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大臣杭世骏曾上奏皇帝指出“满汉官员待遇不一”的问题,之后,皇帝盛怒之下将杭世骏的乌纱帽摘掉,并遣其回了老家。那么,为什么这件事会使得皇帝如此不满呢?
清朝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推行了“以满治汉”一政策,后来,皇太极又将其调整为“以汉治汉”的政策。最终,直到康熙执政期间才明确规定:满朝不论满族官员还是汉族官员都得一视同仁,就算品级不同,也不应该有所偏见。

但是,实际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如上文所说的那样,皇帝本人对汉族文化的喜爱和尊崇则集中表现在了他实施的“满汉一体”的政策中。如:康熙派人修建孔庙、给孔圣人行三跪九叩大礼,这都体现了康熙把汉族文化摆在极高的位置之上,朱熹理学也被列入到了满清正统思想。
但是,这些就足矣说明“满汉一体”吗?其实,并不是。
首先,满汉官员的待遇是不平等的。关于满汉官员的待遇不一这个问题,这不是第一次被汉族官员上奏皇帝,杭世骏之前也曾有官员上奏。例如:顺治时期的名臣魏裔介就上奏顺治皇帝,在奏折中提醒皇帝慎重选择督抚大臣,最好不要用辽左旧人,满族大臣和汉族大臣应该持平。
并且,在这之前,魏裔介还大胆的说过:朝中上下不通,满汉之间的关系会卡在中间。魏裔介的说法很是中肯,但是,就算这样,这个“中瘀”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倒是往更坏的方向发展了。
满族官员不把汉族官员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把汉族的百姓当回事。杭世骏同时代的文人全祖望曾经记述:“驻闽一带的官员满洲贵族率领的部队中大量禁军没有住所,于是他们就强占居民住所,之后更是强占居民的生活用具,甚至强迫屋主人为奴仆,犯下一系列罪行。”
他们在这一带仗势欺人,闽中一带每天都有大量死去的人,多数都是被虐待致死的,老百姓食不果腹尸横遍野。姚启圣在闽中一带任职,不忍直视这种惨绝人寰的景象,凭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百姓。从姚启圣的这一善行中,我们不难看出:汉族人民一直饱受满族人民的欺压。
并且,清朝时期实行满汉分居,即:造“城中城”,外围为城墙,中间为汉人居住,最中间,再起一道城墙。满人居住在最中心,满城不许汉人随意进入,这于后世租借“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何其相似。可以说,从心理上,满人就从未将汉人视为自己人,
到雍正时期,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在官场上的满人高人一等的现象确是越来越严重了。汪景祺曾记载:“陕西的官员在各省中是最坏的,几十年来,重要的省级官员全都都是满族人。这些人甚至没什么文化阅览公文都是问题,作为官员却不问民生还喜欢大肆挥霍。”
当时,有一名总督犯下了罪行,与此次案件中一名妓女在受审时一同跪在堂上,当时的人们觉得:这件事实为笑谈,而且,还有失体统。这件事放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体现司法的公正,可是,在古代就连犯人也要分等级。
总督是大臣,过一年就有可能官复原职,但是妓女呢?身份只能是贱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官员没有汉族的礼义廉耻观念,也没有娴熟处理“业务”的能力。没有能力还占据高位,所以,这自然是会引来大家的不满。
当然,汉族官员自然要拿满族官员的“无为”做文章来发泄不满,满族官员无能但想为国家效力的汉族官员却被排挤。所以,满汉在满清时期根本就不存在平等的关系,无论满清的统治阶级怎么鼓吹满汉一家亲,那都是因为当时统治需要而已,因为,被统治中多数为汉人。
乾隆八年二月的时候,应朝廷要求:愿意选拔御史的人,每人交一份文章,这也算是一场考试。杭世骏此时四十八岁,正是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年龄,所以,他的论题《时务策》的主要论点就是:“去除满汉界限。”文章还阐述了国家不能坚持“重满轻汉”的政策。
杭世骏虽然是在议论当下时政,但是,语言却很是委婉,并且,说了很多客套话。但是,乾隆认为杭世骏是无中生有,言语不敬,一怒之下,将杭世骏革职。杭世骏在朝为官自然是深有体会,上朝时满族官员都是自主进殿,而汉员却要等点名方可进入,这足以说明“满贵汉贱”。
杭世骏回到老家之后,开始了悠闲自得的生活,并在扬州的一所书院教书,几十年如一日却还乐在其中。自由久了,难免放纵,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嗜钱好赌的习惯。虽好赌,但他从不贪图不义之财。可以说,偶尔赌钱,这也是杭世骏的一大人生乐趣。
