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国人平均寿命不高的时代。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三国三巨头中,最长寿的是孙权孙仲谋,他于神凤元年(252年,魏嘉平四年、蜀延熙十五年)病逝的时候,已经71岁了,而他的两个老对手却是墓木已拱:曹操薨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享年66岁,刘备崩于章武三年(223年,魏黄初四年、吴大黄武二年),享年62岁。
按照正史记载,曹操死于头痛,刘备死于拉肚,而孙权是喝酒太多——如果他晚年节制一下酒量,可能过去七十三那个坎儿——古人的年龄是按虚岁计算,按照现在的算法,最多能虚两岁,比如农历腊月三十出生,转过天来就两岁了,有时候冬月出生的人,过生日却在元旦之后,这年纪算起来是很麻烦的。
古今年龄算法不一样,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楚,咱们还是换一个角度来聊聊曹操和曹丕:这对父子武艺都很高强,而且曹丕的生活条件要比曹操好得多,为啥曹操活了66岁,曹丕却只活了40?
曹丕为啥比曹操少活二十六年?这个问题在正史中有答案,从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时引用的史料中,我们就能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曹丕有点过于沉迷,所以四十岁就挂了——读者诸君请不要误会,曹家父子这个共同爱好,还真跟张绣的婶子和袁绍的儿媳无关。
曹操曹丕父子都会武功,这一点我们看《三国志》卷一卷二及裴松之注引的史料就会知道,曹操只身行刺十常侍中的张让,被发觉后不但舞着手戟让一大群人无法近身,而且还跳过高墙跑掉了——这说明曹操不但戟法出众,轻功也不错,这可能跟他身材比较矮小有关。
曹丕从小在军营中长大,也跟着曹操及曹军高手学了一身本事,他在《典论·自叙》中回忆:“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以时之多故,每征,余常从。”
多年的枪林箭雨闯过来的曹丕成了剑术高手,不知道是不是对手相让,反正当时有名的剑术名家邓展是败在了曹丕的甘蔗之下:“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卻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
曹操既是大长秋(不是大长今)曹腾养孙,也是太尉曹嵩之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曹丕虽然经常随军出征,但也是衣食无忧,曹操薨于六十六岁有情可原,曹丕四十岁驾崩,可就有点遗憾了,当然,也有人说:“这个篡汉逆贼,死晚了!”
如果曹丕早死七年,那么曹操其余的几个儿子文才武略都不足以服众,汉室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倾颓了。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说的就是曹操曹丕父子,其中给予汉室最后一击的当然是曹丕,这对父子除了喜欢别人的媳妇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吃药——魏晋名士喜欢吃“五石散”,可能就是曹家父子开了一个坏头儿。
曹操喜欢吃药,这在魏国史料中有记载:“太祖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郤俭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
曹操吃野葛之根,可能跟他常年头痛有关:吃葛根可以解表退热、生津止渴还能缓解头晕、头痛、耳鸣,但是曹操一顿吃一尺长,估计上厕所的时候,就会抱怨地球没有吸引力了——葛根止泻,刘备可以吃,但是曹操不拉肚子也猛吃,就有点作死的意思了。
比吃葛根更作死的事情,曹操居然有事儿没事儿弄点鸩酒喝,咱们不知道鸩酒是怎么调配的,但是古代帝王喜欢用鸩酒赐臣子自尽,这却是史料中常见的,莫非曹操是害怕大汉天子刘协在赐酒中下鸩毒,事先给自己培养出耐药性?
曹操吃葛根喝鸩酒,居然活到了六十六岁,这倒跟后来明朝的嘉靖皇帝有一拼,而他的儿子曹丕,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驾崩,也是十分突然,因为在驾崩前不久,他还有心情和体力四处旅游并大搞工程建设,这一点我们从《三国志·卷二·文帝纪》中能找到证据:“(黄初)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壬子,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夏五月丙辰,帝疾笃,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曹丕年纪轻轻就挂掉了,这给后世史学家留下了无数谜团:曹丕的妻妾和子女远不如曹操多,为什么却比曹操少活了二十六年?
笔者翻阅曹魏河南尹、中书郎、西晋司空兼管修史事、壮武郡公张华所著《博物志》,好像发现了一点问题:“魏文帝黄初三年,武都西都尉王褒献石胆二十斤,四年,献三斤。”
这个石胆是什么东西呢?懂化学并对魏晋服石陋习有所了解的读者一定知道,石胆是古代矿物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之首,《神农本草经》说它“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生山谷。”
古代的医疗技术确实令人不敢恭维,每天御医十二个时辰伺候的帝王,也很少有活过八十岁的,皇族的平均寿命,远不如现在一个偏远乡村村民的平均寿命长,由此让人对中医奉为经典的《神农本草经》也产生了怀疑。
魏文帝曹丕吃的那几十斤石胆,其实就是一种带结晶水的硫酸铜,是一种剧毒之物,很可能就是这种东西让曹丕早早毙命……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三国小乔墓考:三处遗迹背后的历史迷雾与文化想象三国时期的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其墓葬位置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演变为横跨皖湘两地的文化谜题。安徽庐江、南陵与湖南岳阳三处“小乔墓”,既是...
周瑜 2025-09-16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