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做了什么事?司马昭为何杀邓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邓艾自知,兵马最少,但贪功心切,于是想出奇谋异策,率军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建议获得司马昭批准后,邓艾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兵临成都。刘婵惊慌失措,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蜀国灭亡,邓艾也就成了灭蜀第一功臣。然而在蜀国灭亡不久,邓艾和钟会都被斩杀,下场凄惨,司马昭究竟为何要斩杀两位灭蜀功臣,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司马昭为何杀邓艾。其一邓艾成功灭蜀,功高震主,擅自处理蜀中事务被杀。邓艾通过偷渡阴平,骑袭成都,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邓艾入成都之后,擅自宽恕了蜀汉的文武百官包括刘禅,并且邓艾要求军队禁止扰民,维护治安,并且安抚投降的官员,令他们各司其职,邓艾因此也受到蜀中百姓的拥戴。
但邓艾被胜利冲昏头脑,擅自以天子的名义任用大批蜀中官吏,邓艾拜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的太子为督尉,王侯为驸马督尉,并根据蜀中官吏的位置高低,任命他们为蜀中的官员,或者是自己的部下。
完全没有顾及司马昭的感受,并且对蜀中的百官们说:幸亏遇到我邓艾,换做别人,你们早就身首异处了。邓艾居然说姜维只是一时的英雄,遇到邓艾就黔驴技穷了。邓艾为了给自己歌功颂德,在绵竹修筑高台,宣扬自己的功德。
其二钟会诬告邓艾居心叵测意图谋反。钟会见邓艾如此居功自傲,心里暗生杀机,若不是钟会在剑阁率大军与姜维周旋,邓艾怎么会有机可乘。于是钟会为了搬倒邓艾,独占功劳,上书司马昭,谴责邓艾在蜀中所作所为,说邓艾没有经过允许就擅自封赏任用蜀中官吏,完全没有把司马昭和天子放在心上,又在蜀中笼络人心扩建军队意图谋反。
司马昭自然也知道邓艾已经难以驾驭,就想借助钟会之手杀掉邓艾。于是司马昭便派监军卫灌前去捉拿邓艾父子,将他们押解回洛阳,并在绵竹地区将邓艾父子杀害,邓艾在洛阳的家眷也被司马昭杀害。邓艾谋反证据不足,也成了当时一大冤案。《三国志》记载:
邓艾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其次分析司马昭为何杀钟会。其一任用姜维,诬告邓艾。刘禅投降后,也命令姜维放下武器投降,姜维仰天长叹:我等死战,为何陛下先降。最后姜维心生一计,投降钟会,离间钟会与邓艾,策反钟会为姜维所用。这也是姜维看透了钟会心有大志,意图谋反。于是姜维投降钟会后,积极劝说钟会不要让邓艾夺得头功,参与并策划了诬告邓艾。可怜邓艾至死都不知道被谁所杀。然而司马昭早已看出钟会之心,因此日日提防。
其二钟会谋反。景元五年(264年),钟会抵达成都,收押邓艾,但此时钟会兵强马壮,拥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又掌握了邓艾的军队,势力自然非同一般。司马昭对钟会也早有戒心,便派遣贾充领军一万,占据乐城,司马昭本人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并安抚钟会说是为了给钟会接风洗尘。
钟会也是聪敏,司马昭亲率大军迎接,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事,于是姜维趁机劝说钟会谋反,凭险据守,在蜀中称王,钟会没有退路,只能谋反。于是便把随军曹魏军官全部看押,但不幸走漏消息,部下连夜报信给监军卫瓘,次日清晨,卫灌率军杀入,钟会、司马懿以及数百名部下全部被杀,就连蜀汉太子刘璇和姜维的家人也未能幸免。显而易见,钟会之死,情有可原,然而邓艾之死,却是冤死。
司马昭(211年—265年)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其家族在魏晋交替的权力场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位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闻名的政治家,一生共...
司马昭 2025-09-28 诸葛诞兵败司马昭:一场被战略失误与时代洪流裹挟的悲剧公元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城举起反旗,集结十余万大军对抗司马昭。这场被后世称为“寿春之变”的叛乱,是曹魏末年规模最大的军事对抗,却以诸葛诞兵败身死...
诸葛诞 司马昭 2025-09-25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