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诗歌作品有哪些?诗歌作品主要描绘了哪些内容?诗词作品有哪些主题?跟历史资料一起了解一下!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李珣词现存54首,《花间集》录37首,《尊前集》录18首,其中1首《西溪子》重复。其词调可分为《渔父》、《南乡子》、《西溪子》、《女冠子》、《中兴乐》、《酒泉子》、《浣溪沙》、《巫山一段云》、《菩萨蛮》、《渔歌子》、《望远行》、《河传》、《虞美人》、《临江仙》、《定风波》等,计15种。值得注意的是,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还记载了李珣以5种词调创作的另外5首词作。
花间词多以叙写美女爱情为主,情调缠绵香软,辞采艳丽华美。词作虽以婉丽绮靡为主调,但各有千秋。从内容讲,既有诗客词人绔红偎翠的生活描写,又有春怨秋悲、离别相思的情感抒发,还有一些与花间词主题不同的横篱竹桥、渔女笑顾的生活画卷;同为描写女性和爱情的词作,着眼角度不同,感情色彩也不同,体现着作者不同的心态。
因此,在论及花间词风时,人们一般将其分为两派,分别以温词的浓(浓艳)和韦词的淡(清丽)为代表。清人周济把温词比作美妇人的"严妆",韦词比作"淡妆",实为恰如其分的概括。其他花间派词人,依其词风,要么归入温派,要么归入韦派,李珣则被划入韦派。
《栩庄漫记》云:"李德润词大抵清婉近端已。其写南越风物,尤极真切可爱……又《渔歌子》、《渔父》、《定风波》诸词,缘题自抒胸境,洒然高逸,均可诵也。花间词人能如李氏多面抒写者甚鲜。故余谓德润词在花间可成一派而介立温韦之间也。"应称得的之论。
李珣词作,依其歌咏主题,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描写美女姿态、男女爱情的词作,这里概称作婉约词;其二是歌咏闲适隐逸、抒怀伤今以及地域风情等的词作,本文简称之为抒怀词。前者为22首,占全部词作的40%;后者为32首,占60%。
而温词则相反,在66首词作中,可归前者的有59首,仅有7首属后者,比例分别为90%和10%;无独有偶,韦词54首,婉约词就占44首,抒怀词仅10首,比例分别为80%和20%。可以看出,李珣表现美女、爱情主题的婉约词远远少于温庭筠和韦庄的作品。
李珣词中描写美女姿态、男女爱情的词作不多,风格与温韦词风相近,其中以《浣溪沙》4首最为明显。为便于分析,兹录其文如下:入夏偏宜淡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拼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小钗横戴一枝芳。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六街微雨镂香尘。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遇花倾酒莫辞频。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粼粼,断魂何处一蝉新。
第一首上片歌咏淡妆女子的清丽之美,下片描写女子和所爱的人相见却不能吐诉衷肠,心中思量几度,想抑制而抑制不住,直到梦中还在恋幕之中。第二首描写一位日暮之时步出庭院观赏海棠的女子的妆饰及沉思的姿态。第三首描写主人公故地重游,探访意中人不遇,倍增伤感,无奈之际,要去觅花纵酒、放浪形骸。第四首由花香引发愁思,思美人之惆怅,嗟旧欢之难追。
下片宕开,从景物着手,翠屏纹簟,景物依旧,悠思无限。这些作品香软艳丽,故后人有"珣以小辞为后主所赏,常制浣溪沙词,有'早为不逢巫峡夜,那堪虚度锦江春',词家互相传诵"之谓。以上4首词风格婉约,情味悠长,显系温韦词风之余绪。
郑振铎认为其中的《浣溪沙》(入夏偏宜)"彻头彻尾是花间的情调。"该词在表述手法上颇多可陈之处,句与句之间过度突然,如下片前二句为"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度拼却又思量",第三句却遽转为"月窗香径梦悠飏",由现实一步跨入梦境,给读者留下神思驰骋的广阔空间。
这种手法与温词《更漏子》所谓"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鸟,画屏金鹧鸪"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空间跳跃使词的余韵更为悠长,体现了李词与温词风格的相近,不过这种相似性是不多见的。
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世宗柴荣的猝然离世堪称最具戏剧性的转折之一。这位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雄主,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突发恶疾,仅42天便收复三州三关...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9-12 安重荣与石敬瑭的战争:五代乱世中的权力博弈与民族悲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陷入持续动荡,藩镇割据、武人争雄成为时代底色。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游戏中,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与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
石敬瑭 2025-09-11 周世宗之后:后周王朝的终结与北宋的崛起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政权更迭频繁,后周作为这一时期的最后一代中原王朝,其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以雄才大略著称,史家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然而,这位立...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9-08 李嗣源诸子命运:五代皇权更迭下的血色悲歌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以“中兴之主”的姿态短暂稳定了中原局势,但其五个亲生儿子与养子李从珂的权力博弈,却上演了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惨剧。从骁勇善战的将领到短命...
李嗣源 李从珂 2025-08-19 柴荣的祖先是柴绍吗?——从家族谱系与历史脉络中探寻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柴绍与柴荣均为声名显赫的人物:前者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者是五代时期后周的明君,史称“周世宗”。关于两人是否存在直系血缘关系,尤...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8-13 柴荣:五代乱世中闪耀的明君之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就在这黑暗的时代里,后周世宗柴荣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军事智...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31 李存勖:乱世枭雄的传奇与悲歌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李存勖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复杂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在史书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沙陀族出身的军事奇才,用短...
李存勖 2025-07-28 郭荣短命之谜:五代雄主的命运困局与历史遗憾郭荣(后周世宗柴荣),这位被后世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帝王,以39岁的英年早逝终结了其短暂却辉煌的统治。他的猝然离世不仅改变了后周王朝的命运轨迹,更深刻影响了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18 沙陀双璧:李嗣本与李嗣源的传奇人生与时代交响五代十国的烽烟中,沙陀铁骑的马蹄声震碎了唐末的残阳。在这片权力真空的疆域上,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以勇武与智谋改写了历史轨迹。其中,李嗣本与李嗣源作为沙陀军事...
李嗣源 2025-07-16 后周为何称“后周”:历史渊源与政治隐喻的交织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作为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其国号“周”的选定并非偶然,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政治隐喻。从郭威自称周朝后裔到柴荣的继承与扩张,后周...
郭威和柴荣什么关系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