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邓艾是灭蜀的最大功臣,为何司马昭要将其诛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邓艾,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决定了魏国伐蜀的胜败!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邓艾原本是和诸葛绪两路大军去夹攻沓中的姜维的,结果姜维跑得太快了,邓艾和诸葛绪没有取得大功。相反,钟会这一路大军倒是打穿了汉中,一路杀到了剑阁!剑阁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所以钟会一时半会也拿不下,于是诸葛绪和邓艾分道扬镳,来到了剑阁,最终被钟会吞并,这一下钟会的实力更加强大了,但姜维也是天纵之才,有他在剑阁驻守,钟会迟迟无法前进,两军就这样僵持着!
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钟会其实耗不了多久,就只能退兵,因为他的后勤补给线太长了,而且魏军虽然打穿了汉中,但是汉中还有汉、乐二城没有投降,这两个城池加起来还有上万的蜀军,所以说,如果钟会一直在剑阁跟姜维耗下去,他的后方很可能出问题,到时候若是魏军后勤被破坏了,那就真的成了关门打狗了!现在只有两条路摆在钟会面前,要么尽快攻下剑阁,要么撤退回去,剿灭汉中的蜀军。钟会眼见攻下剑阁无望,原本是打算选择第二条路撤退的,但这个时候邓艾提出了一个冒险的想法,那就是走阴平小道入蜀!
事实上,邓艾的这个计划非常冒险,因为阴平小道非常难走,但凡蜀汉稍有防备,邓艾就有可能损兵折将,功亏一篑!钟会原本并不看好邓艾的这种冒险行为,但是他和邓艾的关系本来就不好,所以他也没有阻拦邓艾,就打算等着看邓艾的笑话,结果邓艾真的就从阴平小道打进了蜀汉腹地,创下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邓艾并没有按照先前的约定,去和钟会夹攻驻守剑阁的姜维,而是直接率军奔袭成都,并成功的灭亡了蜀汉,创下了灭国大功!
邓艾灭亡蜀汉的行为,令钟会非常恼火,这非常好理解,钟会辛辛苦苦在剑阁和蜀汉主力鏖战,结果胜利的果实被邓艾摘了,这换谁不生气?所以说,听闻邓艾灭亡了蜀汉,钟会就已经在谋划如何构陷邓艾了。而就在钟会思索之时,邓艾自己又干了一件蠢事,直接封赏了蜀汉群臣,这让钟会抓住了把柄,于是钟会开始向司马昭进献谗言,最终邓艾被下令捉拿,死于返回魏国的途中!
关于邓艾的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钟会在构陷他,他是无辜的,可事实上,即便是没有钟会的存在,邓艾仍然会死!因为最终决定邓艾生死的人乃是司马昭!别以为司马昭不知道钟会在陷害邓艾,实际上他对所有事情都是了如指掌的,邓艾之死,只不过是他玩的驱狼吞虎之计!
就在钟会诬陷邓艾谋反不久,司马昭直接指示钟会去把邓艾捉拿了,而且司马昭还给钟会回了一封信,说怕钟会搞不定邓艾的党羽,自己也带兵来长安,以防万一!
《三国志》: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司马昭的这封书信其实非常有内涵,表面上他是在担心钟会搞不定邓艾,但实际上他提防的人乃是钟会!试想一下,当时的邓艾,手中不过三四万军队,而钟会手上有二十万大军,这种情况下钟会怎么可能搞不定邓艾?哪里需要司马昭前来相助?很明显,司马昭此来,是来搞定钟会的!钟会手上有二十万大军,他才是司马昭的心腹大患!
从司马昭的举动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根本就不相信邓艾会谋反,相反钟会诬陷邓艾谋反的意图,倒是令司马昭颇为担忧!而与此同时,钟会也看破了司马昭的意图,所以他开始抓紧时间控制魏军众人,准备挟持众人反抗司马昭!
《三国志》:会的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钟会叛乱,但是响应他的人并不多,所以最终钟会还是兵败身死了,而邓艾也在押运途中,被监军卫瓘派人诛杀。邓艾远在洛阳的儿子也被诛杀殆尽,他的妻子和老婆被发配边疆,可以说是家破人亡了!那么既然邓艾并没有参与谋反,为啥司马昭仍然不放过他呢?事实上,我们从邓艾这个人的结局,就可以借鉴到一些道理!
邓艾如何得罪司马昭的?
邓艾出身寒门,在那个年代,他原本是很难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的,不过他运气好,遇到了司马懿,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再加上他本身能力不错,所以他的官位也一步一步的变大了。可以说,邓艾其实是司马家提拔起来的人物,他应该算是司马昭一派的,那么为啥司马昭对于自己这派的人还要打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邓艾这个人不识抬举,屡次和司马昭这个领导唱反调!
