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从姓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是不是都没听说过,真的是太少太少了,最近也有人在说了,这个从姓其实还真有,而且故事也非常多,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看看从姓的起源什么的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呀!
念cóng,二声。
并不是一家人,是两个非常独立的姓氏。
从姓,我国罕见姓氏之一。主要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得姓始祖
从和。根据嘉靖十八年己亥三月望日之从氏重修家谱旧序、崇祯元年九月望日之重修家谱旧序、雍正十一年秋九月望日之从氏谱序,周代姬从和乃我汉族从氏之始祖也,因名得姓,从和公三十世孙信远公,汉光武帝时授为将军,封香山侯,又家东莞也,信远公即汉代从公。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出自姬姓,后稷之后也,始祖姬从和,以人名为氏,始居兖州曲阜之太山一带。有关从姓乃枞姓更改而来没有任何根据,网上盛传之汉将军从公之后版本,汉将军从公乃从和第三十世孙,因此,从姓的历史比之更早,安徽繁昌县大元至治元年辛酉三月春,任青阳县教谕英山县方守忠撰从氏家谱旧序:“予观从氏之先,本姬姓,后稷之后也,其后有从和公散漫于湘江之旁,而自乐于渔钓,筑室于兖州曲阜之太山,人皆曰从和,其子遂变姬而从姓为”,此为汉族从姓也,繁衍至今已有2700年历史。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幼子姬精英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指出,自古以来,“从”这个比较少见的姓氏,多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东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名叫姬精英,被封在枞邑(今安徽桐城),建有枞国,为侯爵,史称“枞侯”。在枞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枞氏,后有去“木”偏旁为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从氏和枞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读音与枞氏一样,正确读音作cōng(ㄘㄨㄥ)。

第三个渊源
源于枞氏,出自汉朝将军枞公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地名为氏。从氏,古为居于枞阳之地,即今安徽省枞阳县,其地原著民中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枞氏。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到了秦、汉之际的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属下有个大将军,名字失考,人们尊称他为枞公,在西楚霸王项羽大败刘邦军队的危急当中,刘邦的部将纪信冒充刘邦假装投降,以便引开项羽的注意,让刘邦逃脱。在临别时,刘邦留下部将枞公和御史大夫周苛跟魏王豹一起坚守荥阳。项羽认出纪信是假冒的,大为恼火,指挥大军对荥阳发起猛烈攻击。将军枞公和荥阳令周苛决心与荥阳共存亡,他们一方面日夜巡守城头,鼓舞战士们坚守,还杀了叛变的魏王豹。最后,枞公、周苛毕竟寡不敌众而被俘。项羽敬重这两人的坚贞,就劝他俩投降。他俩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枞公的子孙为纪念先祖,就以枞公的名字为姓氏,奉枞公为从氏的始祖。
在枞公的后裔子孙中,有去“木”偏旁简笔称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从氏正宗。该支从氏与枞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读音与枞氏一样,正确读音作cōng(ㄘㄨㄥ)。
第四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从事中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从事中郎,为西汉时期所设置的武官职务,是大将军府的属官,由战功卓越、经验丰富、智谋百出之人承担,职责为佐将军,主谋议,相当于今天军制中的参谋,职位在主簿之上。著名的大将陈汤就出任西汉末期大将军王凤的从事中郎。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在历朝历代的三公、宰相之下属官员中,皆有从事中郎之职,官秩六品,俸禄一千二百石。
在这些从事中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从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cóng(ㄘㄨㄥˊ)。
第五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从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从史,亦称从吏,为沿袭秦朝官制的高级官僚的从属官员,类似亲信随从之属,是有主官增设的官制,不列正式官序,没有朝廷俸禄,官饷由主官给付,人数不等,只随属主官解决某些问题,或处理日常事务,不负责文书之类的文案工作。西汉初期,主官下属的官吏,当犯有错误时,主官有权撤其官职,但不能予以开割,往往就降为“从史”来使用,可以功复其原职或改任他职,在史籍《汉书·倪宽传》中就记载:“除为从史。”
在从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从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为cóng(ㄘㄨㄥˊ)。

