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大臣杭世骏曾上奏皇帝指出“满汉官员待遇不一”的问题,之后,皇帝盛怒之下将杭世骏的乌纱帽摘掉,并遣其回了老家。那么,为什么这件事会使得皇帝如此不满呢?
清朝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推行了“以满治汉”一政策,后来,皇太极又将其调整为“以汉治汉”的政策。最终,直到康熙执政期间才明确规定:满朝不论满族官员还是汉族官员都得一视同仁,就算品级不同,也不应该有所偏见。
但是,实际在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如上文所说的那样,皇帝本人对汉族文化的喜爱和尊崇则集中表现在了他实施的“满汉一体”的政策中。如:康熙派人修建孔庙、给孔圣人行三跪九叩大礼,这都体现了康熙把汉族文化摆在极高的位置之上,朱熹理学也被列入到了满清正统思想。
但是,这些就足矣说明“满汉一体”吗?其实,并不是。
首先,满汉官员的待遇是不平等的。关于满汉官员的待遇不一这个问题,这不是第一次被汉族官员上奏皇帝,杭世骏之前也曾有官员上奏。例如:顺治时期的名臣魏裔介就上奏顺治皇帝,在奏折中提醒皇帝慎重选择督抚大臣,最好不要用辽左旧人,满族大臣和汉族大臣应该持平。
并且,在这之前,魏裔介还大胆的说过:朝中上下不通,满汉之间的关系会卡在中间。魏裔介的说法很是中肯,但是,就算这样,这个“中瘀”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倒是往更坏的方向发展了。
满族官员不把汉族官员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把汉族的百姓当回事。杭世骏同时代的文人全祖望曾经记述:“驻闽一带的官员满洲贵族率领的部队中大量禁军没有住所,于是他们就强占居民住所,之后更是强占居民的生活用具,甚至强迫屋主人为奴仆,犯下一系列罪行。”
他们在这一带仗势欺人,闽中一带每天都有大量死去的人,多数都是被虐待致死的,老百姓食不果腹尸横遍野。姚启圣在闽中一带任职,不忍直视这种惨绝人寰的景象,凭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百姓。从姚启圣的这一善行中,我们不难看出:汉族人民一直饱受满族人民的欺压。
并且,清朝时期实行满汉分居,即:造“城中城”,外围为城墙,中间为汉人居住,最中间,再起一道城墙。满人居住在最中心,满城不许汉人随意进入,这于后世租借“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何其相似。可以说,从心理上,满人就从未将汉人视为自己人,
到雍正时期,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在官场上的满人高人一等的现象确是越来越严重了。汪景祺曾记载:“陕西的官员在各省中是最坏的,几十年来,重要的省级官员全都都是满族人。这些人甚至没什么文化阅览公文都是问题,作为官员却不问民生还喜欢大肆挥霍。”
当时,有一名总督犯下了罪行,与此次案件中一名妓女在受审时一同跪在堂上,当时的人们觉得:这件事实为笑谈,而且,还有失体统。这件事放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体现司法的公正,可是,在古代就连犯人也要分等级。
总督是大臣,过一年就有可能官复原职,但是妓女呢?身份只能是贱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官员没有汉族的礼义廉耻观念,也没有娴熟处理“业务”的能力。没有能力还占据高位,所以,这自然是会引来大家的不满。
当然,汉族官员自然要拿满族官员的“无为”做文章来发泄不满,满族官员无能但想为国家效力的汉族官员却被排挤。所以,满汉在满清时期根本就不存在平等的关系,无论满清的统治阶级怎么鼓吹满汉一家亲,那都是因为当时统治需要而已,因为,被统治中多数为汉人。
乾隆八年二月的时候,应朝廷要求:愿意选拔御史的人,每人交一份文章,这也算是一场考试。杭世骏此时四十八岁,正是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年龄,所以,他的论题《时务策》的主要论点就是:“去除满汉界限。”文章还阐述了国家不能坚持“重满轻汉”的政策。
杭世骏虽然是在议论当下时政,但是,语言却很是委婉,并且,说了很多客套话。但是,乾隆认为杭世骏是无中生有,言语不敬,一怒之下,将杭世骏革职。杭世骏在朝为官自然是深有体会,上朝时满族官员都是自主进殿,而汉员却要等点名方可进入,这足以说明“满贵汉贱”。
杭世骏回到老家之后,开始了悠闲自得的生活,并在扬州的一所书院教书,几十年如一日却还乐在其中。自由久了,难免放纵,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嗜钱好赌的习惯。虽好赌,但他从不贪图不义之财。可以说,偶尔赌钱,这也是杭世骏的一大人生乐趣。
杭世骏不再是朝中重臣,自由与富足的生活自然不能兼得,生活很是清苦。再加上,他赌钱从不在意输赢,很快便一贫如洗。他夫人已经去世,没有人帮助打理各种事宜,日子捉襟见肘,为了维持生计,他开了一家古董店,杭世骏也时常把自己的书画作品掺杂在其中卖出。
说是“掺假”,但是,杭世骏的书法也算一流,跟古人比起来也并不逊色。在他死后,他的书法作品甚至成了上等珍藏品。杭世骏后来也没有再娶,他只买了一位相貌丑陋的婢女为自己煮饭洗衣。在店里的后院,他种满了花草,打发时间、悠然自得。
收入可观的时候,他便喝上两壶,之后,趁着微醺在院子里闲逛。偶尔,他也会关闭店门,雇一艘好船到西湖深处游乐。一去便是数日,好奇的人们总会透过他店里的门缝看进店里有些什么,但也只不过是一些旧画破书等杂物,再无其他了。
在清史研究中,"乾隆是否杀害富察皇后"的争议始终笼罩在野史臆测与正史缄默的矛盾中。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帝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30 皇太极与代善:权力漩涡中的兄弟情与政局博弈在清朝初年的风云变幻中,皇太极与代善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交织着兄弟情谊与政治博弈,对后金乃至清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兄弟并肩:早...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4-29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乾隆南巡:巡行天下的壮阔之旅乾隆南巡,作为清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与个人情怀,更串联起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地理与人文画卷。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一次都踏上了不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6 莽古济:清朝唯一被凌迟处死的公主在清朝波澜壮阔又充满血腥权谋的历史长河中,莽古济无疑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且独特的人物。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三女,她本应享受着皇族的尊贵与荣耀,然而,命运却将她推...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莽古济 2025-04-16 兆惠与傅恒:乾隆朝两位名将的功劳对比在乾隆朝,兆惠与傅恒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他们各自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朝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兆惠与傅恒究竟谁的功劳更大呢?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4 刘统勋官职品级探析:清朝重臣的仕途之路刘统勋,这位清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作风,在乾隆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官职品级,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仕途成就,也映射出清朝官制的特点与变迁。...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4-11 阮元: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官场传奇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有一位官员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于历史天空,他就是阮元。他一生历经诸多重要官职,在政治、学术、文化等领域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尊为“三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4-10 乾隆与继后那拉氏:一场始于爱情幻灭的皇权悲剧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途中,皇后那拉氏在杭州行宫断发绝情,这一惊世之举不仅终结了十五年夫妻情分,更让清朝唯一未葬入帝陵的皇后魂断冷宫。这场帝后决裂的背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09 朱棣与努尔哈赤:跨时空的军事较量想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棣和努尔哈赤皆是各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努尔哈赤则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