司马昭在诛杀了曹魏皇帝曹髦后,舆论压力很大,整个曹魏的国民对司马昭都指指点点,搞得司马昭非常郁闷,没办法在地位上更进一步。于是司马昭为了重振自己的名声,让自己能加快篡夺曹魏天下,选择了对外发动战争,想以军功来为自己正名!
当时魏国的对手主要是蜀汉和东吴,由于南方水泽比较多,北方军队不适应南方的天气,再加上蜀汉的姜维和黄皓有矛盾,远避沓中,所以司马昭最终选定了应该进攻蜀汉。不过司马昭准备对蜀汉发动战争的决议,却遭到了魏国众臣的反对,只有钟会站在他这一边。这一下司马昭就很尴尬了,于是他准备让邓艾站出来帮他说话,毕竟邓艾和蜀汉交手多年,他只要说此战打得赢,那么大家都会倾向于听他的意见。
邓艾本来就是司马家一手提拔起来的,司马昭对他非常有信心,相信他会站在自己这边,结果邓艾非常不会揣摩领导的意思,竟然也上书反对伐蜀,认为此时伐蜀并非良机,这可把司马昭给气坏了!
《晋书》: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
邓艾如此不识抬举,不给老东家面子,令司马昭非常恼怒,但没办法,支持司马昭的人太少了,所以他只能派师纂去劝说邓艾,最终邓艾才答应站在司马昭这边!
司马昭派出了三路大军,邓艾和诸葛绪这路负责去围堵姜维,而钟会这路大军负责去进攻汉中。魏军的征战还是非常顺利的,虽然没有击败姜维,但是钟会成功的打下了汉中,令魏国国内为之一振!要知道,自从曹操被刘备击败后,魏国再也没人能够打进汉中了,钟会攻下汉中,使得司马昭的名声直接超越了父兄,成为了堪比曹操的人物,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功劳比曹操还大,因为曹操丢了汉中,司马昭夺回了汉中!
得知钟会拿下了汉中,司马昭非常开心,他立马就封晋公,加九锡,在那个时代,加九锡其实就是篡位的前兆了,可见当时的司马昭是多么的志得意满,拿下汉中,这项军功足以堵住魏国众人的嘴巴了!
事实上,即便钟会没法打进蜀汉腹地,无法攻灭蜀汉,司马昭也不在乎,因为只要拿下汉中,这份功劳就足以让司马昭的篡位之路走得名正言顺了。所以说,接下来司马昭其实想的是,就这样吧,可以准备篡位行动了。然后就在这个时候,邓艾却提出要走阴平小道进攻蜀汉,令司马昭颇为不爽!
站在司马昭的角度来看,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接下来的目标乃是篡魏!加九锡就是个明证!然而此时的邓艾却想要兵行险着走阴平小道,试问一下,万一邓艾失败了,让司马昭面子往哪里搁?前方要是战败,他在后方怎么篡魏?很明显,邓艾此举一点都不明智!他根本不知道司马昭在想什么!
邓艾灭亡蜀汉后,大肆封赏蜀汉群臣,此行为再次激怒了司马昭!封赏蜀汉群臣这种事,是你邓艾能做的?你把这些都干完了,要司马昭何用?而在此之后,邓艾进攻蜀汉的建议,更是让司马昭愤怒,人家司马昭本来早就想篡魏了,不想再大动兵戈了,偏偏你邓艾老是挑事,你想干什么?
说实话,每次看到邓艾的这些作死行为,都非常理解他最后的结局!不可否认,邓艾这个人的军事能力确实非常强,不过他不懂司马昭的心,屡次违背司马昭的意愿行事,这其实是非常令司马昭讨厌的!这就好比在职场中,一个员工非常有能力,但是他不听从领导的命令,老是我行我素,甚至顶撞领导,你说这种员工会有好果子吃吗?项目需要你时,领导不会动你,一旦项目完工,等待这个员工的结局,估计只能是卷铺盖走人了!
司马昭(211年—265年)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其家族在魏晋交替的权力场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位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闻名的政治家,一生共...
司马昭 2025-09-28 诸葛诞兵败司马昭:一场被战略失误与时代洪流裹挟的悲剧公元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城举起反旗,集结十余万大军对抗司马昭。这场被后世称为“寿春之变”的叛乱,是曹魏末年规模最大的军事对抗,却以诸葛诞兵败身死...
诸葛诞 司马昭 2025-09-25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