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是怎么回事?空印案作为明初四大案之一真的是冤案吗?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明太祖朱元璋偶然发现一件奇怪的现象,来户部交税的官吏身上居然带着盖有印章的空白文册。
朱元璋很生气,代表权力的印章怎么能盖在空白文册上,那文册数据岂不是可以随意填?他立即下令户部彻查此事。
然而户部尚书却不以为意,因为从元朝到现在,大家都是这么做的。空白文册是为了图方便,那时候交税很麻烦,运输不便,又是实物交税,途中必然有损耗,运到京城如果账目不对,要回去重新造册。于是为了省事,官员们就钻空子,带上空白文册,到了京城,再填实际数字。
户部尚书以为朱元璋只是一时气头上,拖过去了就好了。没想到这令朱元璋更加生气,直接动用锦衣卫来调查此案,结果就是从上到下,好几百人脑袋搬了家,还有更多人被流放。
很多人认为空印案作为明初四大案之一,只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权力制造的一起冤案,涉案的很多官员看似确实无辜。实际上这些人确实不幸,但却不冤。
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对于各项制度设置都非常细致,尤其是防止贪腐。
明代地方官向户部呈报的财政收支、税收钱粮,都需要造册两份,在册缝盖上印章。然后由计吏带往京城户部核对,县合府,府合省,省合户部,账册数目一一对应,完全符合才可以结项。
如果有其中一个数目不对就会被驳回重新造册,于是有官吏怕麻烦,就带上提前盖过官印的空白文册,户部有驳回的地方就当场改。
有人认为官吏之所以觉得麻烦,是因为朱元璋制定的制度不合理,才会导致麻烦。可是如果真的是制度不合理,为什么这么久了没有人提过去改革制度,而是应付差事呢?
事实上是明朝继承了很多元朝的制度,在元朝时,大家就是这么应付差事的,也没被制止过,于是这个风气延续到明初。
这种违反规定的做法实际上就为贪腐制造了空间,史称“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而事实上,洪武四年就爆发过“杭州飞粮案”。
朱元璋为了防止被欺瞒,遇到大案,都会亲自面讯。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因空印案被告发贪污。就在几个月之前,方克勤还被朱元璋称赞,认为他治民有方。
朱元璋自然很重视,就亲自面讯, 结果方克勤是“不与辩,遂得罪,谪江浦”。一个曾经被称赞的地方官,最后放弃了为自己辩护,很显然属于罪证确凿。
另外有个叫郑士利的人,他哥哥郑士元受空印案牵连坐牢,后来放了出来。等哥哥放出来后,郑士利就上书朱元璋,说空印文册不可能被拿到用于违法行为,并说法律也没有对空印的相关规定。言下之意,就是拿着空印文册不算违法。
郑士利只不过在为空印案牵连的人辩护而已,明明违规了,却说拿空印文册不违法。后来也有人说,朱元璋自己并没有亲自接触过赋税事务,所以制度不合理。
实际上朱元璋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具体情况怎么可能不清楚。只是郑士利等人沿袭过去的风气,不愿意改变罢了。所以朱元璋也不客气,直接判了他流放,还把他哥哥又抓回去一起流放。
方克勤、郑士利等人的遭遇确实不幸,但不能说冤。因为他们把沿袭了上百年的风气当成了正确,而在朱元璋看来,这种风气就是不正确的,必须要革除。
朱元璋从底层起家,早年经历了诸多苦难,这些苦难,很多都是因为官员贪腐造成的。元朝以宽失天下,这个宽是对官僚的宽容,一旦对官僚宽容,官僚们就会应付差事,肆意贪腐,侵害百姓利益。
延续了上百年的不作为和贪腐风气,不会因为元朝的灭亡而消亡,不作为和贪腐之风在明朝初年继续上演着,这是官场的多年积弊。
朱元璋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革除积弊,他的大明王朝也会跟元朝一样,撑不了多久,所以他必须向积弊宣战。
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我们仔细看每个案子,都会发现,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放纵无法。
比如圈占民田,打人行凶,贪腐,和元朝的官场没什么两样。
亲身经历过元末贪官污吏统治的朱元璋是不能容忍的,于是他就用杀杀杀的方式,要改变这种风气。
实际上朱元璋的“重典治吏”非常有效,史称“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扭转了元末官场的腐败风气,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 王守仁真的那么厉害吗?——从多维成就解析“千古完人”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真三不朽圣人”。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思想影响远播...
王守仁 孔子 2025-09-15 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文学巨匠与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一说为山东东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 2025-09-15 朱温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姓帝王,却无血缘关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虽非大姓,却诞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后梁太祖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二者同姓且同为开国君主,又同为安徽人,常引发后人对其关系的猜测。然...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