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国是战国时期首个变法的国家,为何逐渐衰败了,魏惠王要负责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国在战国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强国。我们所熟知的李悝,西门豹,卫国的商鞅,张仪,公孙衍,吴起,卫国,范雎,这些都是魏国人(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
李悝在魏文侯时代的改革,是秦国商鞅改革的根本原因。商鞅也是从李悝那里学来的,他来秦之前,身上只有李悝给他的《法经》。李悝变法,使魏国富强,在政治、经济上均胜过其他国家。
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军,整顿兵马,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他率领五万兵马,打败秦国五十万兵马,攻占西河之地。
魏文侯礼贤,事无巨细,举一反三,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若是如此,魏国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魏国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为什么魏国会没落?
一、魏文侯是明君,这让他如何是好?
魏文侯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只是因为他太过高调,以至于后人都不会去追上他的祖先。
也就是说,不管后世帝王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魏文侯那样的高度。所以这些人干脆就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还能做什么?做你的先祖的靠山?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承了王位。从封号上就可以看出,这家伙是个好战分子。在魏文侯的影响力下,魏武侯的生意做得很好。
魏国在魏武侯九年前还处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魏武侯任命吴起为将军,并不断向西征伐,打败了楚国、秦国。另外,魏武侯继承其父之位,仍为三晋集团之首。
但是在魏武侯九年之后,魏武侯却有些自负了。
首先,魏武侯不知从田和那里得到了什么利益,强迫周天子将田和封为侯爵,这就是田氏代齐的由来。原来这一切都是魏武侯做的。其次,魏武侯接受了赵国赵朝这个背叛赵国的少主,并且想要对赵国首都邯郸发起进攻,最终不但没有拿下,反而让赵魏两国关系大变。其后,魏国与赵国为卫国而战,魏文侯所统制的三晋势力就此结束。而且,吴起这位名将,也是屡次立下汗马功劳,被人陷害。魏武侯也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吴起不得不向楚国求援。这是魏国第一次为自己的敌人提供人才。另外,魏武侯常年征战,使百姓生活困苦。魏国曾与秦国,楚国,赵国,齐国,中山国等大国发生战争,使魏国的国力大为削弱。
因此魏国从魏武侯时代就开始没落了。
在魏惠文王时,形势更加严峻。魏惠文王任人唯亲,任人唯亲,但从不唯才是举。这就造成了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的离开。这不但对魏国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对各国的力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之后的魏襄王,魏昭王,魏安厘王,都是庸才,没有能力支撑先祖的基业,导致魏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
二、魏国君主,都是年事已高。
魏文侯50年,魏武侯26年,魏惠文王51年,魏安厘王34年。这四个皇帝,一共坐了161年。
若四位皇帝都像魏文侯一样英明神武,倒也罢了,魏国必然一片大好。但问题是,魏国的皇帝,除了魏文侯之外,确实是一代比一代弱。这下麻烦大了。
一般情况下,皇帝的统治方式都是单一的。如果这个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漏洞,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走向没落。
魏武侯一生,都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确,魏国的人成天都在与人争斗,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更是毁了魏文侯建立的三晋同盟。
魏武侯当了二十六年还好,再给他五十年的时间,魏国极将会因战争而早早地退出历史舞台。
魏惠文王是个贪图名利的皇帝,一心只想着做皇帝,对现实的好处毫不在意。这样的大局观,也体现了魏惠王的优待。只要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受到魏惠王的重视。反之,无论你有多大的能耐,只要你的地位不高,魏惠王都不会重用你。
所以魏惠文王在位51年间,从魏国流失了无数的人才。其中,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孙膑等影响了战国时期的历史。
这样的局面已经维持了51年,你认为魏国会有好的发展?昏君执政太久,魏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变革时期。
三、各国都在进行改革,但魏国没有这么做。