杭世骏不再是朝中重臣,自由与富足的生活自然不能兼得,生活很是清苦。再加上,他赌钱从不在意输赢,很快便一贫如洗。他夫人已经去世,没有人帮助打理各种事宜,日子捉襟见肘,为了维持生计,他开了一家古董店,杭世骏也时常把自己的书画作品掺杂在其中卖出。
说是“掺假”,但是,杭世骏的书法也算一流,跟古人比起来也并不逊色。在他死后,他的书法作品甚至成了上等珍藏品。杭世骏后来也没有再娶,他只买了一位相貌丑陋的婢女为自己煮饭洗衣。在店里的后院,他种满了花草,打发时间、悠然自得。
收入可观的时候,他便喝上两壶,之后,趁着微醺在院子里闲逛。偶尔,他也会关闭店门,雇一艘好船到西湖深处游乐。一去便是数日,好奇的人们总会透过他店里的门缝看进店里有些什么,但也只不过是一些旧画破书等杂物,再无其他了。
在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漳浦走出了一位集五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于一身的传奇人物——蔡新。他以九十三载人生跨越康乾盛世,用刚正不阿的品格、经世致用的才学和至孝至诚的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0-16 令妃的“隐形后冠”:权力天平上的血统、情感与政治博弈令妃魏佳氏,这位乾隆朝中后期最受宠的妃嫔,以十年六胎的生育奇迹、统摄后宫十五年的实权,以及嘉庆帝生母的身份,成为清代后宫史上最特殊的存在。然而,她至死未获皇后名...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16 乾隆宠臣的困局:和珅为何能讨好乾隆却难取悦嘉庆?在中国历史上,和珅是乾隆朝最具争议的权臣。他凭借过人的智慧与情商,在乾隆年间平步青云,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机大臣;却在嘉庆继位后迅速倒台,落得“和珅跌倒,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15 和珅的金山银海为何成了嘉庆的“财政黑洞”?1799年,乾隆帝驾崩仅十五日,嘉庆帝便以雷霆手段查抄和珅府邸,得白银八亿两、黄金千万两,以及房产、田地、古玩等无数珍宝。这笔财富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堪...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10-14 乾隆清算田文镜:权力更迭下的政治清洗与历史镜像乾隆登基初期对雍正朝重臣田文镜的清算,表面是个人恩怨的爆发,实则是新君巩固权力、重构政治秩序的必然选择。这场清算既包含对田文镜个人施政风格的否定,也折射出乾隆对...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14 权力更迭中的政治智慧:乾隆释放雍正囚徒的深层博弈雍正帝以雷霆手段巩固皇权,囚禁十四阿哥允禵、十阿哥允?等政敌长达十年,却未料到其子乾隆帝一登基便打破父辈铁律,将部分宗室成员释放。这场看似违背政治逻辑的决策,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13 雍正“杀子”疑云:乾隆大婚前夕的弘时之死真相乾隆元年(1736年),新帝大婚的盛典尚未完全消散,一桩尘封十年的皇室旧案却因乾隆一道“追复宗籍”的谕旨再次引发关注——其兄弘时,这位在雍正五年(1727年)骤...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13 爵位稀缺的密码:清初封爵制度背后的权力逻辑与政治平衡清朝初期,宗室与功臣的封爵现象远少于后世想象。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年间,获得“王”“郡王”“贝勒”等高等爵位者屈指可数,多数宗室仅以“宗室”身份存在,功臣封爵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3 乾隆平反多尔衮:权力、历史与帝王术的深层博弈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乾隆帝颁布一道震惊朝野的谕旨:为128年前被顺治帝定罪的睿亲王多尔衮平反,恢复其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太庙,并命其五世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1 逆天改命:乾隆帝如何在古代医疗困局中活出89载长寿人生在古代医疗技术极为有限的背景下,乾隆帝以89岁高龄成为历代帝王中最长寿者,这一奇迹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精密交织。从基因优势到生活智慧,从宫廷医学到帝王自律,乾隆的长...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0-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