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司马迁两次称“贤” 的女人是谁?她就是齐愍王的儿媳,齐襄王的王后,末代齐王建的母亲,史称“君王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经过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君王的经营,到齐愍王田地时,齐已称霸东部,曾号“东帝”,与秦昭王的“西帝”并立。但齐愍王的狂妄自大,四处掠夺,遭到诸侯国的反扑,断送性命,并使强齐遭到重创。君王后使齐数十年没有战火,支撑到其他五国灭后,最后归降秦国
慧眼识珠,私定终身
《燕召公世家》记载,齐愍王趁燕国内乱,派齐军打入燕国,导致燕王哙在战乱中丧生,齐短暂地霸占了燕的大部分国土,却遭到了加倍偿还的打击。
燕昭王招天下之贤士,誓雪先王耻辱。军事奇才乐毅从魏国来到燕国,经过几年的备战与外交努力,联合秦、楚以及赵、魏、韩,建立了反齐联盟。
齐愍王四十年(公元前284年),乐毅发兵征讨齐国。联军连下70余城,燕军追击败逃的齐军,攻入齐都临淄,夺取了齐国所有的宝物,焚烧了齐国的宗庙宫室。齐湣王逃到莒城,被楚国大将淖齿所杀。
齐国除了聊、莒和即墨三处没被攻下,其余都划归燕国,达六年之久。
《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愍王之子法章变名姓到莒城太史敫的家中当仆人。法章毕竟是国君的儿子,举手投足间与一般仆人不同。太史敫的女儿觉得法章相貌、气质不凡,不是普通的人。由此,就开始关注他,经常偷着送一些衣物、吃食等生活用品。一来二去,两人就产生了感情,并且私定终身。
楚将淖齿离开莒城后,莒城里的人和齐国逃亡的大臣商量寻找愍王的儿子,立新齐王。
要说田齐还是很受爱戴的,但法章非常谨慎,在没有搞清大臣们的真正想法前,不敢贸然出来承认,害怕他们杀害自己。后来确认没有风险后,才敢承认是愍王的儿子。
于是莒人共立法章,这就是襄王。齐国田单凭借即墨一城的兵力,打败了燕国军队。燕将骑劫战死,燕军后退到本国,齐国全部收复了被燕占领的城池。
襄王即位后,不忘患难时所遇的知己,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称为君王后。
君王后“自嫁”,太史敫与她终生不见。司马迁却称赞她“贤”
太史敫是一个正统的史官,他知道当时的婚姻礼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君王后与田法章是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爱慕,没有禀明父母,更没有媒妁之言。所以,看到齐王迎娶女儿的大轿,不是感到光耀门楣,反而觉得是奇耻大辱:
"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
终身不睹君王后。
太史敫大骂女儿,没有媒人做媒就自己嫁人了,我没有这样的女儿,玷污了我的家风!并发誓终身不与君王后见面。
司马迁走笔至此,没有评论君王后婚姻不符合礼教,而是点赞了君王后对待暴怒的父亲的行为:
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礼。
君王后贤惠,并不因为父亲的态度,不想见她而恼恨父亲。而是按照女儿应该有的礼节,对待自己的父亲,侍奉父亲只有更加尽心尽力。
君王后与田法章如果是现在,就是自由恋爱,君王后慧眼识珠,田法章不厌糟糠,但在当时确实是有失礼教。太史敫也没有错,他是按照封建礼教来要求女儿的。当然,他的这套说辞有“表演”的成分,防止别人在背后对自己指指戳戳。一个父亲怎么能不想见女儿呢,恐怕背地里要偷看多次呢。
君王后辅佐两代君王,司马迁二次赞“贤”
齐襄王法章在莒住了五年,君王后生了儿子田建。齐将田单打败燕军后到莒城迎接襄王回到临淄。齐国原有的土地全部重新归属齐国。齐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襄王为了比较懦弱,连自己是太子都不敢承认,但他有个贤内助君王后辅助他。齐襄王经历的战事有:
齐襄王十年,赵国将领燕周率军攻打齐国,夺取齐国的昌城、高堂。
齐襄王十三年,赵国蔺相如率军攻打齐国,攻至齐国的平邑后撤军。
齐襄王十四年,秦国攻打齐国的刚邑和寿邑。
齐襄王在位19年去世,他的儿子田建继位。齐王建十五六岁,由母后君王后辅政。对于君王后的执政策略司马迁是赞赏的:
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
这里的“贤”主要是指邦交政策。这时的齐已经没有了能与齐抗衡的力量,“事秦谨”,显然处于弱势。君王后对秦比较谨慎,不对抗,但也不卑躬屈膝,处于“陌生的朋友”的状态。
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讲究“信”。在秦国削弱诸侯国的战争中虽不出兵,也绝不助纣为虐,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齐国又处在东部海滨,秦国忙于攻打三晋、燕、楚,而这五国面对秦国的进攻,自救不暇,因此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没有遭受战祸。齐国也因此偏安一隅,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那时的老百姓是幸福的。
齐王建十六年,君王后去世。齐王建任命后胜为宰相,导致齐国形势急转直下。后胜比较贪婪,他收受秦间谍的钱财,劝说齐王放弃合纵而归降秦国。
(齐王建)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
齐秦的关系从来没有这么“友好”过。但接下来就是秦国吞没六国的十年战争。五国灭亡后,秦军攻入临淄,齐军无力反抗。齐王建于是投降,被迁到共城。
秦统一不可避免,但奇女子君王后守护齐国四十年的功绩永载史册。
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秦三世子婴身世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宗室血脉探寻秦朝末年,秦三世子婴以46天的统治成为帝国崩塌前的最后见证者。然而,这位在历史转折点上登场的秦王,其身世却如蒙尘古卷般模糊不清。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
司马迁 2025-08-08 张耳与陈余:刎颈之交为何反目?责任归属的深层剖析秦末乱世中,张耳与陈余的友情曾如烈火般炽热。二人同为魏国名士,逃亡途中以“刎颈之交”立誓,共历陈胜吴广起义、拥立赵王武臣、巨鹿被围等生死考验。然而,这段被司马迁...
司马迁 2025-07-08 五大刺客谁成功了?历史深处的刺杀真相与精神博弈在中国刺客文化谱系中,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的专诸、要离、聂政、豫让、荆轲五人,犹如五把淬毒的匕首,刺破历史帷幕,留下永恒的道德拷问。若以“刺杀目标是否死...
司马迁 2025-07-02 子婴为什么不是秦三世:秦朝末年的帝位谜题公元前207年,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后,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位末代秦君的身份与称谓,在《史记》中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06-18 结袜之礼:张释之与王生共谱的君臣雅量西汉廷尉张释之跪地为老者结袜的典故,被司马迁载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成为中华文化中尊贤重道的精神符号。这场发生在未央宫朝堂的礼仪互动,不仅展现了张释之的君...
司马迁 2025-05-09 司马欣和司马迁的关系:家族纽带下的历史回响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司马家族人才辈出,司马欣与司马迁便是其中两颗闪耀却又风格迥异的星辰。尽管他们并非亲兄弟,但同属司马家族这一显赫门第,二人的生平事迹与...
司马迁 2025-04-23 夏无且与司马迁:历史长河中的奇妙交织在历史浩瀚的星空中,夏无且与司马迁宛如两颗独特的星辰,虽处于不同时代,却因“荆轲刺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奇妙的关联,他们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引发后人...
司马迁 2025-04-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