第六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清朝时期青海卡力岗地区原藏族,属于以宗教教义为氏。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甘肃省河州花寺门宦教主马来迟赴青海地区循化进行宣教活动,在卡力岗地区的原藏族部落中,以伊斯兰教的中心教义“顺从和平”来制止当地各部落之间的仇杀和械斗,并用回族的风俗影响土著藏族同胞,逐渐消除了争斗。经过长期的演化,卡力岗地区的原藏族民众在宗教信仰、伙食习俗上已经与回族无大的差别,他们的后裔后来皆融合于回族,不再自称藏族,其姓氏构成上以马氏居多。在卡力岗地区的回族中,有以伊斯兰教教义“我主唯一,顺从和平”为姓氏者,分称顺氏、从氏、和氏、平氏四个姓氏,后逐渐分播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另外,在明朝时期,有山东莱州文登丛氏第七世丛英迁到无棣(海丰),自愿加入了清真回教。当时丛英壮年无室家,被招赘入冯门,因冯门后有继续,丛英仍承长支,两姓俱不绝嗣,千古总为一家,而且同坟祭祖,永不结亲。丛英是在入赘冯门后,要继丛、冯两姓之嗣,而且要同坟祭祖,这对原丛氏有碍体面,且丛英本来已有家室在其原籍,因此丛英就用了个同音字“从”来缓解他当时心中的矛盾,从此,在山东无棣地区出现了一支回族从氏。
回族从氏的正确读音皆作cóng(ㄘㄨㄥˊ)。
迁徙分布
从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七十一位门阀。
今河南省的驻马店市、周口市郸城、新蔡县、信阳市光山县、南召县、平舆县、许昌市,河北省玉田县、遵化市、枣强县,安徽省的芜湖市繁昌县、芜湖县、郎溪县、泾县、庐江县、宿州市、灵璧县、砀山县、定远县、霍邱县、凤台县、阜阳市,山东省的临沂市蒙阴县、沂南县、聊城莘县、德州市夏津县,陕西省的山阳县、咸阳县、高陵县,江苏省的泗洪县、高邮市、金坛县,湖北省的阳新县、通山县、潜江市、随州市、枣阳县、监利县、钟祥县等,以及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均有从氏族人分布。其中,山东无棣县、天津市的回族从姓和山东文登之丛姓为同祖同宗,和汉族从姓没有任何关系。
在汉末三国与两晋的动荡历史长河中,西晋“八王之乱”堪称一场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宗室内斗。这场持续十六年的战乱,将西晋王朝拖入深渊,而成都王司马颖作为“八王”之一...
2025-11-28 黄忠:三国蜀汉五虎上将的传奇老将黄忠,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以老当益壮、勇毅冠三军的形象,在历史的长...
2025-11-28 徐盛:三国时吴国的铁壁猛将在三国纷争的烽火岁月里,东吴阵营涌现出众多名将,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为东吴政权的稳固与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徐盛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和灵活多变...
2025-11-28 程畿:三国时期蜀汉的忠烈之士在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程畿以其忠诚、勇敢和坚定的气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虽身为文臣,却在战场上展现出武将般的英勇无畏,其事迹令人动...
2025-11-28 杨阜:三国曹魏的忠义智勇之臣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一位德才兼备、刚正不阿的名臣。他以卓越的政治眼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刚直的品格,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
2025-11-28 隋唐英雄演义罗成简介——隋唐十八杰中的传奇少年在隋唐英雄演义的璀璨星河中,罗成以其卓越的武艺、冷峻的外表和悲壮的结局,成为无数读者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作为隋唐十八杰之一,罗成的故事在《隋唐演义》《说唐》...
2025-11-28 傅嘏:三国曹魏后期的中流砥柱傅嘏(209年—255年),字兰石(一字昭先),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出身北地傅氏这一世家大族,是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曹魏尚书傅巽之侄。他以卓越...
2025-11-28 西魏文帝元宝炬:南北朝乱世中的傀儡开国之君在南北朝那个风云变幻、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西魏文帝元宝炬以北魏皇室后裔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西魏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既有着皇室贵胄的尊荣,又饱尝了乱世中傀儡...
2025-11-28 杜伏威: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在隋朝末年的动荡岁月里,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不堪,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各地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般爆发。在这波澜壮阔的起义浪潮中,杜伏威作为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的杰出...
2025-11-28 杨洪:三国蜀汉的忠诚栋梁与战略智囊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东)人,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一位兼具行政才能与战略眼光的核心官员。他以“忠清公亮”的品格和“经事能治”的才干...
2025-11-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