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首位凭借的什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长孙无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宫门,再到李治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承载着长孙无忌的智慧、谋略和心血。长孙无忌对大唐可谓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同样,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对他代代礼遇,宠眷甚隆。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说起凌烟阁,必然会想到唐朝的开国24功臣。本文要说的主人公正是这24位功臣当中文官排名位列第一位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他出身名门望族,世代官宦。他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来更姓为长孙氏。他爷爷是北周高官,受封平原公。长孙无忌爸爸叫长孙晟,在隋朝当右骁卫将军,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虽然出生于将门之中,然而他却并不擅长于率兵打仗,由于他博览群书,使得他对于军事上面的一些谋略都还是比较精通。他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因此,他和他的妹,自小就在他的舅父高士廉家中长大,也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年龄相近,两个人从小便是要好的朋友,自从他的妹妹嫁给李世民过后,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
自太原留守李渊起兵以来,长孙无忌被授封为渭北道行军典签,之后他便随同李世民南征北战,李渊建立唐王朝之后,长孙无忌又被为上党县公。正在这个时候,由于李世民在朝中深得人心,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妒嫉,于是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企图谋害李世民,但最终没能成功。
李世民问长孙无忌:现在已经出现了危机,下面该怎么办呢?长孙无忌便召来了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一同商议,最后长孙无忌劝说李世民应该要先发制人,抢夺皇位。
随后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时常劝告李世民要赶紧先动手,不然恐日久会生事端。而李世民仍然犹豫不决。由于突厥兵南下犯境,太子李建成便向唐高祖李渊建议调派秦王府的将领前去平定战乱,他想借机架空李世民的底台,然后再侍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自然也不傻,他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意识到也只有先下手为强了,于是便与长孙无忌商议后,又会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一起商议,策划了玄武门政变之事。
在玄武门之变过后不久,李世民便逼得高祖李渊将皇位退让给他,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长孙无忌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因功晋封为齐国公,赐封1300户。
后来长孙无忌又担任宰相一职,在长孙无忌任职期间,曾有人私下诋毁他而言他权势过重,而唐太宗李世民则对此并没有在意,他召见长孙无忌时告诉他:我与你之间并没有什么好猜忌的,如果有什么事情相互隐瞒,那么我们君臣之间就不能够好好地沟通了。
玄武门之变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世民又加封长孙无忌为郡公,到了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又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但长孙无忌为人谨慎,处事小心,他坚决不受,唐太宗则不允他的这种推辞,作了一首《威风赋》来表彰他。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命人将二十四位曾经立有非凡功勋的大臣们的画像画于凌烟阁上,而长孙无忌也因其功勋卓著,劳苦功高而被排在了第一位。
从《唐律疏议》来看,这家伙是一个法学专家,很有本事。对于治国理政来说,法律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在当代,很多国家领导人也是法学专业出身的。其中他对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本质、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见识颇具现实意义。又主张''德主刑辅''。在刑法上,主张礼刑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并以儒学为前提,把先秦儒法两家的基本主张融为一体,即将儒家所强调的德化、礼教和法家所强调的政教、刑罚视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次,民族关系上,统治者采取了长孙无忌的谏言,适时攻打东突厥,有力地维护了大唐王朝的安定与统一。在贞观晚期,长孙无忌竭力谏言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改变了唐太宗想要立李泰为太子的初衷。
和当时的很多大臣相比,长孙无忌并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是为什么他能够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一位呢?
