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条件比朱棣更好,为什么反而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类似的案件,但不知为何,事情发展的结果往往相反。有的时候,历史还会发生一些反转事件,明明占据优势的一方,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反而是开局如地狱难度一般的人,却赢得了胜利。例如,历史上经常拿来对比的吴三桂和朱棣就是典型的案例。
众所周知,吴三桂和朱棣都曾经造过反,但最终,朱棣取得了成功,而吴三桂却是一败涂地。但客观的说,其实当年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的状态要比朱棣好得多,如果真的要投票选获胜者的话,吴三桂可能会得更多票数。
但诡异的是,吴三桂最终却是输的那么惨,反倒是朱棣一路高歌猛进。那么问题来了,这又是为何呢?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得分别聊一聊这两个人造反的历史过程,首先来看一下吴三桂。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吴三桂造反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容易就被康熙皇帝平定了,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吴三桂在当时应该是清代最有威望的大将军,而且由于云贵地区不安稳,所以吴三桂手上至少掌握着20万的大军。
而根据当时的历史缘由,这20多万大军都需要由朝廷供给,而吴三桂自己本人有大量的搜刮民脂民膏,所以他的收入和大军实力甚至还超过了清代。
另外,根据学者统计,由于吴三桂本人颇有才干,所以吴三桂的势力早就已经渗透进了西南地区,一旦发生暴动,那么整个西南将会落入吴三桂之手,这是肯定的。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康熙前后三次威逼吴三桂,迫使吴三桂造反,结果,历史的走向就是一边倒。
1673年吴三桂起兵,一个月时间,拿下云贵地区,第二年开春,吴三桂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四川,一路进湖南。史书记载,湖南提督惨败,湖南巡抚放弃长沙。至于说四川巡抚,这些人根本无法抵抗吴三桂的大军,干脆和广西巡抚一起选择投降吴三桂。
就这样起兵,不过一年多,吴三桂直接掌控了西南诸多地盘,整整五个省份成为了他的根据地。
然而,事情还不止如此,察哈尔王和王辅臣趁机作乱,清代北边处于极端的动荡之中。
按理来说,以这样的开局,吴三桂不说取得最终的胜利,至少也能瓜分天下,甚至让清代伤筋动骨,宛如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一般。
与之相比较而言,朱棣的状况咋尴尬的多。据史书记载,朱棣一开始就被围困在王府之中,手上拥有的初始力量也不过是800人。当时北平城被朝廷掌控,城外还有三万人在宋忠的带领下虎视眈眈。
如果与吴三桂相比较而言,朱棣简直就是地狱难度开局,而且是处处受制。但是朱棣的确不是凡人,他首先靠着算命吹牛的本事,忽悠了北平指挥,紧接着,800人拿下了北平城。之后就是秋风扫落叶,直接利用城外驻军的家属,瓦解了城外的三万大军。
不过,即使是如此,朱棣面临的局面也依旧很难。因为朝廷第一批大军有30万人,而且兵精粮足,第二批大军有50万人,而且有全国的力量进行支撑。朱棣只有一个小小的北平城,缺少大军,缺少粮草,甚至还缺少了大义之名。
不客气的说,如果拿两者的开局进行对比,那么,90%的人都肯定会认为吴三桂与胜率更大,朱棣肯定会完蛋。
但历史的走向却是出乎意料,在之后的历史中,朱棣第一战就打垮了耿炳文的30万大军,第二战又打垮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之后虽然一直被围困,但又在老和尚的指挥下单刀直入,直接破了南京城一举成功。
至于说那位开局迎面至少占七分的吴三桂,他则走向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首先,吴三桂取得空前胜利以后却停滞不前拒绝渡江作战,其结果是非常致命的,首先是察哈尔王被制服,紧接着是王辅臣被搞定。更为要命的是,耿精忠虽然率领不少大军,但是却被郑经捅了一刀,两人大打出手,清军趁机捡便宜。
就这样,耿精忠在内外夹攻之下崩溃,台湾也因此狼狈而退。到头来,只剩下吴三桂被三面围攻,再无之前的优势。
当然,吴三桂也不是怂人,之后登基称帝鼓舞人心,然后又两次与清军大决战,狠狠的挫败了清军。但惋惜,吴三桂只能坚持到这里了,因为刚刚打了两场胜仗,他就死去了,然后就是小皇帝接位,紧接着就是战争结束了。
因此,我们拿着后半段进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吴三桂与朱棣比较起来,至少输了三个方面,这第一个方面自然是勇气,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朱棣始终一往无前,甚至可以不要大后方直接突击京城,然而,吴三桂瞻前顾后,没有了胆量去赌博,所以放弃了第一年的大优势,让队友全军覆没。
这第二个方面也很致命,那就是年龄。人家朱棣正处在壮年时期,可谓动力十足。但吴三桂已经是垂垂老矣,所以虽然它足以打垮清军,但是等他一死掉,那么战局就崩掉了。对此,不少学者感慨,康熙皇帝运气是真的好,这一点建文帝可是远远比不上的。
最后一方面也是最为致命的,那就是对手匹配机制。虽然朱棣的战斗能力可能比吴三桂要强很多,不过,朱棣面对的对手,除了第一波比较正常以外,之后最为重要的几波战斗,基本上都是猪队手,完全是王者与青铜的博弈。吴三桂就没这运气了,虽然他的对手没有一个名将,但这些人里面每一个都很均衡,除了少数几个猪队友以外,大多数都是比较正常的水平,那自然就没有了优势了。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吴三桂开局大好,但是对手不弱,而且自身问题多多,所以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朱棣虽然开局如地狱难度一般,但是匹配机制匹的好,而且他敢打敢拼,身体素质好,所以最终取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清朝初年,在广袤的南方大地上,存在着三个特殊的势力集团,他们被合称为“三藩”。这三个藩王分别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他们以汉族藩...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8-12 朱棣:从藩王到帝王的身份嬗变与权力重构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 朱棣杀解缙:帝王权谋下的必然选择与隐秘心绪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诏狱中,解缙被纪纲用烈酒灌醉后埋入雪堆。当朱棣在囚籍名单上瞥见“解缙”二字时,那句看似随意的“缙犹在耶”,成为压垮这位大明才子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解缙 2025-07-18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吴应熊的孩子与生母:历史迷雾中的血缘与命运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漩涡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其命运与清廷、吴氏家族的兴衰紧密交织。而他的子女与生母,则在这场历史大戏中扮演着沉默却关键的角色。通过梳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16 大顺为什么干不过大清:政权根基、战略格局与统战艺术的全面溃败1644年的山海关,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正酣,突然杀出的八旗铁骑以“包抄侧翼、骑兵突击”的战术击溃大顺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清鼎革的历史进程,更...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15 帖木儿与朱棣对决:历史假设下的军事与战略博弈若将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两大军事强人——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置于同一战场,这场跨越时空的巅峰对决不仅关乎个人武勇,更涉及战略体系、后勤保障与文...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5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孔有德为何未入“三藩”之列:历史选择与命运转折的交织在清朝初年的政治版图中,“三藩”是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合称。他们凭借在清朝入主中原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清廷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7-09 吴三桂真实死因揭秘:一代枭雄如何谢幕?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极具争议的政治军事人物,其生平跌宕起伏:从明朝辽东总兵到清初平西王,再到反清称帝的“吴周政权”创立者。然而,这位乱世枭雄的...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7-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