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疑惑荀彧为什么投曹?他是忠于汉室还是曹操?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当然是忠于汉室,他用一生去诠释汉室正统,想要用谋略恢复朝纲。谁知等来的并非汉室兴起,反而是曹操的狼子野心。
荀彧乃名门之后,是典型的的士族。三国之际风云突变,整个江山破败不堪,朝纲的沦落也让士族地位略显尴尬。
关于荀彧为什么投曹,各有各的见解。但任克以为,荀彧投曹是无奈之举。《三国志》记载:“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可见荀彧最开始的目标并非曹操而是袁绍,只是袁绍到不了荀彧心中所期,只能转投曹操。
实际上曹操和袁绍有一个共通之处,两人是儿时好友,又都是主张救汉室之人。《三国志》记载:“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曹操不与董卓同流合污,回到陈留起兵就证明曹操之心所向。况且在盟军讨伐董卓之际,曹操也是身体力行证明自己的立场。
《三国志》记载:“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盟军未动时,曹操先行开战,这种行为自然被认为是有匡扶社稷之心。
所以荀彧跟随曹操,全因为曹操有匡扶社稷之心,同时荀彧的主张也一直都是朝向汉室着想的。建安元年,曹操内部就因为是否奉迎天子而展开了激烈讨论。
彧劝太祖曰:“昔汉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
“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三国志》
这段话令人深思,其中“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正是荀彧对曹操的理解。同时荀彧的初衷是迎天子以令诸侯,并非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这次的决定影响了曹操一生,同时也证明了为何荀彧前期会投靠曹操,并且尽心尽力的原因。
同时荀彧选择曹操也有另外的原因,两人有着共同之处。《典略》记载:“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换言之曹操,《三国志》记载:“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也就是说在阶级上曹操和荀彧是一样的。虽然汉末时期宦官势力大,但都被人瞧不起。正是这种条件下,两人都深懂双方之痛。
那么荀彧从何可以见得是心有向汉的呢?就在曹操灭掉袁绍之后,两人的冲突第一次发生。《三国志》记载:“九年,太祖拔邺,领冀州牧。彧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太祖将从之。”;这时候荀彧站出来提出了反对票。
反对的原因很简单,《释名》记载:“冀州,取地以为名也。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足见自古以来冀州就是重地。如今曹操并州之举动,无疑是涉及汉室江山根本之举。所以荀彧必须站出来阻止,这也预示曹操有所惦记,为之后的称王做好了准备。
果然建安十七年,曹操发起了行动。《三国志》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这时候两人的矛盾正式进入高潮。“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一句就已经表达了荀彧的态度,故而说荀彧的理想就是扶汉,哪怕曹操功高震主,只要天下属汉即可。但这却引发了曹操的不满,这也为荀彧的死埋下了伏笔。
《三国志》记载:“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恃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史书记载荀彧是死于忧虑,忧虑什么呢?是忌惮曹操愤怒还是忧虑汉朝倾倒?这已经无从得知。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荀彧之死也就意味着汉朝的最后一个拥护者也倒下了。
荀彧观其一生从辅佐曹操开始,就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他和其他谋士不同,其他谋士都是为其主谋国,而荀彧则是寻找一个伙伴来匡扶社稷。但历史上对荀彧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不过裴松之之言却十分中肯:“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可见荀彧的死实为为汉,忧虑也是为汉朝未来而忧。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