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赫赫有名的句子是我国封建君主对治下疆土和臣民的统治宣言,强调了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管理权力。
纵观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从秦一统开启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创科举废门阀,再到宋代将财政军权统一收归中央,宋皇帝的掌控实权达到了新的高峰。
然而越是专制越容易形成暴政与腐败,绝对的权力之下,君臣关系变得更为紧张。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想要给臣子治罪甚至都不需要具体的缘由,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宋高宗以“莫须有”之罪杀害岳飞。既是莫须有,又如何让岳飞认罪?在岳飞的冤案上我们不得不提及大奸臣秦桧。
绍兴十一年,在秦桧的唆使下,有人弹劾岳飞,诬告其谋反。高宗顺水推舟,下令将岳飞、岳云父子二人打入大理寺狱。这个事件一出,宋朝堂一片哗然,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岳飞谋反。面对当朝权臣,秦桧无法给出明确答复,只能虚应道:其事体莫须有。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让天下舆论风向变为岳飞死不足惜,主理案件的秦桧想尽一切办法让岳飞认罪,为了达到目的,秦桧无所不有其极,对岳飞用尽重刑。其中一种叫作“披麻拷”的酷刑,起恐怖之处更甚于凌迟。
凌迟之刑,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最残酷的刑罚。历来被文人诟病,但直到清朝,这个酷刑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刑罚是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凌迟几乎是刑法中的最高级别。
所谓凌迟,即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凌迟持续时间从一日到数日不等,历史记载受刑时间最长的是明朝大太监刘瑾。据说要求割3357刀,这样骇人的数据用千刀万剐来形容,毫无夸大。
凌迟刑罚有一个重大特点是,割犯人之皮肉但避开致命之处,使犯人一直存活,延长痛苦的时间,满足统治者的惩罚目的。凌迟之痛,光看文字已经触目惊心。而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在酷刑上更是变本加厉。秦桧为逼岳飞认罪,对他使用的酷刑,就比凌迟痛苦数倍。
岳飞遭受的刑罚,就是古代君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心理的最好折射。在高度统治之下,臣民的身家性命全系于皇帝一念之间。回顾历史,多的是忠臣遭贬谪乃至蒙受冤狱郁郁寡终,佞臣奸臣升官发财。岳飞案,正是其中代表。
而比千刀万剐凌迟之刑更恐怖的“披麻拷”又是怎样一种刑罚呢?据历史记载,披麻拷又有扒皮法之称,说起来甚至比凌迟更严酷。施刑方法是,先将鱼鳔和生丝熬化成热胶,而后将热胶粘在抹布条上,再把抹布裹在赤裸的岳飞身上。等到粘在岳飞身上的抹布全都干掉的时候,就几个人一起拉扯,将抹布从岳飞的身体上拽下来。
鱼鳔的黏性极强,只要粘住就很难再分开,黏了热胶的抹布堪称与强力胶水无异,此时抹布已经牢牢地贴在了岳飞身上。要撕下来,等同于剥下他皮肉。生剥活人之皮,如此酷刑堪称丧心病狂!更何况是用在岳飞这样一心为国,固守边疆打败外来民族入侵者的大英雄身上!怎叫后人读之无不痛心疾首,对秦桧这个卑鄙小人和昏庸的宋高宗咬牙切齿。
然而即使身受如此痛不欲生的酷刑,岳飞铁骨铮铮,宁可粉身碎骨,也要留得清白之名。动用如此惨无人道的重刑都无法让他认罪,秦桧恼羞成怒,与高宗合谋,直接以“莫须有”罪名用拉肋之刑处死岳飞。
关于“拉肋之刑”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用很重的锤子直接猛击胸肋骨的位置让肋骨断裂。第二种是说用绳子将犯人捆住,然后人们拽两边的绳子,让绳子收到最紧,最后胸肋骨也会因为压力骨折。
可怜岳飞这样一个尽忠报国,举世无双的英雄,在生前身受极刑,就连死也死得无比痛苦。打败岳飞的不是金人,而是他守护的国土之主,高宗赵构。
隋末乱世,风云激荡,天下豪杰并起,逐鹿中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侯君集凭借自身独特的特质与机遇,成功踏入李世民幕府,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勇武之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0 巴洛克音乐代表作:理性与激情交织的华彩乐章巴洛克音乐(1600-1750年)以其繁复的装饰性旋律、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严谨的复调结构,成为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黄金时代。从德国的管风琴到意大利的小提琴,从英...
启 2025-08-20 嘉庆皇帝下场有多惨:盛世余晖下的悲剧终章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其统治时期上承“康乾盛世”的余晖,下启“嘉道中衰”的乱局。他的一生勤勉节俭,却未能扭转清朝的颓势,最终在承德...
嘉庆怎么死的 启 2025-08-18 宋高宗为何执意杀岳飞:权力、猜忌与政治博弈的交织1142年1月27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其长子岳云与部将张宪同遭斩首。这起震动朝野的冤案,表面是秦桧等主和派构陷,实则根植...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8-15 大禹治水:穿越千年的精神启示录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大禹治水的传说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先民与自然抗争的集体记忆。这场持续十三年的浩大工程,不仅重塑了华夏地理版图,更沉淀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启 大禹 2025-08-14 王安石与王珪:同榜进士的政坛双轨人生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春闱,将两位未来政坛巨擘的命运悄然交织。来自临川的王安石与舒州迁居的王珪,以第四名与榜眼的身份同登进士榜,开启了这段跨越四十年的复杂...
启 王安石 2025-08-14 英国革命与启蒙运动: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现实错位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大陆与不列颠群岛先后经历了两次思想与政治的剧烈震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启蒙运动(17—18世纪)。前者以...
启 2025-08-13 从军事奇迹到历史见证:马奇诺防线的现状与启示在法国东北部边境,绵延390公里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群静静伫立,这里曾被视为“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马奇诺防线。作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耗资50亿法郎、历时12年打造...
启 2025-08-13 静水流深处,理韵自生辉——罗从彦诗歌中的理学精神与诗意栖居在中国理学发展史上,罗从彦(1072—1135)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程颐三传弟子、杨时高足,他以“主静”为宗的修养论奠定了闽学根基,更以诗歌为载体,将深奥...
启 2025-08-13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