首先,长孙无忌的资历是非常老的,和魏征,尉迟恭,程咬金等半道加入李世民阵营的人而言,长孙无忌一开始就直奔李世民而去了。此后他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还直接参与了决定李世民命运和唐朝命运走向的玄武门之变。
其次,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有莫大亲戚关系的,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皇后。凌烟阁是在公元643年建起来的,当时的唐朝太子还是长孙皇后的长子,长孙无忌的外甥李承乾,包括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李世民最爱的儿子李泰都是他的亲外甥。
第三点也非常关键,那就是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可谓是忠心耿耿,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唐太宗该立李治为皇太子,并且把长孙无忌封为太子太师,这可以说是对他的巨大信任,李世民早年间还曾把长孙无忌和黄帝的力牧,齐桓公的管仲。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而被废除,而剩下的太子人选则就落在了长孙皇后的另外两个儿子身上,也就是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当然长孙无忌则极力推崇立晋王李治了为太子。因为他知道李治生性懦弱,没有一点强势,而他也就会继续保障自己的地位。唐太宗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思,他希望贞观政治在他死后能仍然持续下去,于是在临终之际,立李治为太子,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被提升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执掌门下省事。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唐高宗欲立武昭仪为后,而长孙无忌则坚决反对。显庆四年,有人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谋反,武昭仪的心腹之臣许敬宗负责追查此事。
韦季方被迫自杀,而许敬宗则借机诬陷长孙无忌,唐高宗免去了长孙无忌的职务,而他的家人则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都说伴君如伴虎,无官一身轻。
''废王立武''的皇后之争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真相仍然是权力斗争。长孙无忌满以为李治还是当年那个小孩,不敢干什么出格的事儿。可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李治敢把和他同级别的顾命大臣褚遂良给贬出去。直到褚遂良被贬谪,他才知道自己的权力有多脆弱。
其实长孙无忌的权力一直都是来源于李治,因为皇上是他亲外甥,所以大家都怕他,可是他错把这个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直到最后他才发现,皇帝要办他,只需要薄薄的一纸诏书而已。
褚遂良一走,长孙无忌的阵营就开始崩溃。加上一群妄图上位的如许敬宗,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来源)等人的补枪,长孙一党很快就被消灭了。
高处不胜寒,处世还须文武之道,当一张一弛。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王皇后被废的真正原因:宫廷权谋与家族博弈的双重绞杀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王皇后被废事件堪称皇权与门阀势力角力的标志性案例。无论是唐高宗李治废黜太原王氏之女,还是唐玄宗李隆基罢黜同州王氏之后,两起事件均以皇后无...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7-21 从草原霸主到未央宫舞者:颉利可汗的“跳舞”事件与唐朝的权力美学公元634年,长安未央宫的宴会上,一场载入史册的表演震撼了在场所有宾客: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这位曾让唐朝举国震动的草原霸主,竟在太上皇李渊的命令下,当众跳起了胡...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18 李治死前为何不杀武则天:权力博弈与历史偶然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临终前未除掉武则天,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权力格局的深层变动到个人情感的复杂纠葛,从对历史经验的误判到对现实局势的妥协,李治的选...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14 温大雅后人:千年世族的荣耀与传承初唐时期,温大雅与两位弟弟温彦博、温大有以“三彦”之名名震朝野,三人辅佐李渊建唐、巩固政权,在太原起兵、玄武门之变、与突厥战争等重大事件中均有卓越表现。唐朝建立...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09 李渊为何对裴寂如此厚待?——从起兵功臣到政治盟友的深层解析在唐朝开国功臣中,裴寂的待遇堪称特殊。他不仅被唐高祖李渊称为“第一功臣”,更在政治上享有超越其他臣子的恩宠。这种厚待的背后,是裴寂在李渊起兵建国中的关键作用、两...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07 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一场改变唐代政局的冤案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唐高宗李治的舅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却在唐高宗显庆年间因“带刀入宫”的罪名被诬陷谋反,最终自缢而亡。这一案件不仅是唐代宫廷...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7-04 二圣临朝: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权力共舞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古代皇权体系中,"二圣临朝"是一个极为罕见的政治现象。这一事件特指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在公元7世纪中叶共同执政的特殊...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04 权善才:唐高宗朝的司法棱镜与皇权博弈在唐高宗李治统治的永徽至乾封年间,权善才的名字因一场震动朝野的“误斫昭陵柏”事件被载入史册。这位以刚直著称的大理寺卿,其人生轨迹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唐代司法体系...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6-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