正是因为如此,朝臣之中对两个皇子能力并不认可,导致了他们没有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朝臣们深知此情况,无人去拥立两位皇子或是反对赵光义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参考资料:《宋史》
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赵士程:南宋宗室情痴的专一婚姻与悲剧人生在南宋的烟雨江南,一段跨越世俗偏见的婚姻,将宗室亲贵赵士程与才女唐婉的命运紧紧缠绕。这位宋太宗玄孙之子的情感抉择,不仅颠覆了当时对再嫁女子的歧视,更以一生未娶的...
宋太宗 2025-06-16 赵光义三位皇后:权力与情感的交织轨迹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其三位皇后的人生轨迹与北宋宫廷政治、家族权力格局紧密相连。从淑德尹氏的追封哀荣,到懿德符氏的早逝遗憾,再到明...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13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