停滞不前,安于现状,迟早会被淘汰。这就是魏国的情况。魏文侯早年任李悝,推行改革,魏国迅速崛起,成为三晋联盟的领袖,曾经是天下第一强国。
也正是因为魏国的改革,才使世界各地的国家都开始了改革。但是在这之后的一百多年间,魏国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能够在魏文侯时代继续推行改革。这也是魏国走向衰败的原因。
之后,各诸侯国也纷纷改朝换代。
吴起在魏武侯的追杀下,逃到楚国,协助楚国的改革。这让楚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商鞅从魏国逃往秦国,协助秦孝公推行改革。这就是商鞅的改革。这次变法,使秦国的气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成了一个吞并世界的大国。燕昭王金台为了拉拢人才,进行了改革。这才让原本孱弱的燕国,拥有了征服齐国70多个城市的能力,几乎将齐国覆灭。赵武灵王胡服,骑马射箭。赵武灵王移风改土,又依汉人的风俗,操练兵法,使赵国成为战国末期,唯一可以与秦国分庭抗礼的武力大国。齐国也在邹忌和孙膑的协助下,在经济和军事上有所改变。因此,他的实力也是突飞猛进。就连韩国,在沈不害的改革下,也变得更加强大。短期内,谁都不会去招惹韩国。
反观魏国,虽然率先改革,但到了后来,就再也追不上其他国家了。这就有点说不通了。毕竟,他们是第一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的人,只可惜,他们没有坚持下来,这要怪谁?
结论:只要坚持正确的国家政策,就能取得成功。
魏文侯的政策是对的,但魏武侯和魏惠王都没有坚持。而秦国,六朝之乱,商鞅虽被杀,但商鞅的改革,却在秦国延续了下来。
秦国坚持改革,国力大增,历经数百年,终于一统六国。可见,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国家政策,是决不能轻易更改的,特别是不能回头。一着不慎,万劫不复。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纵横捭阖:苏秦与张仪的战国棋局战国时代,列国纷争如棋局纵横,而苏秦与张仪这对同门师兄弟,恰似棋盘上最耀眼的黑白双子。他们以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大势,一个合纵六国筑起抗秦长城,一个连横破局为秦...
张仪 2025-08-28 秦国四大名相:助力大秦崛起的智囊天团在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的时代,秦国能够从西北边陲崛起,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离不开众多贤臣良将的辅佐。其中,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这四位名相,以其卓越的才能和...
范雎 张仪 2025-05-28 楚怀王真有那么蠢吗?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再审视在战国历史的长河中,楚怀王熊槐常被贴上“昏庸”“愚蠢”的标签,其因张仪欺骗而断绝齐楚联盟、轻率赴秦被囚等事迹,成为后世评判其无能的典型例证。然而,深入剖析史料与...
楚怀王 张仪 2025-05-28 范雎:权谋巅峰的陨落与历史谜团战国时期,秦国宰相范雎以“远交近攻”战略名震天下,却因性格缺陷与政治博弈走向悲剧结局。其人生轨迹既折射出战国权臣的生存法则,也暗含着权力斗争的残酷法则。一、从囚...
范雎 2025-05-22 被张仪欺骗的楚怀王:智商争议与历史真相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外交策略尤为复杂多变。其中,“张仪欺楚”的典故尤为引人注目,张仪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两次成功欺骗了楚怀王,使秦国在战...
楚怀王 张仪 2025-02-11 张仪欺楚后胆返楚宫:策略、勇气与外交智慧在中国战国时期的纷繁历史中,张仪以其卓越的辩才和深沉的外交手腕闻名于世。其中,张仪欺骗楚王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令人不解的是,张仪在欺骗行为被揭穿后,竟还敢再次面...
张仪 2025-01-17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智谋较量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苏秦和张仪无疑是两位杰出的纵横家。他们分别以合纵和连横之策,在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智谋较量。那么,苏秦和张仪究竟谁更胜一筹?为何连...
张仪 2025-01-17 范雎对秦国的卓越贡献及其“远交近攻”战略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范雎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范雎对秦国的卓越贡献范雎,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
范雎 2024-12-01 张仪之妻非苏萱:历史上苏萱人物考证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张仪以其卓越的辩才和外交手腕,成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流传的故事和影视作品中,张仪常被描绘为与一位名为...
张仪 2024-11-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