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齐桓公的厨子易牙是如何发动暴乱的?最后活活把齐桓公饿死了?
关于春秋五霸,史家各有说法,《荀子·王霸》中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汉书注》中则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吴王夫差;《史记索隐》则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但不管哪种说法,齐桓公总是位列第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齐桓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毫无争议的。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政策,实现了富国强兵。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荆楚,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但就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晚景却十分凄凉,死得格外窝囊。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竖刀因内宠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昭奔宋。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
这段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死后,齐桓公的五个儿子都想当太子,互相争斗。十月初七,齐桓公死了。一个叫易牙的人进宫,和宦官貂依靠那些内宠杀死一批官吏,立公子无亏为国君。齐桓公选定的太子昭逃亡到宋国。
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五位公子就各自拉起一帮人争斗不休。齐桓公一死,争斗更是进入了白热化,根本没人顾念齐桓公,以致于尸体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尸虫在尸体上爬进爬出。直到两个多月后,新继位的无亏才对外发出讣告把尸体收殓入棺。一代枭雄,就这么憋屈地、窝囊地死了!而导演这一出的,却是齐桓公生前格外宠幸的一个厨子——易牙。
这位易牙,还有个名字叫雍巫,是位做菜的好手,很关于用运调料调味。据说他曾经向彭祖学来一道菜,叫鱼腹藏羊,非常鲜美。“鲜”这个字也许由此诞生吧!以致于齐桓公曾做过感叹,以后可能会因为贪恋美味而亡国。齐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这是《战国策》中的记载,说齐桓公半夜睡不着,易牙就通过煎、熬、炙烤,做了一餐美味进献给了他。齐桓公吃饱喝足,一觉睡到天亮以后。醒来后感叹说:“以后可能会因为美味佳肴而亡国啊!”从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易牙的烹饪手艺是多么高超,而齐桓公又是多么地依赖这位厨子啊!以致于打算让易牙接丞相管仲的班,当齐国的相。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即删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適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適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病重期间,齐桓公问:“你死之后谁可以接你的班为相呢?”齐桓公首先想到的就是厨子易牙,但直接被管仲否决了,理由是:一个杀了自己儿子来伺奉君主的人,连基本的亲情都不顾,怎么能当相国呢?齐桓公又问:“那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他抛弃双亲来侍奉君主,这样的人还是离远一点的好!齐桓公提出的第三个人叫“竖刀”,(读diāo,现在都写作竖貂)。管仲听着更是直摇头,为了接近君主都能自宫的人,怎么能有亲情呢?这段对话可以看出,齐桓公晚年身边围绕的都是一帮佞臣。但这与本文无关,我们只说本文的主人公易牙。为什么管仲会说出“杀子以適君”的话呢?这其实是一段旧话。在《管子·小称》里有更详细的记载: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
这段话是管仲对齐桓公说的。易牙这个人以烹饪调味来侍奉你,你曾经感叹说:“天下美味我都尝遍了,就差没吃过人肉了。”没想到这个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给齐桓公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易牙烹子”的故事。管仲之所以坚决不同意易牙接替自己的相位,不是因为管仲看不上一个“厨子”,而是认为易牙的行为已经是非人类所为了!为了讨好主人,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煮了,对别人还会有人情味吗?后来的事也证明了管仲的看法。
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 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 “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衣乎?”蒙袂而绝乎寿宫。
这是《吕氏春秋》里的记载,也许有演绎的成分,但并不妨碍我们对这次叛乱的想像。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他的话,把易牙、开方、竖刀都撵出了王宫。可时间一长,就想起这几个人了,又把他们接了回来。等齐桓公病重时,五位公子争夺王位正如火如荼。而齐桓公最为宠幸的厨子易牙,则带头作乱。假传齐桓公的号令,叫人把齐桓公居住的宫殿门封上,又在外面筑起了高墙。有个女子偷偷爬墙而入,齐桓公见到她时就说:“给我点吃的,我饿啊!”这个小女子说:“我没有啊!”
“那给我点喝的吧,我渴啊!”
这位女子还是说没有。
想想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凄凉啊,曾经叱咤风云的霸主枭雄,竟然连口吃的都讨不到!
当他知道易牙、竖刀、常之巫在外做乱,门外已经竖起了高墙,连人都没法出入时,突然才想起了管仲的话,立刻羞愧难当,把袖子蒙在脸上饿死了!
自己宠幸的厨子,舍得拿儿子煮了给自己吃,却带头叛乱把自己饿死了!
春秋时期的晋国上大夫俞伯牙,以一曲《高山流水》与樵夫钟子期缔造“知音”传奇,其事迹在《列子》《吕氏春秋》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这位“琴仙”的私人生活却如琴弦余音...
伯牙 2025-07-01 子贡赎人与孔子的批评:一场跨越千年的义利之辩春秋末年,鲁国的一道法令在贵族间掀起波澜——凡赎回在诸侯国为奴的鲁国百姓,可凭收据至官府领取赎金。这道本为鼓励善行的政策,却因孔门弟子子贡的一次善举,引发了孔子...
孔子 2025-07-01 鄢郢之战:三十万生灵的悲歌与楚国盛衰的转折点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境,以决水攻城之策攻破鄢城,继而焚毁郢都,这场战役彻底改写了战国格局。史书记载的“鄢城百姓淹死数十万”与“楚国死者...
白起 2025-07-01 宋襄公:礼乐余晖中的孤勇者与时代错位的悲剧在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史上,宋襄公的名字始终与“仁义”和“迂腐”两种极端评价相伴。这位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
宋襄公 2025-06-30 齐桓公霸业始末:从葵丘会盟到春秋首霸的权力之路在中国春秋争霸的历史长卷中,齐桓公姜小白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霸主。然而,这位从公子内乱中脱颖而出的君主,其霸主地位的确立并非一蹴而...
齐桓公 2025-06-30 秦灵公:被低估的改革先驱与秦国崛起的奠基人在中国战国时代的历史长河中,秦灵公嬴肃(公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是一位常被忽视的君主。他继承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秦国:东有魏国李悝变法后强势扩张,西有戎狄...
秦灵公 2025-06-30 问鼎中原:九鼎沉浮中的王朝密码与权力隐喻在华夏文明的青铜史诗中,“鼎”始终是最恢弘的篇章。当楚庄王陈兵洛水、问鼎轻重之时,这件本应陈列于宗庙的礼器,骤然成为撬动东周秩序的支点。这个流传千年的典故,不仅...
楚庄王 2025-06-30 秦成公:短暂在位与寿命之谜的历史解读秦成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嬴姓赵氏,名载,是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公元前663年,秦宣公去世后,秦成公继位,在位仅四年,于公元前660年逝世。因其生年不详,其...
秦德公 秦宣公 2025-06-30 践土之盟:晋文公霸业巅峰下的权力游戏与春秋秩序重构公元前632年夏,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的黄土高台上,晋文公重耳身着玄色冕服,接受周襄王授予的“侯伯”金册。这场看似尊王攘夷的礼仪盛典,实则是春秋霸权更迭的转折...
晋文公 周襄王 2025-06-27 墨家第二代巨子禽滑厘:从儒门弟子到墨学巨擘的蜕变之路在战国初年的思想激荡中,一位名叫禽滑厘的宋国学者完成了从儒门弟子到墨家巨擘的惊人蜕变。作为墨子首席大弟子,他不仅继承了墨家学说的精髓,更以实践精神将墨家思想推向...
禽滑厘 2025-06-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