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玄烨病死在畅春园,终年六十九岁。他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封建帝王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老皇帝一死,最令人关心的一件事就是由谁继位。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除了天折和过继出去的,还有二十六个。在这二十六个皇子中,二皇子胤礽是康熙皇帝格外疼爱的,在他刚刚岁一零七个月时,就被正式封为皇太子。他长大以后,又能诗善文、精通满汉文字,好骑射,可谓文武双全。康熙二征噶尔丹时,他又奉命留守京城,处理政事,很得康熙帝赏识。可没多久,父子的感情就渐渐恶化。
一次,康熙患病,召见太子胤礽,太子却对病中的父皇没有忧戚之意,气得康熙帝将他赶了出去,对内臣说:“这个不孝的孩子,一点没有忠爱君父之念。”在一次巡幸塞外时,康熙又发现胤礽总是在晚上偷偷顺着窗缝向自己房中窥视,对他就更不信任了。一回京,康熙又听说胤扔与索额图等人交往十分密切,越发不放心,就在群臣面前哭着把太子胤扔废掉了。太子的位置空了下来,其他皇子便都来了精神。皇长子胤提很早就垂涎太子的位置,竟然收买蒙古喇嘛用邪术诅咒太子,事情被康熙帝知道后,一怒之下将他囚在家中,从此成了笼中之鸟,告别了政治舞台。皇八子胤禩本来就与胤礽早就不和,看到胤初太子之位被夺,就串通统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散秩大臣鄂伦岱、大学士马齐、户部尚书王鸿绪等为他说话。康熙召见大臣们讨论太子人选时,马齐等人都推举胤禩,康熙当时并未表态,可第二天早朝之后,却召见了除胤祺外的所有皇子,宣布了两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太子的位置仍然由二皇子胤礽来坐;削去胤棵贝勒的爵位。
原来废掉太子以后的这段时间里,康熙帝深深感到了各位皇子之间互相争夺的严重性,只好再抬出胤礽来平息诸皇子争位。康熙还下了口喻:“今后皇子们再有打太子主意的,朕决不轻饶。”但是,胤礽仍然广结党羽,将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等一批过去在其他皇子周围的实权人物都网罗到自己一方。康熙皇帝听说后,大发雷霆。恰好在这个时候,又有人向他报告了太子贪赃枉法的罪过。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再次将胤礽废掉。从此以后,清朝再也没有一位皇帝立过太子。经过这许多波折,在众皇子中只有四皇子胤禎和十四皇子胤祯算是出众的了。胤祯曾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帅大军驻守西北,平定新疆、西藏,很受器重。四皇子胤禛虽然很有心计,但他的威信远没有胤祯高。人们都以为胤祯才是康熙的接班人。
康熙帝病死在畅春园,众皇子闻迅都急忙赶到,胤禛却早已站在了大殿门口,左边就是隆科多。隆科多见皇子们都来齐了,就朗声说道:“先皇已经驾崩,请大家节哀。”他看了一眼身旁垂首低泣的胤禛,又接着说:“先皇临终时留下遗诏在此。”高声读道“朕决定传位于四子。”皇子们一听都用满是泪水的眼睛疑惑地看着站在一旁的胤禛,胤禛忙抢步上前,对大家和声说:“父皇弥留之际将我叫到了床前,对我委以社稷重任,日后大家应该兄弟携手,共守江山。”皇子们虽然不很相信这个事实,可都隐约可见房前屋后的刀光剑影,就齐声说:“臣等愿效命陛下,同扶社稷。”胤禛听了,嘴角不觉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据说康熙帝遗诏原是“传位十四子”,要胤祯继皇位,后来胤禛和隆科多相勾结,将“十”改为“于”,变为“传位于四子”,胤禛这才顺利地登上皇位。有的说康熙去世的前一夜,胤禛曾送进一碗参汤,次日一早康熙帝就与世长辞了。
有的说胤禛是将遗诏中的“胤祯”改为“胤禛”。有的说隆科多在内侍的协助下往康熙的食物中投了毒等等。这些说法大都是没有真凭实据的。事实上康熙帝对胤禛一直是有所偏爱的,这一点从他对胤禛之子弘历(即乾隆皇帝)的宠爱和给胤禛的赐园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因此,康熙传位给胤禛并不是不可能的胤禛登上皇位,改年号为雍正。这时的十四皇子胤祯还领兵在外,远驻西陲,要夺帝位更是鞭长莫及。
当他领兵回京时,胤禛已经坐在了金銮殿的龙椅上。他没有办法,只好遵从雍正的旨意,为避讳改名为允禵,并交出兵权,去给康熙皇帝守陵。八皇子允禩(为避讳,皇子们名字的“胤”字都被改为“允”字)被开出宗族,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猪”的意思),派人严加看管。允禩怎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不久就死在了囚所。九皇子允糖也被改名“塞思黑”(满语“狗”的意思),因腹痛死在囚所。大皇兄允提,二皇兄允礽,三皇兄允祉也都被看管,先后死去
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专题为大家介绍清朝各位皇帝在位的历史。
在清朝宫廷的权力场与情感荒漠中,年贵妃(敦肃皇贵妃)如同一抹罕见的暖色,成为雍正皇帝一生中唯一被历史明确记载的“偏爱”。她的一生短暂却浓烈,与雍正的纠葛既裹挟着...
雍正如何继位的 敦肃皇贵妃 2025-04-28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雍正改遗诏:真相究竟如何?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雍正皇帝的继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雍正改遗诏”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成为众多历史爱好者、学者探讨的焦点。那么,雍正改遗诏这一说法究...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17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在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案堪称轰动一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年羹尧,这位曾经位极人臣、威震西北的大将军,最终却落得个被赐自尽的悲惨下场。雍正为何要除掉年羹尧?这背后隐藏...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04-16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 雍正为何不杀老十四:复杂局势下的权衡抉择在清朝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雍正与老十四胤禵这对同母兄弟的恩怨情仇,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雍正即位后,面对曾经在皇位争夺中激烈对抗的老十四,却并未将其处死...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8 揭秘十三爷胤祥的真实死因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十三爷胤祥以其卓越的才能、忠诚的品质和悲惨的命运而备受关注。作为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帝即位后,成为了雍正朝最显要的人物之一。然而,这...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2 弘昼的下场:善终于府,逍遥一生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弘昼,这位雍正帝的第五子、乾隆帝的亲弟弟,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弘昼的一生,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权臣之路,也非文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1 清朝雍正皇帝:一位改革者的功绩与评价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雍正皇帝以其坚定的改革意志和卓越的治国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不仅稳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后世的繁荣奠...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10 德妃为何对雍正情感疏离?在清朝历史上,德妃乌雅氏与雍正帝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雍正的生母,德妃却对这位儿子表现出明显的冷淡甚至厌恶,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微妙。一、早年分离与抚养权的...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